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第263章 华夏从来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眼睛

所以在这个世界叶瑾不想让这个悲剧再一次重演。

之前他和李文忠并没有半毛钱关系,虽然心里知道这是一个好人,但是他也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去挽救这个人。

但是现在既然结识了,那么自己做些什么也无可厚非,

至于叶瑾和李景隆的那些恩怨!?

呵呵哒。

不管是叶瑾还是李文忠都没有放在心上。

在他们俩看来,这只是小儿辈之间的胡闹罢了。

别看李景隆把斗倒叶瑾视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对于叶瑾来说,真的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已。

袁秀英一案现在在大明境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很多人都在翘首以盼,看看明日国子监会不会迎来一场龙争虎斗,但是对于叶瑾来说,真的是一件小事。

他最开始只是可怜那几个可怜的妇人,所以才会出手相助。

至于后来事态的发展,叶瑾觉得这是掘儒家三纲五常”这套伦理纲常祖坟的机会,所以就搞出了报纸这一稀奇玩意儿传达自己的思想。

到了现在,叶瑾也只是觉得这个案子只是维护律法尊严的好机会。

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叶瑾都不太把这件事当回事。

他也没有因为这件事如临大敌,更没有因为这件事就放下其他公务。

也只有李景隆那些人才会这么郑重其事的对待。

所以这就是格局。

李文忠同样如此。

虽然李文忠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级的教育,更没有什么家传绝学,但是不管是天赋还是格局,(agfb)都远不是李景隆能比的。

还是那句话,虽然人才不如蠢材多,但是人才真的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少。

少的是什么!?是发现人才的眼睛。

所以才会有那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华夏两个农民身份起义,并且成功登基称帝之人—刘邦和朱元璋。

刘邦在沛县起兵之后,他的班底一直都是沛县的老兄弟。

比如说萧何和樊哙等等。

但是如果没有刘邦,谁会把一个主簿出身的萧何当成人才对待?!谁又会把屠夫樊哙当成一个猛将?!

所以偌大的华夏,像萧何和樊哙这种人才其实是很多的,但是就是缺乏发现人才的眼睛。

朱元璋的班底同样如此。

徐达如果没有遇到朱元璋,他会成为当世名将吗!?

几乎不可能。

常遇春、汤和、李文忠等人同样如此。

这些人都是不可一世的人才,但是没有朱元璋的话,他们或许早就被饿死了。

华夏大地人才荟萃,缺乏的一直都是发现人才的眼睛。

所以叶瑾虽然促进了上元县的工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几乎都是放养式的管理,最多就是起一个头,其他的任其发展,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管太多反而会束缚其他人的思想,自己放开的话或许还会有奇效。

现在让李文忠去管理,一方面是让他找一些事情做,不再继续颓废下去,另一方面则是李文忠比叶瑾更适合管理工业园区,因为叶瑾时不时会用现代的标准看待,就觉得什么都有些格格不入。

他把工业园区的全部资料都给了李文忠,又和他交代了一番。

李文忠才知道,自己接手的,居然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庞然大物。

关键是,这个庞然大物仅仅只发展了几个月而已。

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这个庞然大物会成长成什么样子啊?~!.

洪武15年八月十一日。

距离传统佳节中秋节还有四天的时间。

整个应天府现在已经沉浸在中秋佳节的氛围之~中了。

中秋节又叫祭月节、八月节等等,早在上古时期开始就已经是我国传统佳节,不过大规模普及是在两汉的时候。

到了唐宋时期,中秋佳节更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

元朝虽然是蒙古人建立起来的中央政权,但是蒙古人从苦寒之地来到了中原地区,中高层也逐渐被汉化,接受了中原文化,对于中秋佳节也十分隆重。

明朝同样如此。

而且今年的中秋佳节不但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秦淮河两岸的烟花柳巷之地还会举行花魁大赛。。

几十家青楼和教坊司都会把自己院子里最美的姑娘推出来载歌载舞,然后让看官老爷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打赏。

哪个小娘子获得的打赏最为丰富,哪个小娘子便是花魁。

为了这个盛举,这些青楼瓦舍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开始准备了。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这些花絮和造势也达到了高潮。

