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仙侠武侠>灵山【完结】>第339章

  他在梦中得传仙家法诀,按密宗的说法,有梦观成就。破妄大成之后,李元中自悟了梦修之法,经常于定坐中元神出窍行游,于华山绝壁险峰间飘飞观赏,好生逍遥自在。

  他尚未堪悟出神入化境界,此时所谓的元神离窍,实际上只是一缕离体的神识,假借出摄炉鼎之象,并无施法显形之妙。若无人护法,在华山野岭中这么做是非常凶险的,外在神识不能离体太远,也不能出游太长时间。

  李元中知道其中凶险,但以此为乐趣,曾对身边僮仆说:“我若在定坐中一去不回,七日之后将我的遗蜕烧去,我一生爱惜形容,死后亦不愿在土下腐朽。”

  阴神出游若受惊扰,不论多远片刻即回,丝毫没有阻碍,假如唤他也回不来,那就是入轮回去了。以李元中的修为,当然明白其中道理,故有此交代。

  但凡事都有例外,李元中还真就遇到意外了,就在梅振衣找上门来的七天前。

  那一天后半夜,李元中于定坐中元神出游,来到华山绝壁上的老君堂旁边,却碰见了一个“人”在峭壁上方凌空背手而立,目光扫来发现了他,正是多年前梦中见到的东华帝君。

  李元中的元神赶紧过去打招呼,多谢对方当年的指点。东华帝君告诉他,自己曾下界为狄仁杰,见李元中资质与悟性都不错,又忠心耿耿护卫多年未出一丝差错,故归天之后梦中传法诀接引仙缘。

  东华帝君还说道:“修道之人,爱己身贵及天下,以求炉鼎全形长生,本无厚非。但你执着一世形容太重,虽有今日修行成就,却难历苦海劫前世种种考验。如今你的修为已脱胎换骨圆满,却迟迟堪不到苦海岸边,实为心境未明之故。”

  说完这番话又传了他一卷法诀,是出神入化以上境界的修行,却没告诉他怎样到达这一境界,最后东华帝君一挥手道:“有人找你,快回去吧。”言毕闪身消失不见。

  东华帝君一消失,李元中立刻察觉到不对——自己的肉身炉鼎出事了!

  听闻法诀之时,如在入境观中,恍然不觉华山绝壁上的天光变换,也浑然不知家中的僮仆摇撼肉身唤他,等到东华帝君离去,时间已经过了七天了。

  家中僮仆在第二天就发现老爷一直定坐未起,没有像往常一样去登山餐霞,于是唤他,结果毫无反应,伸手一试,血脉不搏气息全无。一直等了七天,按“遗言”焚烧了李元中的“尸身”。僮仆不是修行人,老爷不在了,自然也不会继续守在山中,为省事连房子一起都烧了。

  李元中神识收回的时候,炉鼎已毁不可挽救,下一瞬间就要入轮回了!此刻听见一声龙吟震荡灵台,紧接着“眼前”一暗,进入到一片无边无际的未知空间当中。

  梅振衣带着梅毅恰于此时赶到李元中的清修之地,正看见这座院落被火舌吞没。梅振衣已是仙人,灵台不受烟火所阻,察觉到李元中体魄已毁,神魂无依下一瞬就要入轮回,随即祭出黑如意,施展此神器收摄元神的妙用,将李元中的神魂摄入其中。

  暂收了李元中的神魂,梅振衣也傻眼了,他没想到千里迢迢找到李元中,竟是这样的结局。黑如意收了李元中的神魂,无非两个结果:一是将他放出来再入轮回;二是等到原有天年尽,神识从黑如意中自然消失再入轮回。

  梅振衣与梅毅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梅毅突然一指来时的路:“少爷你看!”

  离蜿蜒上山小径不远的林中,一棵大树下靠着一个人,看似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乞丐,一只脚蜷缩着,手边还放了一根枣木拐杖。梅振衣上山时没发现这个人,现在以神识扫过,竟然是个倒闭在路旁的“死”人,炉鼎完好生机可复,但神魂无踪。

  他脑海中灵光一闪,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八仙中铁拐李的传说,随即明白了什么,长叹一声道:“原来如此!”

  梅毅不解的问:“少爷什么意思?”

  梅振衣一指倒毙的乞丐:“这将是李元中的炉鼎。”他一挥手,黑如意飞去,化为一片黑雾罩住乞丐的遗蜕,接着黑雾一收又飞回袖中,那乞丐咳嗽一声睁开了眼睛。

  “梅真人,梅将军,你们二位怎会在此?刚才是你们救了我吗?”李元中睁眼,发现自己坐在一棵大树下,浑身酸软无力,就似经历了一场耗尽神气的斗法,不远处山上的院落已成火中残垣,而梅振衣与梅毅站在身前。

  “李元中,你原先的炉鼎已毁,如今之身,来自一位倒毙山野的无名氏。”梅振衣直截了当的开口,伸手在李元中面前画了一个大圈,圈中银光显现宛如一面明镜,照出了李元中此时的形容。

  黑面蓬发,卷须牛眼,衣不蔽体袒露胸怀,相貌极为丑恶。李元中下意识的站了起来,以手抚脸喃喃道:“我怎会成了这个样子?”身体还未站直就往旁边一歪,好悬没摔倒,这才发现“自己”的右腿有些跛,难怪树旁会靠着一根枣木拐杖。

  “李道友,此无妨,我还剩一枚九转紫金丹,有移换炉鼎之功,以你的修为,只要服用此丹,未尝不可恢复前身炉鼎。”梅振衣在敬亭山中炼成六枚九转紫金丹,自己服用一枚,给了清风、钟离权、知焰、提溜转各一枚,手边还剩下最后一枚,此时很大方的拿了出来。

