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第237章 威风凛凛的叶县尊

那些县学生员是谁煽动来刁难袁老头子的,到现在县衙还没有查出来。

至于从外地专门来上元县的读书人更是不知凡几。

这些士子都是看到了传播很广的《上元周报》关于袁秀英一案的详情,又得知了国子监监生与叶瑾的那场辩论,所以特意来上元县,打算当众驳斥叶瑾的谬论。

所以暗地里暗潮汹涌。

一眨眼。

三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李文忠依然没有去县衙拜访,而是走马观花似的在整个上元县闲逛。

他甚至去了乡间地里,去看看那些传说中能够亩产好几百斤的新粮食。

这一去,就足足三天时间。

今天是八月初一。

天光大亮,叶瑾也已经一身官袍出了县衙后院了。

他平时对宣讲圣谕兴趣不大,所以能推就推,能委托他人就委托他人。

但是今天叶瑾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亲自出席此次活动,而且还大张旗鼓,让全县百姓都来倾听圣谕。

辰时刚过,县衙前面的广场上已经是摩肩接踵,挤满了人。

因为三天之前叶瑾就让差役将自己要宣讲圣谕的消息传播到了整个上元县,所以就算是离县城很远的乡下,也都有乡长和里长匆匆赶了过来。

他们这些乡长和里长可是必须要来听讲,好回去转达给乡民的里甲老人;

剩下的都是凑热闹、看光景的县民;

当然了,也有些特意赶来的县学生员、国子监监生、以及江南各地的士子们。

所以今天的宣讲圣谕,人数比平时多了10倍还不止。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

因为有传闻说,大老爷可能会在今天和那些读书人好好掰扯掰扯。

至于掰扯的内容,无外乎就是袁秀英一案。

特别是现在已经有人悄悄带头,打算让全县百姓都一起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宽恕袁秀英等人,那些士子们不担心才怪呢。

只要这一次大老爷能够当着全县百姓的面再一次辩驳了来挑衅的读书人,那么上书一事就板上钉钉了。

辰时一刻(早上九点15分),聚集在县衙门口的百姓们就看到县衙的大门缓缓打开,三班衙役排成两排列队,每隔几步站定一个,手持水火棍警戒,一直来到八字墙前扎起的高台,两队正好抄起手来。

除了这些衙役,县衙早就派出了二三十个差役来到了广场上维持秩序,就怕人多发生推操和踩踏事故。当这些手持水火棍的差役们列好队之后,厚重的礼乐就立即奏响。

嘈杂的人声顿时变得小了起来。

但是依然嗡嗡声响成一片,就跟一大群苍蝇在头顶上嗡嗡叫一样。

所有手持水火棍的差役立即将水火棍狠狠的敲击在地面上,然后暴喝道,“肃静。”。

这一声肃静\"带着浓浓威慑力,让小声议论的百姓们赶紧闭上了嘴巴。

当从外地来的士子们见到上元县的差役居然有这么大的威慑力,也全都露出了惊诧的神色。

就连挤在人堆里的李文忠也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因为这些差役井然有序,而且纪律性很强。

如果是让这些差役入伍参军的话,要不了多久就可以练成一支精兵。

没想到区区衙役都有这般战斗力。

难道这小子还有练兵之才?!

李文忠默默道。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叶瑾都没有所谓的练兵之才。

上辈子他就是一个只知道996上班的社畜,最大的官是小学的时候担任过小组长。

这辈子发达了,刚刚穿越过来就担任了一县之尊。

别以为县令只是七品芝麻官。。

但是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一县之长在p民的眼里可都是大官,高高在上的人物。

有几个p民这辈子能够接触到一县之长的!?

不过得益于上辈子看过了足够多的穿越yy文,所以叶瑾知道作为上位者如果想要得人心的话,一定要谨记:奖惩分明这几个字。

他“七七零”也很好的贯彻了这四字方针’,所以现在的上元县县衙,叶瑾的威望之高,简直不可想象。

而且新招募的这些差役也全都是良家子弟,与之前的胥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不但素质更高,待遇更好,而且学识也比之前的那些近乎于地痞流氓的胥吏强多了。

