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科幻末世>我,薯条,苏联英雄>第55章 放手一搏吧!×2

战地时间1941年6月25日20时

薯条旅走向正规化以来,薯条君第一次拉开薯条会议室的大门。

南方面军司令部,成了第一个以“客人”身份,在有确切认识的情况下,进入了薯条会议室的方面军级司令部。

而在意识进入空间后的第一时间,几名军事委员就有点炸毛了。

“你!你!”

显然摘下防毒面具,露出95%曾经样貌的“图司机”对于这些,经历了大清洗之后上位的苏联军官们,产生了极大冲击。

如果不是卫兵没有进入会议室,再加上这些高级军官,多少都是经历过战火,并拥有基本自制能力的,一场在意识空间中的“火并”可能已经发生。

唯独在方面军作战会议进入僵局时,果断接受薯条君邀请的秋列涅夫大将,产生了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曾经与“图司机”共事的他,早就从空降突击计划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熟悉的味道。

因此,现在看到“图司机”神似故人的情况,不过是验证了他的猜想。

何况作为足够坚定的联共党员,他并不觉得眼前人,完全是曾经的故人,

“好了,看看你们,忘记我们开启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了?参谋们都比你们表现的要好!”

秋列涅夫大将,成功压制住了军事委员们的骚动。

只有进入会议室充当工具人,原本眼观鼻鼻观心的参谋们,感觉如芒在背。

不过战争可以教会所有人妥协,在面对德军优势兵力的情况下。

已经感受到苏军当前众多的,真体制性问题的,南方面军司令部,确实需要一些杀手锏了。

最终,南方面军司令部,就如何继续执行“图司机”的空中突袭计划达成了共识。

(一些解释:

1、薯条会议室(综合战勤指挥中心)

在陶格夫匹尔斯,由瓦图京在潜意识中主持。

在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由朱可夫使用沙盘地图主持。

这两次,薯条君都是作为背景板参与其中。

并且会议主持者,在战役结束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依托薯条会议室实施的指挥,会造成什么影响。

而在薯条旅正规化后,当战役规模再次扩大到一整个集团军乃至更多的水平时。

知晓薯条旅部队存在的,苏军高级指挥部,在明确接受薯条君的邀请后,便可以进入这个真正超越时代的,综合作战指挥室。

并在苏军部队能承受的范围内,实现真正的玄学指挥。

pS:北极战线由于分两部分进行,事实上每次参战的力量都不足一个集团军。

所以,第14集团军司令弗罗洛夫,当时并没有机会直接进入超越时代的指挥体系,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力,自行搭建通信网。

当然由于那时的薯条君,并没有产生足够的觉悟,即使规模足够,很可能也不会主动开启这一功能。

2、对于“苏军部队能承受的范围”的进一步解释

一方面,就像所有系统玄学能力想要扩大影响范围,都必须依赖苏军部队的信任一样。

薯条会议室进行玄学指挥时,苏军部队必须相信,他们可以接受到命令,并确实愿意执行命令,相关命令才能生效。

这一点在陶格夫匹尔斯和杜布诺战役中,都有明确体现。

前者,在彩蛋奖励作用下,所有参战军官,直接见到了红军参谋长瓦图京,并领受作战命令。

因而可以用超越41年苏军实际能力的协同,完成在陶格夫匹尔斯的反击。

后者,则是朱可夫依托,西南方面军既有指挥体系,进行工作,因此在最开始,朱可夫并不能理解,带有薯条标志的模型意味着什么。

也无法让西南方面军各支参战部队,实现类似陶格夫匹尔斯的完美协同。

另一方面,则是系统玄学仅仅解决了,军事指挥中最重要的,让基层部队快速理解最高指挥者的决心与意图。

但却并不能直接提升,执行命令的苏军部队能力或士气。

因此苏军部队必须靠自己的真实力量,去完成接受的命令,这将直接影响,苏军部队对于收到命令的信任程度。

这点在阿廖沙靠自身能力,凭借薯条通信,搭建了一个指挥网络的事情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处于混乱中的苏军部队,愿意听从阿廖沙的指挥,不仅仅是因为,阿廖沙的电台呼号等级奇高。

更是因为,阿廖沙真的能为这些苏军提供切实的帮助,并带领他们走向胜利。

3、秋列涅夫与图的共事

安东诺夫叛乱时,两人都是主要指挥者。

4、罗马尼亚战线根本问题的备忘录

虽然德罗联军在开战第一天,因为种种意外表现不佳,但是他们仍然拥有2:1的兵力优势,外加德国和罗马尼亚,为战争准备了大半年的后勤供应优势。

相比之下,南方面军有数量优势的空军和机械化军,能维持高战斗力的时间,因为当前苏军的各种根本性问题,是极为有限的。

这也是,历史中战斗发展到乌曼外围和敖德萨后,原本可以和德罗联军有来有回的南方面军,似乎突然战斗力跳水了的根本原因。)

…………………………

在南方面军上下一心动员起来,准备放手一搏时。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也发生了一些小事。

效忠于安东内斯库的卫队,与党卫军“罗马尼亚”旗队,进行了一波友好交流。

但双方都低估了对方的实力,并导致这场斗殴的最终结果,需要德国人来裁定。

(谁知道,德国人是不是故意的。)

而裁决的结果就是,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之前成功将“铁卫军”赶出罗马尼亚的安东内斯库,不再能独揽大权了。

而原本想要直接以牙还牙,将安东内斯库赶出罗马尼亚的前“铁卫军”,也只能再次低头,成为罗马尼亚法西斯政府的组成部分。

双方制衡之下,德国驻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成为了比历史中更有权势的,罗马尼亚摄政太上皇。

