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承明之治>第171章 朕,李承乾!给钱!

李承乾晚上在李愔等人的随同下,转了转北域城。说句实话,北域城这个配置,的确超出了李承乾的预料,李承乾本以为李愔会鼓捣出更大、更好用的王城。但李愔并没有,而是随随便便的搞了一个模样,他薅羊毛来的钱,都投入了塞外产业当中,如当初他承诺的,金银铜矿全部被李愔给包圆了,其余畜牧、种植等产业,也属于地头蛇的级别。

李承乾侧目李愔身后的人:“朕观阁下颇为眼熟,莫非与朕的岳父大人有何关系不成?”

郑敞连忙弓腰行礼:“回禀陛下,小臣郑敞,家父礼部尚书,现如今为王爷客卿,负责王宫产业事务。”

李承乾点了点头:“嗯,脚踏实地的做事即可。”

“小臣遵旨!”

李承乾看向李愔:“怎么样?”

李愔看了一眼郑敞,笑道:“大哥,郑敞挺用心的,刚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基础了,至少产业理论他能弄懂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了。倘若郑敞不是因为和郑仁基这个老父亲长的相像,李承乾也不会关注到他。李承乾知道郑丽婉安排了她家里的两个兄长,但他一直都没见过,李承乾见过的只有郑仁基和郑夫人。

翌日,李愔大清早的爬起来,就去他的王宫大殿组织塞外的奴隶主们了。按照太极殿的规矩,按照东西划分,大家站在殿外恭候,等候觐见就行。大家也算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忙碌了大半辈子,尼玛今天竟然能够仿效国家栋梁们,进行朝会可还行?

巳时初,两列手执大唐龙旗的禁军抵达,他们一路昂首挺胸阔步走来,从大门一路走入大殿之内。殿外,两列将士纷纷转身,举起手中旌旗,汇聚出了一条帝王的道路。李承乾的身影,也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野当中。李承乾一袭黑服,背负双手阔步走来,黑齿常之与程务挺二人,身着银色重甲,紧随其后。

李承乾步入大殿,在李愔的带领下,坐在上方高位。李愔也走下高位,来到左侧前列。

“塞外北域各地奴隶主,依次进殿!”

大家稀里糊涂的走入殿内,两侧禁军林立,手执旌旗,氛围感格外的压抑。大家按照之前李愔吩咐的,按照北域城为界限,划分东西左右两侧。李承乾稳坐高位,斜靠宝座,目光淡然的注视着他们所有人。

“咚————咚——————”

“跪!!————跪!!————————”

殿内禁军纷纷利用手中旌旗触地,高声大喝。众人也不敢啰嗦,连忙打理遮膝,接连下跪。高坐之上的李承乾,一时间没有了动作,随行宦官也不敢瞎说话,李愔也是双手相握放在腹前,没有出声。

过去了一会儿,李承乾终于有动静了,他左手虚抬了一下。

“免礼!————”

李愔迅速接上:“谢圣上!”

众人纷纷有样学样、照葫芦画瓢,谢恩之后在李愔的点头示意下,众人才相继起身。大家都没有出声,等待李承乾的下言。

“朕这半个月,走访了塞外各地,也看到了如今塞外的情况。朕不由得庆幸,朕与皇后当初的这个决定,颇为正确。推行塞外的奴隶制度、给你们自主开采塞外资源的权力,造就了今日的你们,也造就了今日的大唐。再有五年时间,想必大唐民间百姓,家家都将有耕牛、户户都将有毛羊。”

“当初朕提出这个想法后,皇后有一个反对的理由。这个理由,时至今日,朕也无法回答她。这塞外,究竟要不要纳入大唐的治理?诸位,朕今日予你们言者无罪,可有想法提案?”

一时间,大殿之上一阵寂静。大家都不敢瞎说话,毕竟涉及国家大事,他们压根没那高度,乱说话可是很危险的。

李愔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臣弟以为,现如今主宰塞外的乃是我唐人!自然,唐人所在,即为大唐!大唐的命令,塞外唐人自当遵从!正如朝廷对塞外的规矩一般,塞外仅有唐人受到唐律的保护,也只有唐人能够享受大唐给予的子民待遇!”

李承乾点头:“嗯...朕曾多次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北域王,你可记的?”

李愔抱拳掷地有声的回道:“回禀陛下!臣弟记的!凡是陛下所言,臣弟尽皆放在心中牢记,不敢忘却丝毫。”

李承乾点头:“那你认为,朕拿塞外造就的你们,个个腰缠万贯,朕若是需要你们为朝廷和西域出一份力,可有道理可寻?”

李承乾此话一出,大家顿时明白了!原来...在这里啊!他们出了人,如今还要出钱!

李愔:“回陛下!臣弟以为,若无大唐,则无今日之塞外!先后主次,不可颠倒!若无朝廷平定塞外、降服游牧、给予恩惠,则无我等今日之腰缠万贯!与其说是出力,不如说是报恩!”

李承乾点头:“好。竭泽而渔的道理,朕也明白,这塞外目前继续由你们来发掘财富,如何有效调度游牧奴隶,创造更多的财富,那就是你们的职责。尔等在塞外的一些逾越之处,按照当初的规定,尔等是唐人,依旧在唐律的管辖范围内。然,念及功过相抵的道理,且塞外本就为是非之处,朕也就不多追究。”

潜台词,你们在塞外过的日子堪比大唐本土王公贵族过的!那一个个宅院堪比宫城!我不和你们计较,但你们也要积极响应号召!

