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仙侠武侠>灵山【完结】>第202章

  下一瞬间天地间突然一暗,原来是清风一挥衣袖,银丝大袖舒卷而出有百丈方圆,将霞光中的五个人与刚刚生成的锋芒全部罩了进去。在闻醉山这么久,镇元大仙开讲的“万流归宗诀”他当然也有所了解,也能使得出这一手“乾坤袖”法术。

  然后清风大袖一抖又收了回去,五个身形被抛了出来跌落尘埃,摔的是七荤八素。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护身霞光暗淡微弱却还没完全湮灭,在地上滚落都是朝一个方向,仿佛无形中仍连为一体。

  等回过神来收去将灭的霞光,五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受伤,但是神气衰竭半天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清风落下云头,领着明月飘然而去。

  ……

  “这片药田地气很好,看规模也不算小,怎么灵药有些稀疏,只有你们两人守护?”

  “这里是太乙门的道场,门中长辈修行有成都飞升仙界去了天庭东极妙岩宫,仙界多好啊,去了也不回来。如今昆仑仙境道场中只剩下我们这些没有仙缘的弟子,百里药田只有我们两个守护,所植灵药已经不少了。”

  这是在昆仑仙境太乙门道场外围,远处山中是太乙门道场中枢金光洞仙府,附近这一片地方叫作乾元山。清风、明月路过此地,见一片药园地气不错却有些荒杂,上前仔细观瞧正好碰到一对药园童子。

  这一对童子的面貌大约十五、六岁,也是一男一女,身着箭袖式的短打扮,服色大红大紫,五官很是俊俏。明月很好奇,上前搭话问了一句,药园童子也还礼答话。

  清风道:“仙界修行时日不能以凡间道理记,有可能定坐而出,再回人间已物是人非,你们修行时日还短,没有见过门中仙长回山很正常。祖师留下修行法诀与道场洞天,为仙缘接引,却不能替你们修行成仙,二位不该有抱怨之心。”

  那边男童叹道:“我们不是抱怨,只是有些感叹而已,道友说的很对,我与明月多谢指点了!”

  明月一指那女童道:“什么,她也叫明月,那么你呢?”

  男童:“我叫清风,请问二位道友尊号?”有意思,他们也叫清风、明月,是乾元山的清风、明月。

  明月笑眯眯的答道:“我也叫明月,他也叫清风,我们来自闻醉山。”

  “闻醉山的清风?”那二位童子脸色大变,向后连退几步守在药园的门口,一脸紧张的看着清风。

  清风的表情看不出是气还是笑,望着他们淡淡道:“不错,我就是闻醉山清风,尔等又待如何?”

  那边一对童子亮出了一对棒槌,男童上前一步拦在女童身前道:“闻醉山清风,你休想在此地乱来,我们太乙门的祖师爷可是天庭金仙太乙天尊!”

  清风:“太乙天尊又怎么了,你把他叫来啊?”

  乾元山清风道:“我守在这里,明月,你去通知金光洞中的诸位同门。”

  乾元山明月道:“不,我守住药园,师兄你速回金光洞。”

  清风:“现在才想起来叫人,晚了!”

  “你们误会了,清风哥哥不会采你们药园中的灵药,我们也不必向二位求药。”明月拉了清风一把说道,然后又转身冲清风说:“别再说话了,看你把他们给吓的!清风哥哥,我们快走吧。”

  那一对药园童子手握棒槌,屏气凝神戒备,看着清风、明月的身形消失在远方群山之中。他们刚刚送了一口气,又听见清风的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二位修行尚未脱胎换骨,这里有乾元造化丹九枚,正可助你们修行。切记,灵药只助炉鼎元气的修为,心境要到地步才行。……葫芦里还有几种瑞草之籽,是你们园中所缺又适合种植。”

  乾元造化丹,就是太乙门的修行灵药,金光洞最近好几年都没有炼制了,怎么出现在别人手中?乾元山清风、明月正在疑惑间,远处一道雪光飞来,眨眼间已到面前。

  他们分不清是什么东西也不知是不是法术袭击,男童上前一步挥起棒槌正要施法格挡,凭空却伸出一只手接住雪光,原来是一个二尺长雪白晶莹的葫芦。

  只见面前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位长发道人,他的眉梢也很长,银灰色的眉梢垂过了耳边,与胡须合在一起看,恰似五缕长髯,正是他突然现身接住了葫芦。两位童子吓了一跳,觉得面前的人很是眼熟,仔细回忆却从未见过,而笼罩在道人周身的那种仙家气息,无形中让他们不由自主心生敬意。

