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仙侠武侠>灵山【完结】>第94章

  梅振衣也是考虑良久才决定让梅毅秘密带这句话回去,他虽然不太熟悉唐史,但也知道武则天称帝前后,朝中重臣是杀的杀贬的贬,清洗了一大批,他不想自己的父亲梅孝朗也被卷进去。

  梅毅这人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忠心守诺,要他传话不必担心泄露出去。梅毅虽然惊骇,但还是听了少爷的吩咐,表示一定把话秘密带到,甚至没追问少爷为什么。

  ……

  梅毅没有追问,可是梅孝朗听闻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我儿怎会这么想?他是听谁说的!”

  这是在洛阳南鲁公府的书房中,只有主仆两人私下里密谈,梅毅答道:“少爷没说,我也不敢多问。但是最近少爷交往的都是神仙人物,也许是天机吧。”这一次来见梅孝朗,他也没有隐瞒,把梅振衣带着清风、明月回芜州,以及随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梅孝朗手扶桌案站了起来,眯着眼睛良久无语,最后才对梅毅道:“我儿是非常人,你若跟随他,也将是非常人,话已带到,你还是回芜州去吧。记住,此话切勿外传,也叮嘱我儿不要再提起。”

  梅毅:“若老爷允许,我也想常住芜州了,如今一身功夫已失,只能做个闲散将军,也正好陪着少爷修行。老爷还有什么吩咐要我交待公子吗?”

  梅孝朗叹息一声:“我儿不恨我,但这次没随你来,说明他也不想见我。……你告诉他,将来要求文武功名也罢,随上仙修行也罢,小小年纪莫要妄测天心。”

  梅毅:“我记住了,一定转告。但是老爷,少爷不是随便乱说话的人,别看年纪小,可着实不简单呐!说实话,无论他能做出任何事情,我现在都不吃惊了。”

  梅毅带着南鲁公的回话又返回芜州,仍然留在梅振衣身边。他本是练剑之人,如今法力已失但还是每日坚持练剑,在齐云观与积海等人经常见面也就混熟了。有一次梅毅问积海:“真人已有飞天之能,可曾渡过真空劫?”

  积海反问:“何谓真空劫?”

  梅毅:“是我家少爷定的名,就是修行中有一段考验,无法使用神通法力。”

  积海的反应有些惊讶:“确有此劫,我曾在太牢峰中闭关数年,长养金丹结圣胎,方才历尽。……说来有些好笑,我所学金丹大道,这一段考验叫作长养圣胎,听似妇人妊娠,因此很少对外人提及。真空劫这个名字,倒是好听多了,也直指关窍。”

  梅毅:“请问如何历劫?”

  积海:“倒也不难,不用神通修为仍在,仍然修炼如常,功夫到时自然渡过。说它是凶险劫数,往往怕天灾人祸恰于此时到来,有一身修行恐也自身难保,因此修行至此往往闭关不出。”

  梅毅又问:“那么何谓为妄心劫?”

  这次积海没有解释也没有追问,而是反问了一句:“将军要历此劫吗?”

  梅毅道:“是的,本想求教东华先生,但既然真人在此,我就向你求教了。”

  积海想了想:“本门道法不可外传,但只要振衣小前辈点头,我就教你洗炼心性之法罢,届时你自然知道何意,至于能否渡过还在你自己。”

  梅毅笑了:“多谢真人,其实就是我家少爷让我来请教您的,他不想以长辈的身份吩咐,叫我来问真人自己的意思。”

  积海哦了一声:“那就没有问题了,等你心法修到地步,可以让振衣小前辈试试蟾光散,他也是孙思邈的弟子,应该会用。只是那样有些凶险,我建议将军还是等到东华上仙来时再说。”

  梅毅又想到了另一件事,离座单膝跪地道:“既然真人愿授我秘法,还有一件事想请求。”

  积海赶紧把他拉了起来:“将军不必行此大礼,以你我之交,有话便说。”

  梅毅:“跟随我的梅氏六兄弟,与我学的是一样的剑术,将来恐怕也有一样的问题,既然真人肯授秘法,请求一并传授那六人。”

  积海叹息一声:“将军亦有慈心啊,那我就一并传授,至于能否入门,就要看各人的资质了。我发现振衣小前辈的身边,修行可造之材甚多,尤其是梅大东与梅六发两人资质很是不错,还有他的表妹谷儿、穗儿资质也很好,似乎天地灵气汇聚于此了,实在是不常见啊。”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积海传授梅毅与梅氏六兄弟东华派修炼心法,反正这些人是梅振衣的家奴,也不算外传。积海真人最后又说了一句:“将军今日问我的两重劫数,分别名定妄心劫与真空劫,妄心劫凶险在内,真空劫凶险在外,将军要小心,无事尽量不要出门。”

  积海真人提到谷儿、穗儿的资质也很好,梅振衣也动了心思,自己既然有仙缘能修行大道,那么谷儿、穗儿呢?既然已经打定主意相伴身边,自然也想天长地久。可是教她们什么呢?这事不好让积海真人操心,梅振衣亲自出马,教了她们打根基的修行,就是孙思邈当初所授的省身之术。

  未到大成真人境界不可收徒,灵山心法他现在还教不了,但是省身之术筑基功夫还是可以传授的。起手入门的方式与孙思邈教他的一模一样,就是出一指以内劲点摩全身经脉,演示讲解巡经内养之术。