此外,原本人心浮动的保皇派、资产阶级政党、地主阶级政党都因为再一次,意识到了枪杆子此刻到底掌握在谁手里,瞬间又变回了小绵羊。

当然,如果他们不配合,跟随“铁卫军”到达罗马尼亚的“盖世太保”们会让他们感受,德国国内纳粹异己者的遭遇。

唯独,同样开始掌握自己枪杆子的罗共,在意识到未来更加严峻的斗争形势后,再次坚定了初心。

不过相比上述政治动荡还需要更多时间发酵,罗马尼亚军方上层极端纳粹化的进程,已经直接影响了,前线的罗马尼亚军队。

德国顾问团,也因此获得了远比历史中更高的地位。

罗马尼亚军队内的各个军头,不管是心向安东内斯库,还是心向“铁卫军”或者其他组织,在此刻都必须对,真正掌控了局势的德国人表示尊重。

当然,德国人这种暂时控制局势的情况,能否维持。

特别是在“盖世太保”罗马尼亚分保,完成对整个罗马尼亚的控制前能否维持。

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前线的德罗联军在这段时间的表现。

因此,前线的德第11集团军现在需要为了政治因素,忽视一些军事代价了。

一个不惜代价强行突破的命令,被传达到各个德国师。

原本西南方面军各步兵部队,在大退却过程中,被迫强行与德军装甲师交战的戏码,即将在德第11集团军的部队中上演。

只是相比只能依靠莫洛托夫鸡尾酒的苏军步兵,德军步兵,还是有更多反坦克武器可以依靠的。

在将这些武器集中起来之后,数个贯彻,德军指挥部放手一搏策略的,突击集群被组建。

……………………

战地时间1941年6月25日21时

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薯条君从第12集团军处,重新部署到苏利纳,以进行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实验。

这是几名兵人,与当前数量极少的苏联工兵,在多瑙河三角洲进行的一次快速建桥实验。

“挖河的,你觉得方案怎么样?”

“唷,挖坑的,这不是您的专业吗?还是说你只会炸桥,不会修桥。”

“行了,我们时间不多,挖苦先停一停。”

“是,还是您开山的有觉悟。”

对于“狂热”三人组的习惯性嘴臭,同样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外来系兵人“魔术师”直接给三位,一人变了一个木制口罩带上。

并最终引来了,薯条君的注意力,

“好了,不要闹了!”

轰隆隆……

负责运送材料的“太阳鲨”号,在低空向河滩投掷了两捆木料。

“行动!”

薯条君大手一挥,“魔术师”与苏联工兵一起动手。

依托于木制简易码头蓝图,和伪装船模型蓝图的浮桥,迅速在河面上出现。

随即薯条君,给被木制口罩限制了发言的,爆破三人组一个眼色。

“狂热”掏出起爆器,狠狠按下去。

玄学的事情发生了,河岸边的泥土,在爆破后,完美的实现了向木制栈桥的填充,将原本并不稳固的浮桥固定了下来。

一座足以承载一些轻型车辆的,临时桥梁被建成。

只是对于桥梁能否建成,并没有什么疑问的薯条君,更关心这样的桥,能在多瑙河的冲击下维持多久,

“强度怎么样?”

呜呜呜……

无法说话的“狂热”在“魔术师”打了个响指之后开口,

“我想,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水泥的,只靠填充了泥沙的木箱,这破桥最多只能支撑一两个小时。”

“所以,短时间内去哪搞,足够的速效水泥呢?”

对此“狂热”只能摊摊手表示,如果古拉格工程院能来几个人,应该可以解决问题。

但暂时对于古拉格系兵人有点过敏的薯条君,还是觉得先缓缓更好。

最终,在咨询过准备依靠这些桥完成计划的“图司机”后,土木泥沙临时栈桥项目验收通过。

对此“图司机”的原话是,

“如果我们不能在一个小时内搞定问题,桥还在不在也就不重要了。”

(一些解释:

1、苏德战争初期的苏联工程兵情况

此时的苏联工兵与炮兵一样,同样分为直接隶属于各作战部队的队属工兵,与属于大本营预备队的预备队工兵。

对于前者,因为军改等原因,就和之前作者提到过的,高射炮兵这种配属兵种一样,在各个战斗部队,都处于大量缺编,且缺少专业装备的状态。

这是西南方面军坦克部队,会轻易因为小河而非战斗减员的,客观原因之一。

而对于后者,虽然规模尚可,但却在6月22日时,因为主要驻扎在西部边境修建防御工事,直接被德军干掉了。

这直接导致了,在战争开始后,苏军部队基本彻底失去了工兵保障。

pS:6月22日,正在边境修工事的工程部队,包括全部10个大本营预备队工程团中的9个,和所有190个军属、师属工兵营,属实是一波将工程支援营全送了。

而留下的少量工兵,和新组建的工兵部队,因为工兵动员体制没有发挥作用,不仅仅人员缺乏训练,连带工程装备也更为稀少。

而平均只有50%的,装备到位情况,让这些部队根本无法执行布雷、架桥、修筑防御工事,保障机械化军部队发起发冲击等,一些系列任务。

这也是苏联人被迫在莫斯科战役,专门组建战役工兵集群,并在未来组建工兵集团军的根本原因。

pS:苏联所有技术后勤兵种的动员体系,都是按德国人需要至少10天集结才能发动攻势,而建立的,并且大部分都依托各边境地区的政府组织。

所以,可想而知的便是,在面对德国人突袭时,这些动员体系不仅速度不够,有时,甚至连带本身存在也一起报销了。

而杜布诺战役时,薯条君需要专门去帮助,地方组织的后勤部队,通过火线,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