大家也不是傻子,李承乾花费了半个月,把塞外各地转了一个遍,而且此次李承乾没有明码标价的说一个数字。这已经是明示了,你们能掏出多少,李承乾大体上也有一个数!所以,这把控也是一门学问啊!

李承乾淡然道:“自古皆言,天上不落免费的馅饼,你们借由塞外的红利而翻身,自然要承担一些责任。只要朕还在,大唐就出不了乱子,大唐出不了乱子,你们才能继续在塞外舒适自在。朝廷给你们兜底,你们在塞外协助大唐管理塞外,以此造福大唐百姓,大唐的繁荣也有你们的一份功绩,相信后世史书也少不了你们众人今日的作为。”

大家不由得一阵汗颜,乖乖...不愧是玩政治的啊!看看人家说的话,明明是朝廷割韭菜,愣是说成兜底!明明是他们剥削塞外游牧百姓,愣是说成协助朝廷管理塞外,还造福大唐百姓!尼玛!这情商和话术,他们就自愧不如啊!

李承乾也起身:“好了!今日召集诸位,无外乎就是这些事情。朕别的不敢保证,朕和皇后还在,你们在塞外的舒坦日子,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承明之后,无论是朕,还是皇后,都说不准。”

大家顿时心里对未来有一种不安感了。李承乾这明说了,承明朝依旧保证他们在塞外作威作福,吃游牧的人血馒头,承明朝后...李承乾和郑丽婉管不着了。换句话说,他们最好祈祷承明朝能够多延续几年。

午膳时,餐桌上总算出现了一些带绿色的健康蔬菜。但万变不离其宗,稀少啊!

武顺屈膝致歉道:“大哥,塞外条件有限,只能委屈您了。”

李承乾摆了摆手:“朕没这么精贵,当年行军在外,也不是没有饿几顿的情况,很多时候连水都没得喝。今日能有这条件,朕已经很知足了。倒是你们,这塞外苦寒,反倒让你们遭罪了。”

武顺笑道:“大哥说笑了,我们如今的生活,多少人都求不来呢。臣妾在此,敬大哥一杯,昔日若非您,也无臣妾今日的一切,更无与王爷如今的鸳鸯日子。”

李愔也举杯:“臣弟也敬大哥一杯,如顺姐姐说的,若无大哥,也无今日臣弟夫妇。”

李承乾也很配合,同李愔和武顺一起喝了一杯。吃吃喝喝、酒过三巡,李承乾也觉得差不多了,毕竟他如今的食欲不比从前了,从前行军途中体力消耗大,乃至平日里因为事务繁多,走动消耗大。

“弟妹有什么想说的,直说便是。朕对你的观感和态度,与愔弟同视。”

李承乾不是瞎子,武顺的心事哪怕掩藏的再细腻,也终究逃不过他的双眼。毕竟,他可是玩弄权力和朝堂的,专业级别。如果连武顺的心思都察觉不到,李承乾才是真的白活了。

武顺犹豫了片刻,李愔毕竟被武顺调教了这么多年,也有一颗玲珑心了。

“大哥,顺姐不好直说。干脆,臣弟替她说了。您要不满,您揍我都行。”

李承乾笑了笑,拿起酒杯:“朕大致也猜到了,是有关顺儿的妹妹吧。”

李恪点头:“是。大哥...哪个...”

李承乾喝了一口酒:“此事,朕爱莫能助。朕只能告诉愔弟、顺儿你们,昔日你们姐妹与东宫是没有瓜葛和缘分的。朕和你们皇嫂,当年也只是抱着试探的心思,让你们姐妹进了东宫。就结果而言,顺儿你是朕和你们皇嫂,最满意的。至于武处,朕和皇后...已经尽力了。”

李承乾说了,但没完全说。话不说完,点到即止。如何理解,全凭领悟。而这,就是李承乾和郑丽婉!

武顺笑着点头:“多谢大哥解惑,臣妾明白了。”

李承乾:“武处你不必担心,她的贵人既不是父皇、也不是咱们任何一个人。朕如今,已经放弃继续在她身上投入关注和精力了,顺其自然吧。顺儿,朕今日对你说一句话,记不记住你自己思虑。”

武顺做出聆听道:“是,大哥请说。”

“永远不要去为不属于你负责的事情而负责。就好比朕当年一直对侯君集区别对待,甚至他自己都不明白为何朕当年要如此刻意的针对他。再比如说游牧,朕当年一直都主张对游牧实施高压政策,对他们采取很多非人道的态度和方式。这一切,和你有关系吗?并没有。”

“你如今唯一要负责的就是愔弟,以及你们夫妻组建的这个家庭。其余的,你本质上都没有直接的责任关系。就好比塞外出事,愔弟有责任,但你个人并没有责任是一个道理。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武顺思索片刻,随即释然一笑:“是,臣妾明白大哥的意思了。凡事莫要想太多,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分内之事那就足够了。”

武顺明白李承乾的真实意思,那就是让武顺不要为武处牵涉太深!让武顺记住,如今她最需要关注的是李愔,以及他们自己的这个小家庭。武处毕竟身处深宫,而且如今是太上皇二凤的女人,李承乾本人都不愿意过多交集,也不想搭理,就足以说明如今的武处,就是一个麻烦。

适当的给予一些关切,但在亲情这个范围内,那是可以的,也是允许的。李承乾就怕武顺关心过度,不注意把自己陷进去,连带李愔都陷进去,对大唐上下,无论是谁都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