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开局给秦始皇直播网课【完结】>第49章 继续上网课

  “荀子, 名况,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作为这一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早年曾广泛接触各学派的学说, 因此我们在学习荀子的思想时会发现他的思想有一定的融合其他学派思想的特征。”

  “《荀子》有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反映出荀子和孟子的伦理观有所不同,他认为人性本恶,所谓的善行善举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教化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人们克服自己天生的私欲, 从而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要求。”

  “基于这个思想,荀子提出统治者要做到礼法并施,要将儒家推崇的礼制与法家推崇的法治结合起来, 利用‘仁义’和‘王道’来治理国家, 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发展。”

  嬴政听到这里,默默点了点头, 他觉得荀子所谓的礼法并施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是从当下的时代特征来说, 还不太适应。

  按照林老师的说法, 战国时期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在追求能够立竿见影的改革之法,而荀子所提倡的治国之道更适合天下一统的和平时代。

  “和孟子一样,荀子也着眼于君民关系的思考, 提出了君主是舟, 庶人是水,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思想, 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不可忽视民众的需求。”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嬴政听到这句话,忍不住想起了前世秦朝的结局,似乎真的是印证了这句话。

  “荀子的思想不仅结合了法家的一些思想主张,同时也有其他学派的思想融合其中,荀子并没有回避天人关系方面的思考,他在《荀子》中指出,天地万物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这和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有些类似,但与道家基于此提出无为而治不同,荀子认为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了解天地运行的法则,同时利用这个法则。”

  林老师讲到这里,继续总结道:“荀子这种天性有常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同时他的主张吸收了道家和法家思想当中的一些积极的部分,这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更加适应了战国末期的时代需求。”

  嬴政不得不承认,荀子的思想的确是集百家之长,比起春秋儒学更加适合这个时代,也正因如此,他的徒弟才更加能够从中吸收出最适应时代需求的那部分治国理论吧。

  屏幕中,林老师切出了一张表格,是三位儒学思想家的思想对比,林老师指着空的表格说道:“学习了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我们可以一起来对比一下他们思想的异同之处。”

  “首先来看相同点,我们发现,无论是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施行仁政,还是荀子的礼法并施,都是在强调儒家所推崇的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而在对统治者的要求上,他们都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都是早期民本思想的体现,反应了儒家重视伦理等级的同时也在防止君主暴-政。”

  暴-政,看到这个词,嬴政想起后世对自己的一些评价,其中就有暴君这个词。

  对于这个评价,嬴政内心不置可否,无论是暴君还是暴-政,在嬴政心中只要是有利于大秦千秋万代的,他背着这个骂名又何妨。

  但是他背了这个骂名,秦朝也没有千秋万代,这才是他不能容忍的。

  所以这一世自从得知大秦的结局之后,他没有一刻不在思考原因,历史书上罗列的原因太过简洁了,林老师的课堂也显然不会展开说明,即使说明了,那也只是后世人站在后世的角度上产生的看法。

  好在一切还有重来的机会,他还能慢慢的去寻找原因,弥补遗憾。

  以民为本,或许的确是原因之一。

  “而三者思想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关于人性的伦理观上,孔子提出:性相近、□□,并没有说明人性的善恶,而是强调社会环境的影响,孟子和荀子的伦理观都更加明确,却也完全不同,但是三者的落脚点却是相似的,都是由此来强调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要性。”

  讲到这里,林老师所展示的课件上的表格也已经填完了:“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而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则将孔子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创新,结合社会的具体需要提出了新的理论,使得儒家学说在战国后期成为各个学派中的蔚然大宗。”

  林老师讲完儒家的主要思想家和代表人物,依照惯例,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儒家思想我们讲到这里,大家可以根据表格再来思考一下,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思想家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那么他们所代表的阶级是否一致呢?”

  林老师抛出问题后,停顿了一会儿,屏幕上三三两两的飘过几条弹幕,有说孔孟代表同一阶级的,也有说三者都代表同一阶级的。

  林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她想要的答案,就开口说道:“看来大家有些忘了,我们之前其实是有提过的,如果大家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我们讲过的这几个思想家,只有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他们都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而其他思想家都是战国时期的,其中大多都是代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不知道为什么,之前上了那么久的网课,嬴政总觉得林老师之前在说到地主阶级的时候都是会带着点批判性质的,虽然之前在讲春秋战国经济的时候也提到过这个阶级在当时是代表新兴势力的崛起,都在后面各朝代好像都是阻碍社会发展的。

  无论是土地兼并问题中的地主阶级,还是地方豪强势力中的地主阶级,都是压迫底层人民,激化社会矛盾的罪魁祸首。

  嬴政把这个问题归咎于林老师所处的时代与自己不同,他已经发现在林老师所处的时代,地主阶级似乎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提起地主阶级就是代表着落后和压迫,提起封建社会就是腐朽和黑暗。

  即使老师在和奴隶社会对比的时候偶尔会提出封建社会的先进性,但在大部分时候,林老师都是在带着批判性的讲述。

  嬴政自己是已经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会轻易被林老师的潜在情绪影响,但是,他转头看了看旁边正在认真听课做笔记的蒙毅。

  蒙毅毕竟还小,之前的政-治和经济史更多侧重于制度和生产力角度,而现在的思想史则是直接针对思想的,若是蒙毅被后世的这种批判性思想影响到,直接开始反感现在尚算先进的封建制度,那可不是好事。

  不过嬴政也并不会就此阻止蒙毅听网课,他打算时不时试探一下蒙毅的听课成果,再决定要不要帮他纠正思维。

  好在讲到春秋战国史的林老师都会强调此时地主阶级的先进性:“这里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都是代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因此经过他们继承和发展的儒家思想更加能够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

  “好了,先秦的儒家思想我们就暂时先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第二个主要学派:道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相传孔子曾经就向老子求教过,这也侧面反映出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老子思想的代表作是《道德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主张就是他的哲学观,提出天地万物的本源是道,可以看出老子关注的重点与孔子不同,他强调研究宇宙自然的规律。”

  “老子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事物之间都有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他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大家应该都听过塞翁失马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也是老子这种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认为福祸相依,好事与坏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

  “基于这样的哲学思想,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观,认为道法自然,统治者应该做到‘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说统治者不作为,什么都不做躺平就行,而是要求统治阶级能不胡作非为、乱作为,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就是采用了道家黄老之学,轻徭薄赋,从而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汉初文景之治,嬴政在教科书上也看到过,原本他并不是很认同这种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但现在听到汉初无为而治的措施起到的作用,他有些意识到,也许当一个时代刚刚结束战乱,从混乱走向秩序的过渡时期,是适合采取这种与民休息的治国策略的。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

  统一六国后短暂的与民休息能不能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呢?感谢在2023-04-15 22:14:02~2023-04-16 17:27: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时月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四季 5瓶;昭奚旧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