再加上有郭二这个曾经的官兵操练,李文忠自然就从这些衙役身上看到了一丝精兵悍将的影子了。

这也是李文忠本身就是一名悍将。

如果是普通人的话,只会觉得这些差役在狐假虎威呢。

就在差役们齐声大喝‘肃静\"的时候,县衙的仪门徐徐打开。

然后就看到六名差役扛着‘肃静'、‘回避’、‘钦命的牌子从正门中走了出来。

这牌子是每一种各一对,一共是六副牌子。

这6名差役走在前面,紧接着又有4个差役打着叶瑾的的衔牌出来,上书‘己未举人’、‘辛酉进士’、‘上元县正堂\"等花头,以彰显叶瑾的资历。

可别小看了这些花头街牌,这可是叶瑾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呢。

己未举人,是说叶瑾在洪武十二年就取得了举人的功名。

至于辛酉进士,则是说叶瑾在洪武十四年取得了进士功名。

至于上元县正堂,乃是叶瑾的官职上元县县尊。

这还是因为叶瑾没有考中状元或者是会员,如果是叶瑾有能力考中状元、探花之类的,那就更了不得了。将“状元’之类的街牌打出去,是个人看到了都会赞一句‘文曲星下凡’。

那么古代的官员为什么要搞出这么多花活出来的?!

还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不过叶瑾平日里轻车简出,对这种大张旗鼓的行为不太看重。

如果想去什么地方视察了,带着几个人骑上马就去了,根本不像别的文官那样,还要敲锣打鼓,还要举着街牌,还要坐上4人大轿,搞得跟还乡团下乡似的。

但是今天不一样。

今天他面对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从江南各地来此处和他辩论的士子,是国子监的监生,是县学的生员。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有身份的读书人。

所以想要和这些读书人打交道,就必须让自己高调起来,以势压人。

果然。

仪仗刚刚过去之后,叶瑾就身穿一身赤罗朝服,头戴二梁冠,昂首挺胸的走出了县衙正门。

在叶瑾的身后,乌压压的跟着一群人。

为首的是一个同样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这个中年男子就是上元县县衙除了叶瑾之外唯一的一名官员张典吏。

张典吏也是官,正九品杂官。

除了张典吏,其他的全都县衙的司吏,比如说吏房的李司吏,礼房的王司吏,刑房的孙司吏等等。

然后就是两个身穿捕头差服,腰间挎着腰刀的郭二郭捕头和张狗子。

再往后,才是一众青衫的书吏。

至于姚广孝,因为是叶瑾的私人幕僚,相当于是私人秘书,所以这种场合并不能出席……

叶瑾带着这么乌压压的人出现在众人面前,有文有武,果然是威风凛凛的场面,让人不禁好生羡慕。

在八字墙前的台子上,此时已经摆好一张方桌。

这个方桌上铺着黄帛,黄帛上摆放上洪武皇帝几年前颁布的《圣谕》。

这个《圣谕》就是叶瑾今天需要宣讲的内容了。

所以他带着众人来到了八字墙前依次立定,担任司仪的礼房司吏高声唱道:“跪拜圣谕!”

听到了这个声音,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叶瑾在内都朝着《圣谕》行叩拜大礼。

这就是叶瑾很讨厌举行宣讲圣谕的原因之一,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要朝一块破布行叩拜大礼。

他作为后世来人,很反感动不动就行跪拜大礼。

怎么说呢?!

就是不喜欢跪别人,也不喜欢别人跪自己。

不过今天情况特殊,跪就跪吧。

朝着《圣谕》行完叩拜大礼之后,礼房的王司吏又大喊道,“起…”

等到众人起身之后,他又大声喊道:“宣圣谕”

叶瑾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就走上了宣讲台。

只见他双手捧起圣谕,朝着在场的所有人1.7高声朗诵道:“谨遵圣上圣谕六条,一、孝顺父母,二、尊敬长上,三、和睦乡里,四、教训子孙,五、各安生理,六、毋作非为!尔等需朝夕谨记,不得有违!”

叶瑾刚刚念完,所有百姓就在县衙胥吏的带领下轰然应声道,“遵旨!”

摆出这么大的阵势,自然不可能只念这么几句话。

其实这六条圣谕一、孝顺父母,二、尊敬长上,三、和睦乡里,四、教训子孙,五、各安生理,六、毋作非为’相当于大纲,还有具体内容呢。

所以叶瑾咳嗽了一声之后,接着说道,“今日本官就为尔等宣讲第六条,毋作非为。”

图穷匕见了。

当在场的人听到叶瑾说要宣讲第六条“毋作非为”的时候,就知道叶瑾要干嘛了。。

其实根据字面意思,就知道‘毋作非为”’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要让尔等p民不要闹事,要遵纪守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