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仙侠武侠>灵山【完结】>第409章

  易水在龙隐岛上待了三个月,尽传法诀后离开,而樱宁遭此变故心境沉静了不少,又在龙隐岛上清修了一年。这一段时间她的修为精进神速,人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究竟什么地方变了,却很难形容出来。

  易水让樱宁答应莫再寻仇,自己离开龙隐岛之后却去了昆仑仙境妙法群山,哪怕身为仙人,他也毕竟动念了,不解此事不欲回头。如果他留下传承于樱宁就回仙界,恐怕也没有后来的遭遇。

  易水以仙人的身份找到了妙节长老,责问他何故灭碧山潭一派?其实妙节老长率众弟子前去碧山潭,本意也不是要灭了门派,这是修行界的大忌,他不过是要追究参与世间妙法门被灭事件的元湛、晚谈亭、醉剑客三个人。

  但当时碧山潭弟子群情激愤,最后纷纷出手,场面已经失控了,导致了这么一场变故,很难说责任全在妙节长老,但也不能说他没有责任,毕竟碧山潭被灭是事实,怎么解释也是多余。易水要求与妙节之间以仙人的身份斗法了结,败者殒身入轮回,由不得妙节不答应。

  约定的斗法地点在远离妙法群山蛮荒之中,这一战的结果是妙节败了,被易水仙人直接打入轮回,易水随后离去不知所踪。杨天感的师父被斩,他悲痛之余也四处寻找易水。

  ……

  人间乱相四起,不及一一叙述,再回头说梅效。他率大军投奔大唐兵马副帅郭子仪麾下进军长安,叛军节节败退,当年九月收复了长安。

  长安战事顺利的同时,南霁云所在的睢阳城打的却异常惨烈,可以说睢阳守卫战是安史之乱中最为惨烈的一战。因为西线战事吃紧,叛军更加希望能向方江淮一带拓展腹地,轻骑远袭已经失败,接下来采取了稳步推进的战略,而扼守江淮的睢阳成了最重要的战略咽喉。

  连同南霁云带回的两千援兵,睢阳城中只有六千军马守卫,前后面对的十余万大军的围攻,在张巡的指挥下,从去年一直坚守到这一年的十月,到最后城中粮绝,战马、树皮、甚至连老鼠、麻雀都吃光了,全城只剩下了四百人,终于被叛军攻破。

  守城总指挥张巡、睢阳太守许远、大将南霁云等皆誓死不降,最终以身殉城。虽然城破身死,但从战略意义上来说,睢阳守卫战相当于一场大胜,它成功的牵制了大量叛军,同时阻止了叛军南下江淮。

  叛军虽然攻占了睢阳,但已经无暇南下了,一个月前郭子仪大军攻下长安,趁势挥兵东进,就在睢阳陷落仅仅三天后,河南的节度使张镐率军赶到收复了睢阳,又过了七天,梅效随郭子仪率军收复了洛阳,至此两京光复,叛军只能向东北燕地逃窜。

  就差了三天啊,张巡、南霁云等人之死令人扼腕叹息。虽然安史之乱未平,其后战事还多有波折,但至此大局已定。当年十一月,太上皇李隆基从蜀中回到了长安,早已物是人非。

  梅效在军中听闻睢阳城破,南霁云殉国,于洛阳城中泣血痛哭,他深恨自己没有来得及去援救睢阳城。当时他从长安出发攻打洛阳战事正紧,不可能擅自领兵离开,他同时也深恨另一个人,就是睢阳城破之前见死不救的御史大夫、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

  贺兰进明原为北海太守,当初李隆基下“分制诏”时,李亨已自行登基,贺兰进明在新皇李亨面前说了一段很有挑拨意味的话:“圣皇于南朝分制天下,以永王为江南节度,奉诏之臣虽于圣皇似忠,于陛下非忠也。”

  他口中的圣皇当然指的是李隆基,陛下指的是李亨,认为分制诏只对太上皇有利,对陛下李亨并不利,应该立刻采取对策。这番话说到了李亨心坎里,急令永王回川,永王暂时未从,李亨立刻就下达了讨伐令。

