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第213章 来自朝堂的变化

让胡惟庸的气焰越发嚣张,甚至有了谋反的心思。

老朱这才主动出击,一举将胡惟庸逆党全都拿下了。

再经过胡惟庸一案彻底将丞相制度给废黜了。

可以说,朱元璋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胡惟庸,而是和皇权斗争了一千多年的相权。

而为了彻底‘击败相权,朱元璋硬生生的隐忍了好几年之久。

一击得手之后,朱元璋也没有对任何人留情面,只要和胡惟庸有牵连的人,哪怕是自己曾经的老战友,他都果断下狠手处置,不留任何的隐患。

就是因为有这个隐忍的功夫,有狠辣的心肠,朱元璋才能推翻蒙元统治,才能坐稳这大明的江山。

相比之下,叶瑾就差多了。

叶瑾确实也有些手段的,要不然就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彻底掌控了上元县的局势,压得锦衣卫和勋贵们都不敢有丝毫的怨言。

但是和朱元璋相比,叶瑾的手段和腹黑程度都十分幼稚。

姚广孝微微叹息了一声。

好的是叶瑾的年纪不大,还有培养的时间和空间。

只是如果这一次真的被那些读书人搞臭了名声的话,将来他可没办法在朝堂上立足,更不要说取得更大的成就了。

想到这,姚广孝脸上就浮现一丝忧虑的神色。

“大人,江南乃是首善之地,江南士林在大明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颇高,若是因为此事触怒了江南士林的话,会得不偿失的。而且大人就只有一个人,如何与整个士林对抗?!就算是大人想和他们对骂,也要有机会和场合啊…”

叶瑾倒是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古代的读书人就是现代的键盘侠。

不!

他们骂人的水平真不如现代的键盘侠。

因为这些人好歹还要点脸,也会讲一些事实和道理,更会引经据典,之乎者也。

但是现代的键盘侠完全就是为了喷而喷。

什么脏话恶毒的话都说得出口。

更关键的是,这些键盘侠从来不会跟你讲道理和讲事实,他们的最经典的战术打法就是东拉西扯、罔顾事实。

最经典的语录诸如:抛开事实不谈…认真你就输了等等…

上辈子叶瑾可是在网上挥斥方遒,与人大战三百回合不落下风的主。

所以论到喷人,古代的这些书生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现在叶瑾缺的是一个平台。

一个能与这些读书人互喷的平台。

21世纪的互联网上有一个笑话,那就是一个傻子怎么做才能赢了一个高智商的人。

做法很简单,那就是把高智商的人拉到和傻子同一个水平线,然后让傻子利用经验去击败这个高智商的人。

叶瑾的做法也和这个傻子类似。

他倒不是要把那些读书人拉到和他一个同一个水平线。

这样的话他就输了。

他要做的事自己缺一个和读书人们互喷的平台,那就建一个吧。

然后再把这些读书人拉到这个平台上,再用自己的经验击败他们。

而这143个平台,就是报纸。

古代没有互联网。

但是难道还没有报纸吗!?

现在是14世纪,并不是4世纪。

14世纪的华夏各方面已经十分发达了。

虽然用来书写的纸张还比较昂贵,但是也有很便宜的草纸替代,只是读书人们为了逼格不愿意用草纸罢了。

活字印刷术也已经普及了好几百年了。

读书人们也因为活字印刷术没办法体现书法所以束之高阁。

但是这两样东西对于叶瑾来说可是有大用处的,用来办报纸最合适不过了。

所以叶瑾听到了姚广孝的担忧,不由得笑着说道,“没有时间和场合,那么我们就创造出时间和场合出来和他们对骂呗。”

“大人的意思是办诗会吗?!”

