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承明之治>第213章 晋王开府

大安宫,二凤在十二月的时候,也召见了晋王李治。无它,李治已经十九岁了,明年七月一过,就二十岁了。说实话,李治算是晚成的了,李承乾十五岁就可以说成人了,直接开始了他的军旅、政治生涯,一路高歌猛进,缔造了今日的世界霸主、辉煌的大唐承明王朝。

李泰早已出宫开府了,而且还编撰了《括地志》,也算是小有所成,投其所好。毕竟,李泰的文学造诣的确是很强。

紫宸殿内,二凤和长孙皇后端坐左右首位。李治,则是坐在右侧。

“启禀太上皇,皇后娘娘到了。”

“嗯,让丽婉丫头进来吧。”

郑丽婉带着沙赫尔步入殿内,向上方的二凤和长孙皇后行礼问好。

“丽婉,坐吧。”

待到郑丽婉和沙赫尔落座,二凤也打开了话匣子。

“丽婉,雉奴也老大不小的了。朕的意思呢,是把他送出宫外,他也该出宫开府了。明年,也二十岁了,高明那小子可是二十一岁就继位了。青雀呢,也同样,早早出宫开府,现在带着文学馆有正事做。如今皇室内务都是丽婉你操持,为父想听听你的意见。”

郑丽婉笑道:“嗯...父皇说的是,不过...有关晋王的事情,儿臣估计还拿不了主意。此事,还是等到他回来后,父皇与他商议吧。晋王也好、武媚娘也罢,都是他的主意。”

二凤沉默片刻,沉声道:“他到底在合计什么?朕看了这么多年,依旧没看出一个所以然来。”

郑丽婉笑道:“或许是图一个安心吧。”

长孙皇后也开口道:“丽婉,要说你一点都不清楚高明的想法,母后是不信的。”

郑丽婉点头:“儿臣是有些猜测,但感觉无论是哪一个都对不上。儿臣也没问过他,他也不见得会说。”

二凤一脸思索:“丫头说来听听。”

郑丽婉笑着摇头:“还是算了吧,和谁都可以聊,唯独不能和父皇、母后您们聊。比起这个,儿臣听闻昔日陛下带魏王、晋王、纪王、赵王去了一趟军营?”

二凤点头:“是。而且...”

郑丽婉笑着打断道:“那就没什么好想的了。既然这样的话,那儿臣就做主,允许晋王出宫开府吧。左右,今年的皇室收入递增,多一个王爷的供奉也还承受得起。”

“其次,冬至将至,儿臣的打算是在大安宫操办,允许外地各地皇室回京赴宴,热闹一二。除却恪弟以外,塞外方面儿臣已经让人去转告愔弟等人了。”

二凤点头:“嗯,既然丽婉你都打算好了,那就这么办吧。”

郑丽婉:“是,儿臣遵旨。对了,晋王可有婚配?”

长孙皇后:“这倒是还未有过,毕竟雉奴一直都在宫中。怎么?丽婉有合适人选?”

郑丽婉:“那就太原王氏吧。他们家,恰巧有一个待嫁闺秀。”

二凤皱眉:“世家...这怕是要问问高明才行。”

郑丽婉随意笑道:“无妨。徐慧,本宫没记错的话,爷爷武德年间,随州都督王裕也是太原王氏对吧?”

徐慧点头:“回禀娘娘,的确如此。王裕于武德八年去世,时年五十九,谥号为文,安葬于雍州万年县少陵原。要说家中适龄女子,且与晋王年龄相近的,应该是他的侄子王仁佑的女儿,目前王仁佑为申州罗山县县令。”

郑丽婉点头:“嗯,让中书省拟旨,把王仁佑调到岭南道沿岸州郡,在国外订单上积累一些政绩吧。”

“是,臣妾遵旨。”

郑丽婉看向右凤仪:“你让人去安陵把云琅叫回来吧,就说今年的冬至回来一趟,一同赴宴。”

右凤仪点头:“臣妾遵旨。”

郑丽婉突然想起身旁的沙赫尔:“你去如何?”

沙赫尔点头:“嗯,谨遵娘娘旨意。”

长孙皇后笑着朝沙赫尔招手:“丫头,过来让本宫瞧瞧。”

沙赫尔有些无助的把目光投向郑丽婉,郑丽婉笑道:“去吧,那是云琅的祖母,云琅有一半的时间都是被他们二老带着长大的。”

长孙皇后牵着沙赫尔的小手,揉了揉沙赫尔金色的秀丽卷发:“嗯,真漂亮!”