  贺兰进明因此得到了李亨的赏识,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后来又被提拔为临淮节度使,睢阳城也在他的辖下。

  张巡身边的将军南霁云勇冠三军,有万夫莫挡之勇,当睢阳城危急之时,南霁云带领三十名重骑勇士杀出重围,向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他请求贺兰进明发军援救,就算不能亲自发兵,借给他一支军队也行。

  但是贺兰进明没有发兵也没有借兵,至于原因,有人说是贺兰进明害怕叛兵势大,不敢率兵援救被重重围困的睢阳城;也有人说贺兰进明妒忌张巡在睢阳守卫战中建立的声望与功业,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这位临淮节度使。

  第316回、壮士箭穿临淮塔,不灭贺兰恨未完

  贺兰进明还做了一件令人深为不耻的事情,既不发兵求睢阳,又见大将南霁云勇猛善战,希望把南霁云留下为自己所用,设宴款待南霁云,席间的酒菜十分丰盛,劝他莫要再回睢阳送死就留在临淮自己军中。

  南霁云离席流泪道:“我来时睢阳城中已断粮月余,虽食且不下咽。”说着话拔出佩刀自断一指明志,出门上马告辞。

  贺兰进明这个人做事也太损毒了,睢阳危急不发兵相救,求援的南霁云来了,一看将才可用,居然想把他留下也不要再去救睢阳。

  临淮城门边有一座砖葺的佛塔,南霁云出城时突然回马射了一箭,这一箭深深的插入了塔砖中,他指箭发誓道:“破贼之后,必杀贺兰进明,此矢为志!”然后回到睢阳守城,直至城陷身死,可惜他没有办法完成必杀贺兰进明的誓言了。

  梅效是梅六发的儿子,三岁那年被梅二南收养,而南霁云是梅五中的弟子,比梅应行大几岁,比梅效年轻很多,他们几人虽然不是亲兄弟,关系却情同手足。

  收复洛阳后,梅效因军功被封爵为西河侯,想起功劳更大但却身死睢阳的南霁云,怎能不恨?受封赏的当天,他就以西河侯的身份上书弹劾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告此人失职乱事、心机险毒。梅效恨不得能亲手剁了贺兰进明,但他身为大将仍在军中作战,不可能擅自斩杀朝中大臣。

  皇上李亨对贺兰进明还有回护之心,梅效的奏折未予处置,军中将士多有不满,连郭子仪也上书弹劾。叛乱未平需要军心稳定,贺兰进明引起了军方的仇视,就算皇上有心偏袒他也不得不处置了,将之贬为秦州司马。

  消息传到芜州,这时梅应行早已醒来,修为法力也正在恢复中,蓝采和的疗伤手段和用药自然高明,他的修行不仅未受影响,在伤势缓慢恢复的同时反而更有精进。梅应行接到了北方梅效的捷报,同时也听说了南霁云的死讯,对贺兰进明恨的咬牙切齿。

  当初跟随南霁云杀出重围向贺兰进明求援的三十名勇士几乎全是梅家子弟,睢阳城中也有三百多名梅氏子弟殉城,南霁云曾在临淮的砖塔上留了一只箭,发誓要杀贺兰进明,如今已成为遗愿。梅效身为大唐西河侯不方便亲自动手,可梅应行打算替南霁云完成遗愿。

  梅应行伤好后就要离开青漪三山,镇守山中的梅毅问他往哪里去?梅应行回答去找樱宁。梅毅叹了一口气,告诉他当日在齐云峰下拦住樱宁的经过,又问道:“你真想去找她吗?”

