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第250章 三国三大毒士

李儒,字文优 ,司隶左冯翊合阳人,东汉末年的博士、弘农王郎中令。

董卓专政时,李儒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弘农王刘辩。

董卓死后,李傕攻进长安,控制朝政,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此后李儒的事迹及下落史书均无记载,被后世誉为三国三大毒士之一!

……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 ),字文和,武威姑臧人 ,汉末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贾诩少时默默无闻,初举孝廉,官任郎官。

他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败亡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

官渡之战前,贾诩劝张绣归降曹操,张绣听从,贾诩被任命为执金吾,封爵都亭侯,后迁冀州牧。

曹操平定河北后,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后来,贾诩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

魏文帝曹丕即皇帝位后,贾诩被拜为太尉。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

贾诩被陈寿评为算无遗策,将他与张良、陈平相提并论。

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着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建安二年(197年),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

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

同年,曹操南征张绣,张绣投降,后曹操谋杀张绣,事泄,张绣掩袭曹军,在淯水大破曹操。

根据《吴书》记载,此战贾诩献策,让张绣请求将军队迁移到野外,道路经过曹操营屯。

张绣趁军队迁移时袭击曹营,曹操没有防备而战败。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

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

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

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

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

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

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

张绣问:“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

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

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

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简单,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操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操必然亲自垫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

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

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

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

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

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

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

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

贾诩劝阻说:“昔日,您破袁绍,如今,又将汉水以南收入囊中,威名远着,军势已经很大了。若是凭借楚国旧都江陵城内的丰饶物资,用以褒奖士吏、安抚百姓,使人们安土乐业,则不需要劳师动众,就可以让江东稽服了。”

曹操没有听从这个休战养民的建议,依然继续进军,结果跋涉至赤壁,“疾疫大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

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

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

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

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

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

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

曹操见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建安十八年(213年),贾诩与荀攸等人共劝曹操进位魏公。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世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

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

曹操大笑,于是立曹丕为世子。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怕曹操猜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

同年冬,贾诩与魏国公卿共劝曹丕即帝位。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未达到预期战果。

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

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

同年六月甲申日(8月11日),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其子贾穆袭爵,多年后,贾诩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庙。

贾诩被后世称为三国三大毒士之首。

……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本名程立,更名为程昱,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时魏国名臣。

程昱曾于东阿率领吏民抗击黄巾军。

初平三年(192年),程昱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

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

刘备归附曹操期间,程昱劝曹操杀掉刘备,曹操不从。

建安七年(202年),程昱得精兵数千人,会师黎阳,讨伐袁谭、袁尚。

程昱采用北渡河破高蕃的办法,水道得通,大败二袁,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程昱料到孙权会与刘备合兵抵御曹操。

魏国建立后,程昱为卫尉,因与中尉邢贞争威仪,遭到罢免。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程昱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

朝廷欲以程昱为三公时,程昱去世,寿八十。

程昱多谋,善断大事,性格刚戾,与人多迕。

汉末三国时期,唯有程昱、曹仁、袁涣三人被评价为勇冠贲育。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交战,数度失利。

又有蝗虫灾害,于是双方引兵暂去。

袁绍于是使人游说曹操联合,希望曹操能迁居于邺城。

当时曹操眼见兖州新失,军粮又将尽,计议之下正想答应袁绍要求。

程昱见事,向曹操言道:“私下听说将军打算将家属迁居于邺城,与袁绍联合,有这样的事吗?”

曹操说:“是的。”

程昱劝谏:“我认为将军您只是一时临事而惧,否则又怎会如此不深思熟虑?袁绍据有燕、赵之地,怀并吞天下之心,可是其智不能济其事。将军自以为能在他底下做事吗?将军您有龙虎之威,可以做韩(信)、彭(越)他们这样臣服于他人的事吗?如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可守。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的神武,加上我和文若(荀彧字)等人的协助,并收城池士兵而加以运用,那么霸王之业可以成就了。希望将军能慎重考虑一下!”

曹操才放弃联合袁绍的想法。

建安元年(196年)正月,程昱与荀彧力劝曹操派兵迎接天子,曹操于是遣曹洪率兵西迎,但被卫将军董承与袁术手下苌奴拒险阻挡。

汉献帝定都许县后,以程昱为尚书。

其时兖州尚未绥抚停当,于是又以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刘备失去徐州后,前来归附曹操。

程昱对曹操说:“我观刘备有雄才又非常得人心,终究不会居于人下,不如趁早把他除掉。”

曹操说:“如今正是收揽天下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于是不从。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遣刘备至徐州截击袁术,程昱与郭嘉向曹操道:“明公前日不除掉刘备,如今更向他借兵,他必定会有异心的。”

曹操后悔,但已追之不及,果然,袁术病死后,刘备去到徐州,杀车胄,举兵背反曹操。

《魏书》记载:程昱少年时候,经常梦见自己登上泰山以两手捧日。

程昱自觉奇异,曾向荀彧说出这事。

在兖州动乱之时,全赖程昱奔走筹谋,鄄城等三个县城才得以保全。

这时候荀彧把程昱之梦告诉曹操。

曹操听后,便向程昱说:“卿当终为吾腹心。”

当时程昱仍是叫作“程立”,曹操顺应梦兆,于其“立”字上加一个“日”字,“程立”于是正式改名为“程昱”。

根据《魏晋世语》记载:“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也就是说,曹操的军队曾经严重缺粮,程昱在自己的县城里(东阿县)强夺粮食,为曹军供应三日的粮食,这些粮食当中更有不少人肉,从此程昱失去在朝廷的威望,所以不能位列三公。

正因如此,程昱坐实了毒士之名,被誉为三国三大毒士之中最狠的毒士。

……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123]),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 人,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日(251年9月7日 [119]),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文贞,后改为文宣。

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