  “这个清风,既然送灵药,两个童子却送九枚灵丹,要人怎么分啊?……这样吧,就借这个缘法,本祖师再赐你们九枚乾元造化丹,正好足数,再多对你们也没用了。”长发道人对两位目瞪口呆的童子说道。

  “弟子拜见祖师!”两名童子此刻已经反应过来面前的道人就是太乙门祖师太乙天尊,立刻倒身下拜。刚才还在感叹门中长辈飞升仙界不回,转眼就见这位金仙亲自下界了。

  太乙天尊微笑着对两人道:“你们去通知太乙门弟子,并向昆仑仙境众散修传信,本祖师下个月要在乾元山金光洞开讲法会,点化仙缘。”说着话将葫芦抛给了男童。

  ……

  清风、明月在昆仑仙境中的种种经历,不必一一细述,象路过妙法群山以及九凤追击之类的遭遇曾有多次。离开乾元山之后,昆仑仙境传出了太乙天尊数百年来首次下界,要在金光洞仙府开讲法会的消息,转移了在一众行游散修的兴趣,清风与明月这才消停了几天。

  这一日他们来到瑶池岸边,明月看着千里波光道:“天庭有个瑶池仙界,昆仑仙境中也有瑶池。”

  清风:“西王母就是借此地之名,在天庭开辟瑶池,想来当年修行时很喜欢这个地方。这里也是人世间出入昆仑仙境的结界门户,西王母给她所开辟的仙界起那么一个名字,就有接引飞升之意。”

  明月:“听说下个月太乙天尊要在金光洞开讲仙缘法会,我们离开乾元山时,那位赶到的仙人就是太乙天尊喽?”

  清风:“是啊,就是当年金光洞主太乙真人。”

  明月:“数百年来太乙天尊首次下界,与之相比,镇元子每六十年召开一次闻醉山地仙之祖法会,倒是勤快的紧呐。”

  清风:“镇元子有大宏愿,当然更忙更急,如今闻醉山弟子众多良莠不齐,也不能说与镇元子的做法无关,只可惜我们走了,掌门乔散人今后一定很头疼。”

  明月:“镇元子没有把话交代清楚就回万寿山仙界了,于是有了我们遇到的这些麻烦。清风哥哥善推演,在闻醉山收走灵药时,就明知将有什么遭遇是不是?”

  清风点头:“乔散人明知说出那句话会发生什么,还是要说除非我踩在他的身上才能离去。我明知在昆仑仙境会有什么遭遇,还是要收走闻醉山灵药。而你呢,明知随我而去的麻烦,还是要跟着我。”

  明月:“清风哥哥,你错了,我就是想随你离开,没想过什么麻烦。”

  清风看着她摇头而笑:“如今我们很难在昆仑仙境清静容身了,该去哪里?”

  明月:“我知道清风哥哥要去人世间,去就去呗,不必问我。”

  清风抬头看天叹了一口气道:“人世间刚刚由战乱回归平定,而昆仑仙境看似千年祥和却亦有乱象,仙界恐也不得太平了,这种事我也无法推演,不知应劫而生者与应劫而灭者是何人?”

  ……

  大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横断山,大庾岭。

  有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戴着帽子身着便衣,穿山越岭一路走来面露倦色,在大庾岭上解下包袱席地而坐稍事休息。虽然在山野之中、疲倦之时,他的身姿也自然而然不见一丝偏斜。

  年轻人刚坐下不久,就听见来处山路上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他叹息一声站起身来,只见山道上赶来一位身材魁梧壮硕的僧人,手中还拎着一把明晃晃的戒刀。年轻人于路中合什道:“惠明师兄,何苦追逼数百里到此?”

  那叫惠明的僧人以刀相指道:“惠能,木棉袈裟何在?”

  原来这年轻人叫惠能,与后面赶来的和尚惠明都曾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门下,惠明早已剃度受牒,而惠能只是寺中一个打理杂役的行者。不久前,弘忍召开法会,嘱门下弟子各个颂一偈抒己见,以定禅宗六世法嗣,其形式类似道家“口占仙缘”的考教。

  上座大弟子神秀颂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弘忍认为其尚未堪破佛法根本门径,恰在此时,寺中舂米的行者惠能也颂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惠能所颂更合禅家空无之道,因此秘传心法于惠能,并将一部《金刚经》和一件木棉袈裟传给了他,吩咐道:“惟传本体、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莫传、今后佛法、由汝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