  谷儿、穗儿虽然聪慧,但毕竟不如梅振衣这个穿越前就读过医科大学的人,足足用了两个月才完全学会,真正功夫就得她们自己去修炼了。这段期间梅振衣可算是过足了手瘾,两个丫头全身上下没有他没摸到的地方,也就是自己房里的女人才好这么教功夫。

  之所以用了这么长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传功之时难免心猿意马,两个丫头脸臊的通红任由少爷摆布,一颗芳心扑通乱跳早就忘了少爷想教什么了。梅振衣当然也怦然心动,总算他修练灵山心法有成,定力非常好,一点一点“劝导”两个丫头如何收摄心神,这才把入门功夫传授完毕。

  第082回、儿时梦得白莲法,漾动春心思至尊

  梅振衣又想起星云师太也是修行人,干脆让两个丫头向星云师太多请教,只要她们不出家当尼姑,修炼之法学一学倒也无所谓。星云师太常到齐云观来指点梅公子课业,对谷儿、穗儿印像本就非常好,听梅振衣开口请求,也没有拒绝。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不是没有道理,假如不是梅振衣,像谷儿、穗儿、梅氏六兄弟等人哪有机会得授世间修行之法?就算他们的资质不错,这一辈子也未必能碰到这种机会。

  大唐永淳年间这一段时光,大难不死的梅振衣日子过的很是逍遥,真有点做神仙的味道了。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远在洛阳的朝堂之上很快就有了变故。

  前文提到刺史蒋华联名芜州父老上表祥瑞,表文做好了还没来得及送出去,不得不暂且放下。因为转过年来皇上驾崩,举国哀悼。

  太子李哲即位(史称唐中宗),武后当了太后,下诏大赦天下。也就是从这时起,当朝两位宰相梅孝朗与裴炎之间裂痕越来越深。

  李哲为李治第七子,武后第三子,原名李显,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易名李哲,兄李贤被废后立他为太子。李哲素为武后所制,性格庸柔,作为帝王实在不够英明,甚至连聪明都算不上。他即位之后尊武氏天后,政事皆从武氏裁决。朝中顾命大臣有刘仁轨、梅孝朗、裴炎、刘景先等人。

  皇上李哲已经二十八岁了,太后武氏还要掌权,梅孝朗想起了儿子捎来的那句话,心中或有所感,看来太后的心思不仅仅是专权那么简单,因此梅孝朗在朝中对皇家之事不再多言。他不想插手可是裴炎却想插手,裴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见太后对皇上有诸多不满,暗地里也动了心思。

  裴炎与武后的第四子豫王李旦相交深厚,李旦本名李旭轮,后改单名李旭,复改名李旦,这些都是武后的意思——武后有一大爱好就是给人改名字。

  武后专政,皇上庸柔,中书令裴炎与豫王交好,却引起了另一人的不满,那就是李哲之妻皇后韦氏。纵观唐中宗一生,用四个字可以概括——“阴盛阳衰”,或者就简单的说两个字“女祸”。李哲不仅在朝中惧其母,而且在宫中惧其妻,凡事言听计从。

  韦氏做太子妃的时候,就眼见武后是如何专权,封赏武家子弟,等到她自己做了皇后,也是有样学样,攒动皇上提拔韦家亲族。武后之父武士镬毕竟是大唐的开国功臣,家族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是非常多的,可惜韦氏出身地位,其家族也无大功于国,实在没什么人物可用。

  这位韦后,野心比武则天更大,但论政治才干与手段,比她婆婆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女人不是有了野心和地位,就能学得了武则天的,千古以来也只出了那么一位。

  李哲刚刚登基皇位不稳,大权掌握在太后手中,韦皇后就迫不及待的弄起权柄来,攒动皇上给她奶妈的白丁儿子也授了五品官,这样一来引起了朝臣很大的不满。大家想一想,譬如南鲁公梅孝朗,那是立过多大的功劳,嫡长子梅振衣也不过刚刚封赏五品出身,韦皇后的奶妈如何能相比?

  更让人不满的事情还在后面,皇上为了哄韦后开心,先是将韦后之父韦玄贞从小小的九品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紧接着又下诏要将韦玄贞提拔为侍中,入朝为宰相。这也太过分了!武后专权这么多年,在李治生前,还从未将武家人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上,李哲刚一登基,韦皇后就要这么干。

  裴炎刚刚从侍中迁任中书令,没想到韦玄贞一飞冲天,朝中又要来一位莫名其妙的宰相。政令下达要经过中书令之手,裴炎自然不会同意,同时料想武后也不会答应,于是进宫面见皇上据理力争。

  裴炎奏道:“韦玄贞无寸功于国,因是皇后之父,已由参军跃升刺史。现又骤升侍中,此乃宰相之职。大唐立国以来,可曾有过无功、无绩、无举之相吗?此升迁无凭,与礼法不合!”

  皇上被他问的无辞以对,面红耳赤的发怒道:“我为天子,就算把天下让给韦玄贞,亦无不可,何况区区一侍中?”

  身为天子,竟然说出这样糊涂的话来,一方面李哲确实没脑子,另一方面他受武后压制太久心中也有怨气。裴炎心中一动,立时有了计较,告退之后马上将这一切报告太后。

  武太后闻言粉脸微寒,儿子枉法而大臣离间,她心中却想起了幼年时的一段往事——唐初西蜀人袁天罡精擅相术,武士镬曾邀他至家中,那时候武媚娘尚幼,被保姆抱到堂前,告诉袁天罡这是个男孩,让他给看一看。

  袁天罡看了之后说道:“可惜是男孩,若换做女子,则贵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