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

杨凌起床后先是打了一套棍法,而后才开始用饭。

苏嫣在一旁看着夫君那行云流水的动作,也是微微勾了勾嘴角。

虽然功夫比自己还差一些,但保护自己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几人用完饭后,苏嫣把杨凌叫回了房间。

从柜子里取出一件崭新的绸缎长衫,捧到杨凌面前。

“夫君如今归为秀才了,可以穿丝绸的衣服了。”

“这件长衫是嫣儿前几日做的,夫君试试看。”

“如果有什么不合适的,嫣儿再改改。”

杨凌低头看着小姑娘手里捧着的长衫,伸手在那料子上摸了摸。

入手丝滑,确实比棉布长衫要有质感一些。

随后,便在小丫头的服侍下,穿好衣衫。

稍微活动了一番,还是比较舒服的。

不禁夸赞道。

“娘子这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苏嫣闻言笑了笑。

“这些日子都在给宝宝做衣服,许是手艺练的多了吧。”

“对了,今日夫君是要去国子监报道吧。”

苏嫣问杨凌。

杨凌点点头。

“嗯,已经到京了,便要去国子监报道的。”

苏嫣又给杨凌整理了一下衣服,看着颇为得体之后。

才说道。

“那我去给夫君收拾收拾需要带去用的东西。”

说完便要去往书房,杨凌却拉住她说道。

“娘子怀着身子,就不用操心这些事情了,需要带的东西,我已经告诉小五了。”

“有他在帮忙收拾呢。”

苏嫣闻言这才想起,夫君已经有了书童了,许多事情交给小五来办就好了。

于是点点头道。

“嗯,那夫君下学后要回来吗?”

杨凌略一思忖后,才道。

“这个..我还得跟祭酒大人商议一下,不过夫君尽量回来。”

苏嫣一听连忙说道。

“如果祭酒大人不同意,那夫君就不要回来了,家里有阿娘阿爹,嫣儿没事的。”

“嗯,听你的。”

苏嫣又嘱咐了杨凌一番。

杨凌才带着徐五出了门。

他的住所位于永安东街,距离国子监不是很远。

走路过去也就一刻钟左右的时间。

明代入国子监的学生又称为监生。

根据监生入国子监学习的资格可分为四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

其中贡监又分为岁贡、选贡、恩贡、纳贡。

而杨凌则是皇帝亲招的,又叫恩贡。

此外国子监实行分馆和积分之法。

其中分馆为六馆,分别是正义、崇志、广业、修道、诚心、率性。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生员通晓《四书》但是对于经类典籍不通者,要去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上课。

一年半以后,如果考察后发现你文理通畅,对经类典籍有初步了解,就可以升修道堂、诚心堂。

再过一段时间,考察你又进步了,就可以升到率性堂。

而生员升至率性堂后,国子监便开始对他们实行积分法了。

所谓的积分法便是,每季度的第一个月试本经义一道。

每季度的第二个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

每季度的第三个月试经史第一道,判语二条。

每次考试如果你的文章优美和逻辑通顺,给予一分。

逻辑通顺,文章遣词用句不好给0.5分。

既不会遣词用句,逻辑又不通顺的0分。

一年内有八个积分的给进士出身,达不到的继续学习。

但是如果有天赋异禀的,可以上奏,请求皇帝裁决。

杨凌来到监丞张怀这里报到,验明身份之后。

张怀便说道。

“虽然你是陛下亲自恩招,但也要守国子监的规矩。”

“新生入监,需要进行考试,而后根据成绩分堂肄业。”

杨凌闻言颇为恭敬的点点头。

京师重地,最不缺的就是达官贵人。

杨凌初来乍到,还是要放低姿态做人的。

虽说是皇帝亲招,也不过是一个名头而已。

“好了,去准备准备考试吧。”

说完便挥了挥手,示意杨凌可以出去了。

杨凌正要准备离开,忽然想起苏嫣早上的话。

于是又停了下来,问张怀。

“学生有一事相求。”

对于杨凌的话,张怀到没有什么反感。

杨凌的一些事情他还是有所听闻的。

对于这个凭着自身的努力进入国子监的学生。

张怀还是很欣赏的。

再加上他还有一个背景,那便是与当朝阁老李东阳有些关系。

这个背景让他还是要斟酌一下的。

于是问道。

“何事?”

杨凌这才解释道。

“学生可否每日下学后回家,家中娘子已有身孕。”

听了杨凌的话,张怀沉思了一会儿,才道。

“这件事我会替你转告祭酒大人的。”

“如此学生多谢了。”

杨凌没想到这个监丞大人还挺好说话。

也是有些欣喜。

随后杨凌便被安排去测试成绩。

多亏了那段时间,李兆宏的一对一教学。

一番摸底之后,杨凌被分配到了最高的率性堂。

领了校服之后,便来到宿舍跟着一起换了衣服。

随后又被学正带着抄了课表。

因为是第一日,都是一些流程手续,并没有什么课业。

签到之后,杨凌看着时间还早,就带着徐五沿街打听了一番。

便朝着灰厂小巷李阁老胡同去了。

李东溟在杨凌出发前,曾写过一封书信,让杨凌来京之后,带给李东阳。

所以杨凌想着现在有时间正好去拜访一下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内阁大学士。

两人来到李府门前,杨凌让徐五去叩了叩门。

片刻之后,一个老仆走了出来,看见杨凌二人。

有些疑惑的问道。

“不知这位公子找谁?”

杨凌闻言微微躬身施礼,而后才道。

“在下杨凌,外祖父是李东溟,来京之前,外祖父交代过。”

“进京之后,要先来拜会一下李阁老,顺便替外祖父送一封信。”

说着便从怀中把李东溟写的信递给那老仆。

老仆闻言接过杨凌手里的信,仔细的打量了杨凌一会儿,才道。

“请公子在此捎带片刻。”

杨凌微微点头。

那老仆便关了大门,径直去往了书房。

此刻李东阳还在东宫与太子讲学,并没有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