  梅应行点头道:“是的,我要去找她,我明白总教头为什么不让她入正一门,她做的事确实不是真正的修行道侣所为,但我也明白她是什么样的人,并也不曾责怪她。……更何况就算不为道侣,她也是我的女人,不仅仅是朋友。”说到最后一句头已经低了下去,脸也红了。

  梅毅一摆手:“那你就去吧,你的私事我管不了,外面很乱,要小心。”

  梅应行没有告诉梅毅自己要去杀贺兰进明,只说去找樱宁,他也没有带任何随从,独自一人离开了芜州。以他的修为虽不能与世外高人争锋,但在乱世之中自保足够了,如果只是去找一个人,乔装打扮行走世间应该没什么危险。

  只要他愿意,青漪三山中有的是帮手,梅应行为什么要一个人去杀贺兰进明?这牵涉到自古以来人世间与修行界约定俗成的两条惯例,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人世间的惯例是战阵之中不记私仇;修行界的惯例是修士私斗不牵师门。

  大战之中不谈什么私人恩怨,千军万马的混战有一个人战死了,这不是仇杀也不是个人当时能左右的。从另一方面说,若修士以个人意愿争斗,不要以所出身门派的名义,自己的事不能把世外师门都牵连进去,修士上人间战场也应以私人身份。

  换一种通俗的说法——某个和尚做的事、说的话,是否合于佛法精神与人间法度,在于他自己的修行,而与佛祖无关。

  近年修行界发生的一系列风波乱象,大多与这两条惯例被打破有关。梅应行欲擅杀朝廷命官是很严重的一件事,是他私人完成南霁云的遗愿,与与他在修行界的身份无关,他也不想扯上别人。梅应行打算先杀了贺兰进明,再去找樱宁。

  他首先北上来到了满目凄凉的睢阳城,悼念祭奠南霁云以及殉城的将士,然后悄然离开。第二天上午,临淮百姓突然发现南霁云将军射在佛塔上的那一只箭,昨天夜里不知被何人取走了。

  ……

  贺兰进明四旬年纪,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子,满腹经论所做诗文也很有名,学问不错可惜为人心地不正、心机歹毒。他投新皇李亨所好,挑唆兄弟反目江南内战,终于爬上了高位,又被弹劾贬为秦州司马。调任秦州之后,贺兰进明仍在琢磨东山再起之计。

  古时秦州位于河西甘肃一带,是通往丝绸之路的要地,历史悠久,据说是上古青帝伏羲的故乡,在唐代很繁华。这一天上半夜,新任秦州司马贺兰进明正在书房中读史,突然案上的烛光跳动了几下,隐隐发出绿色。他握卷的手微微一紧,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却不动声色的继续看书。

  室内无风,烛光忽凭空跳动,屋子里一片昏暗,接着又恢复了明亮。贺兰进明抬起头,忽然发现桌案对面站了一个人,是个身材矫健的男子,黑纱蒙面右手中拿着一根树藤,左手拿着一支箭,箭簇上已有斑驳的锈迹。

  贺兰进明推案大惊道:“你是何人,是怎么进来的?”

  梅应行沉声道:“司马大人莫问我是谁,你还记得睢阳城之围、南霁云之誓吗?我是来替南霁云向你索命的!”

  贺兰进明向后退了两步,将椅子给撞翻了,朝外惊慌的大喊:“来人呐!”

  “不要喊,没用的,这座司马府中所有的人,包括你的家眷与护卫都睡着了,明日五更之前不会醒来。”梅应行冷冷的说道,他是用药高手,让整座府邸中的普通人都昏睡一夜自然毫无问题。

  门外是沉沉的夜色,并无一人答话,贺兰进明面如死灰,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颤声哀求道:“睢阳城之难不能怪我呀,我也十分敬重张巡、许远二位大人,但皇上有令命我死守临淮不得有失,职责所在无法分兵去救。我爱惜南霁云将军的勇猛,曾想保他性命留在身边,可惜他不听。……壮士饶命!”

  贺兰进明跪在地上求饶辩解,猛一抬头发现那位蒙面人好似根本没听他在说什么,一言不发摘下身背的一张弓,控弦搭箭缓缓对准了他。这是一张军阵中的硬弓,这么近的距离可以将没穿铠甲的贺兰进明射个对穿。

  “壮士饶命,您无论有什么要求,我都可以答应。”贺兰进明身子抖得如筛糠一般,人趴在地上求饶。

  梅应行:“我什么别的都不想要,就是要你的命!”

  贺兰进明:“壮士也得让我死个明白,你究竟是什么人,与南霁云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