这些眼花缭乱的庆祝活动也让滞留在应天府的各国使节叹为观止,他们又一次深深的被天朝上国给折服。

其中就包括了高丽国的使者。

这个时期的高丽国还是一个深受中原文化辐射的小国家,虽然在外交领域与大明交恶,更倾向于蒙古草原上的蒙元残余政权,但是他们还不像自己的后代子孙那么无耻,把天朝上国的东西据为己有,然后宣称是自己的东西。

如果这些古棒子人知道自己的后世子孙成了偷儿,自己的国家也变成了大名鼎鼎的偷国,他们不知道该有什么感想。

但是不管是普通百姓,达官贵人,还是这些外国使节,他们最关心的并不是4天后的中秋佳节,而是明天一早的国子监辩论。

这一场辩论虽然造势的时间不长,但是却比中秋佳节,甚至比花魁大赛更吸引眼球。

原因很简单。

花魁大赛虽然赏心悦目,能让人见识到各个花魁曼妙的身姿和绝美的歌喉,但是却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

说白了。

虽然儒家的‘三纲五常”漏洞颇多,但是好歹也是维护了华夏礼仪上千年之久,早就深入人心了。

老百姓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也被这一套礼法深深的影响,更不要说那些读书人了。

但是明天居然有人企图挑战这套礼法。

如果真的让他成功了,岂不是人人的陷入自我怀疑之中了?!

这个人就是叶瑾。

但是随着叶瑾的理论被报纸公开,大家又都觉得他说的好像是有一些道理。

两种不同的思想理论碰撞,让这一场辩论赛更加瞩目。

不过不管是叶瑾的理论也好,初衷也罢,他都不是想要挑战甚至否定‘三纲五常”这一道德礼法。

他只是想对其修改。

别以为‘三纲五常”通行了上千年就是一套完美无瑕的思想制度,其实不然。

这套礼法也是在不断的调整当中的。

最开始董仲舒提出的仅仅是‘君权神授,至于‘三纲五常’中的其他内容也都是后世大儒慢慢加进去的。

等到了两宋相交的时候,程朱理学才把这套理论彻底给固定死了。

所以与其说是叶瑾想要挑战和否定的是‘三纲五常”,还不如说他是想要修改程朱理学。

历史上不乏有人不断的挑战和质疑程朱理学的合理性。

其中最成功,也是名气最大的,莫过于明朝中期的王阳明。

王阳明开创性的创造了儒家新的流派心学,不但让自己成为明朝唯一的圣人,也成功的让程朱理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如果不是明朝早亡,清军入关,估计程朱理学早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但是不管是谁想要挑战和质疑程朱理学,无一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像叶瑾这么淡定的,估计古往今来只有他一个人了。

夜幕降临。

并不完美的明月这时候已经慢慢的爬上了树梢。

今天县衙后院要比其他时候都显得更加安静。

朱元璋在白天的时候得到了新“玩具’,所以早就迫不及待带着玩具回到应天府,打算去演武场亲自再试验一番。

李文忠则沉浸在工业园区宏伟规划之中不能自拔。

魁梧汉子张大牛已经接到了兵部的命令,去接收一个完整的千户所,然后明日带来上元县选址。

姚广孝虽然是一个政治狂热分子,但也深受佛法的洗礼,每到晚上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都会青灯古佛,念诵经文。

马皇后织了一天的布,也早早歇息去了。

所以现在院子里就只剩下叶瑾、朱雄英、婵儿和百灵几个人。

“先生,月亮上真的没有嫦娥、吴刚和月兔吗?!”小胖子趴在叶瑾的后背上,双手托腮问道。

叶瑾一边翻着书一边回道,“过些天琉璃作坊的凹凸镜就做出来了,到时候我给你做一个天文望远镜你就知道了,月亮上全是石头,没有兔子,没有吴刚伐树,更没有美若天仙的嫦娥仙子。”

“公子你骗人,明明就有嫦娥,你前些日子还跟我说嫦娥是偷吃了自己丈夫后羿的仙药,才飞升上了月亮呢。”婵婵也双手托腮说道。

“我是骗你的你不知道吗!?”叶瑾没好气道。

“那你怎么证明现在的这番话不是骗人的?!”婵婵质疑道。

“是哇。”小胖子也插嘴道。

叶瑾被问的哑口无言。

不由得恼羞成怒道,“爱信不信。”

“切…”婵婵和小胖子同时投来了鄙夷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