  梅振衣递过去九转紫金丹,眼神中有考问之意,眼前人是不是传说中的铁拐李,就看他接不接了。

  李元中正要伸手去接,空中忽有东华帝君的声音传来:“这就是你前世之表相,你前世为一容颜凶恶跛足乞丐,神魂散去倒毙路旁。”李元中闻言神情一肃若有所思,动作僵在了那里。

  “我见你今生修行有成,心境却难堪苦海,何得仙道超脱?故借梅真人之手先显你前世之身,望你能有所悟,惜之慎之!”东华帝君的声音再度传来,这句话说完之后空中没有了声息。

  李元中站在那里,脸色急速的变换,他也是颇有悟性慧根之人,观己所遇,听帝君之言,一念之间宛如顿悟,忽然求证了多年懵懂未解的心境。最后展颜一笑,开口道:“草脊茅檐,窗毁柱折,此室陋甚,何喜获丰收寄寓?”又朝天抱拳道:“多谢帝君点化!”

  梅振衣与梅毅一起拱手:“恭喜李道友!”

  李元中拿过了树旁那根枣木拐杖,一瞬间元神清明无碍,神气法力尽复。他腋下拄杖抱拳道:“元中也多谢二位,既悟道,就不贪得梅真人的灵丹了,好意心领。”

  梅振衣摇头笑道:“既已看破,就无所谓执着,恢复清朗外相未尝不可,灵丹还请收下。实不相瞒,东华帝君推荐李道友为小儿应行之师,我故此寻来相求,这枚九转紫金丹,乃仙家束脩。”

  第262回、传教士捧一神论,听讲堂坐众仙佛

  梅应行的师父还没拜,梅振衣先给儿子交学费。李元中怔了怔,随即笑道:“既然是东华帝君所托,我也不好推辞,这枚灵丹就收下了,就算我不用,将来也可赐于弟子。”

  李元中伸手接过九转紫金丹,忽听咔嚓一声响,他腋下的枣木杖年久已朽,一受力便折断。一见此杖朽折,几人都相对而笑,假如有旁人在此一定会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

  梅毅伸手不知从何处取出一根树枝状的长杖,双手递过去道:“我家少爷为小少爷赠九转紫金丹,我也不能空着手,这根金乌磐龙杖就算我的一点心意。梅应行这孩子可不是一般的顽皮,李道友若肯调教,连我也松了一口气呢。”

  当年梅振衣在昆仑仙境得到一根金乌玄木枝,是瑞兽阿斑搜罗的玩具,截取较直的一个分叉,在钟离权的帮助下炼成了金乌玄木剑,后来赐给了刘海。当时钟离权向徒弟演示传授炼器之道,毕竟像金乌玄木这种天材地宝可遇不可求。

  剩下的整枝金乌玄木,梅振衣亲自炼化成器,外形几乎没有改变,有齐眉长短酒杯粗细,就似一节砍掉枝桠的树枝,不是一溜笔直,而是略显曲折虬结的模样,通体深紫色,深的接近于发黑,表面反射出金中带红的点点暗淡光彩。

  此杖的质地坚愈精钢,比金铁还要沉,一般人别说耍,连拿都拿不动。梅振衣将这枝金乌磐龙杖交给了青漪三山中最有神力的梅毅,梅毅平时用剑不拄杖,此刻将它送给了李元中。再看李元中的形容打扮,拄着这根杖,简直就是绝配!

  “好个铁拐李!”梅振衣开口赞了一声。

  李元中:“铁拐李?这名号不错,在下谢了!……但我心境已至,将历苦海劫,恐不能立时赶往芜州。”

  梅振衣:“道友欲在何处闭关?”

  李元中:“就在此树下吧,用不了一年。”

  梅毅看了看周围道:“少爷请先回芜州,我在此为李将军护法。”

  李元中一挥破袖道:“梅真人且回,不必刻意引见令郎,我自会去寻他。”

  高人行事玄机巧妙,李元中既答应了梅振衣的请求,就不必让梅振衣把儿子带到眼前拜师,他自会去找到梅应行并收拾这个顽皮小子,只是梅应行还蒙在鼓里。

  ……

  梅振衣回长安接儿子,带着应行返回了青漪三山。人间还有这种好去处,在长安老实了几个月的行儿又撒欢了,因为山中有同样喜欢嬉闹的阿斑与小葱,梅应行成天骑驴追豸满山乱窜。应愿修行十年终于有成,今世已有飞天之能,如今快成山中的保姆了,看着行儿与阿斑等人不要闹的太厉害。

  李元中还在华山闭关,玉真见儿子游手好闲,于是与梅振衣商量,将行儿送到菁芜山庄居住,每天上午在梅氏家塾中读书,他也到了该启蒙受学的年纪了。阿斑也被送到梅氏家塾读书去了,这只瑞兽已化人形,应该学会知书达理,正好与行儿作伴。

  菁芜山庄的管事赵启明年事已高,梅振衣命应愿为菁芜山庄的新管事,学习打理人间事务。女人为族中管事在唐代很罕见,但也不离奇,武则天还做过皇帝呢。家塾只在上午有课,梅应行虽然住在菁芜山庄,下午却经常溜回青漪三山来玩。

  一百二十多里路呢,但是阿斑跑得快,可以在无人之处变换原身驮着他,而且脚踏青漪江面如履平地。对于这些,梅振衣倒也随他,并非事事都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