二凤看了看沙赫尔,随即看向郑丽婉询问道:“你安排的?”

郑丽婉笑道:“伊嗣俟三世求了这么多年,而且西域能有今天,乃至大唐如今的东西贸易,都少不了他的协助。陛下不通人情,此事儿臣便做主了。王妃...哈,现在是东罗正德皇后了,她当初也没有意见。”

二凤点头:“高明那小子呢?”

郑丽婉笑道:“他让云琅自己做选择,同时也给了沙赫尔选择。对于小家伙们的事情,他貌似并不强求。”

二凤又看了一眼沙赫尔:“嗯...倒也不错,萨珊波斯的公主,倒也和云琅那小子门当户对。他们俩小家伙还在长乐宫吗?”

郑丽婉点头:“嗯,左右禁苑空着,让两个小家伙在那里也挺好的。”

长孙皇后询问道:“话说近几日怎么都不见长乐她们几个丫头了?”

郑丽婉无奈摇头道:“这不是陛下送了她们姐妹一人一座画舫吗?还在洛阳给他们建了一座衡山园,四姐妹都去洛阳指导了。”

二凤:“你给的钱?”

郑丽婉摇头:“周边诸国送的,而且萨珊波斯听说后直接让人送来了黄金百两、珠宝首饰二十箱,恪弟和愔弟也送来了宝马各二十匹,珍宝古玩前前后后一百多件。算上其他国家送来的,内侍省估值大概有两百三十多万贯,全部给了她们。”

二凤大为震惊:“他还真以权谋私啊?!”

郑丽婉耸了耸肩:“算好的了,大唐本土各地送来的贡品,倒是都纳入了内侍省,还是区分着的。外人给的他才收,自己人给的他还是充入公款了。”

二凤:“朝堂上没说啥?”

郑丽婉:“谁敢和他谈长乐她们姐妹的事情啊?吐蕃的松赞干布和禄东赞,前车之鉴在这里摆着呢。若不是有衡山的名号在,其余国家也不会这么积极了。伊嗣俟三世,更是深谙他心,送的最多。”

长孙皇后:“那你这当皇后的不说两句?站出来主持公道?”

郑丽婉无奈道:“吐蕃被他一战打垮,战火连绵八年之久,过去高原之民五百八十多万,如今两道不过七十万。儿臣能做的,也就是把那些西方奴隶迁入高原了。只要他不和本宫谈钱,本宫也懒得理会他宠溺长乐四姐妹。”

二凤眼珠子直接差点炸掉:“八年?!这...”

郑丽婉无奈摇头笑道:“父皇以为,他只是单纯的把吐蕃瓦解吗?他要瓦解的,是整个高原。可以说,如今高原正统早已被那三百多万西方人给抹掉了。”

二凤喃喃道:“那小子手上多少人命了?”

郑丽婉耸了耸肩:“总之,儿臣的命格和这辈子的阳寿还不够给他扣的。”

就在这时,中书省的马周来了。

“微臣拜见太上皇、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晋王殿下。”

郑丽婉:“何事?”

马周恭敬的把奏折递给徐慧,然后说道:“回禀娘娘,礼部尚书郑大人复命。”

郑丽婉拿过折子,看都不看一下:“转告家父,等到陛下回京再说,这段时日在高句丽境内散散心、享受一下悠闲的时光即可。”

马周微微一愣,随即回道:“...是,微臣遵旨。”

郑丽婉勾勒出一抹笑意:“马周,你可知本宫对你的看法?”

马周微笑以对:“回禀娘娘,微臣惶恐。”

郑丽婉:“你是个聪明人,而陛下与本宫,都喜欢聪明人。”

马周神色一滞,随即把腰弯的更低了:“此乃微臣之福,唯有尽心尽力,不负二圣器重。”

郑丽婉:“但本宫也送你一句话。”

“...是,微臣谨记于心,绝不敢忘。”

“陛下爱才不假,但...陛下更能造才。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你是个很好的臣子,虽非东宫出身,能力却毋庸置疑,但处事与言语上还需把控一二。”

“多谢圣后指正!微臣自当谨记于心,永不敢忘!”

郑丽婉点头:“嗯,再熬几年吧,你的出头之日自会到来。”

“微臣谨记,多谢圣后教诲!”

“嗯,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