“不,办报纸。”叶瑾淡淡道。

天才朦胧亮,应天府的城门就已经打开了。

随着城门被打开,一辆辆运货的马车井然有序的从各个城门入了城,贩卖蔬菜瓜果的小贩们也掺杂在其中,排队入城。

等运货的马车和小贩们入城之后,又有一群群牲口在屠夫的驱赶下进入了这个庞大的城市。

虽然天还没有亮,但是城市已经变得十分喧嚣起来,所以在城门被打开的那一刻,整个城市就重新活过来了。

应天府作为大明的都城,常住人口接近一百万左右,所以每天需要的生活物资是一个天文数字。

此时。。

皇城外也已经站满了人了。

这些人全都穿着官袍,一个个神情萎靡,就跟没有睡醒了一样。

这也难怪。

他们每天凌晨四五点就得起床,洗漱完毕之后就匆匆赶来皇城外等候着上早朝,而偏偏凌晨四五点是一个人最疲倦的时刻,所以能有精神才怪呢。

所以每天早上的早朝,是京官们最难熬的时刻。

没有之一。

不过现在的这个季节是四季之中最热的季节,也是对上早朝的官员们最友好的季节。

因为不用在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相反晨风会把整座城市的燥热给吹散了,让人们享受一天之中唯一的清爽时刻。

此时距离皇城城门打开还有一会儿的时间,所以聚集在皇城外的官员们都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

如果从空中往下看的话,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景象。

那就是官员们几乎都是以官服的颜色聚在一起的。

一至四品的高官们身穿的是绯色官服(红色),五至七品的官员身穿的是青色官服,七品以下的则是绿色官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官吏这种生物是最讲究等级的。

所以不是一个阶级的官员,自然是不能往另一个圈子里随便乱凑。

要不然不但丢了自己的颜面,而且还被别人不待见。

不过除了以上的几种颜色官服,还有几位国公身穿的是蟒袍,在人群之中鹤立鸡群。

有些武将则是身穿铠甲,显得十分的威风凛凛。

在洪武年间,武将的身份和地位明显是高于文官的。

所以这些武将虽然说话做事十分粗鄙,但是一个个都挺胸抬头,自得意满。

如果他们知道仅仅过了几十年的时间,他们的身份地位就和文官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逆转,估计这帮粗鄙的武夫们会气的拿着刀砍人。

因为几十年后。

大明第一战神朱祁镇将率领大军出征漠北,然后一战就打光了大明的全部精华。

此战之后,大明勋贵之中最出色的子弟和久经沙场的老将,以及精锐士卒都被全部葬送,文官的势力彻底压过了武将集团。

然后武将就彻底沦为了文官集团的附庸和奴仆。

一个区区七品文官都能动辄折辱打骂三品以上的武将,甚至还能掌握这些武将的身杀大权。

也就是从此战之后,大明彻底没有了尚武精神。

虽然文道昌运,但是最后还是便宜了通古斯野人。

所以有些历史学家将此战视为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时。

皇城门口的官员越聚越多。

几个身穿青色官服的文官聚在一起,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看着依然紧闭着的皇城城门。

“丁兄,据说朝廷即将对早朝制度进行改革,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啊!…?”一个年纪不大的官员突然开口问道。

被他询问的这个人大概三十四五岁,留着浅浅的胡须,面容十分儒雅。

听到同僚的询问,他也微微摇头道,“在下也只是听人提起过,好像是太子殿下有意对早朝制度进行改革,仿效唐宋旧历实行大小早朝制度,十五日一大早朝,五日一小早朝,大早朝的时候才需要所有在京的官吏来皇城上朝,小早朝只需要正五品以上官员来上朝即可。”

其他人听他这么说,纷纷颔首笑道,“太子殿下果然仁慈。”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每天一大早起床上早朝基本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俗话说得好,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不开会。

每天早朝动辄好几百个人上朝,光是维持秩序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吵吵闹闹的,能决定的了什么大事呢?!

而且真正的大事还不是陛下和太子殿下商议决定的?!

最多也就是几个在京的国公,以及各部尚书和大学士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已。

自己等人的这些小官员,也就是看热闹的份。

陛下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他之所以设计出这一套早朝制度,纯粹就是看不惯有人领了俸禄还闲着。

这么说吧。

老板是一个工作狂,那么他的手下也必须是一个工作狂。

所以所有人对这件事并不怎么看好。

除非是等老朱龙御归天,太子朱标登基称帝之后才有可能。

所以几个人闲聊了几句,又把话题扯到了最近最热门的两件事上面。

最近朝廷发生了两件大事,而这两件大事都与太子朱标有关。

一件事是好事。

那就是太子朱标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内阁。

可别小看这个新成立的机构,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机构代表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