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未知错误【完结】>第2章 2

  他没有失态太久,姜清昼轻而易举地引导着话题,说了很多于丛听不懂的东西。

  “我大概理解了。”于丛咽了下喉咙,生怕被姜清昼看出来海华是个草包公司,“你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吗?”

  “要求?”姜清昼听完,不自觉地挑了下眉毛。

  “就是禁忌点。”于丛抓了支笔在写字,“比如有的老板他们不喜欢绿色,现场一点绿色都没有,这种情况有吗?”

  姜清昼看了他一会,好像有点失望:“没有。”

  “哦,好的。”于丛低着头写字,睫毛很乖顺地往下,看上去温柔而平静。

  姜清昼跟他说了半个小时,察觉自己紧绷的身体开始松懈和软化,那种充斥着茫然和愤怒的高压状态也被解除了,只留了点不甘和不解。

  他觉得自己不会失控了。

  于丛的字很整齐,小小的,落在纸上和他本人一样秀气,他写得很认真,留给姜清昼大把的时间观察,他像平时速写那样,眼睛很准确地丈量着、描绘着于丛的样子。

  和大学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变,连发型都没改,脸瘦了一些,变成了很明显的瓜子脸,写字的时候右边的肩膀姿势还是错的,薄薄的肩背轻轻地耸动着,姜清昼说过很多次这样伤手,他都没改过来。

  “好了,辛苦看看。”于丛平静下来,递过来工作用的册子,写了大半页要求,“你看下还有什么漏了的吗,姜老师。”

  姜清昼怔了怔,对这个新称呼有点迷茫。

  他接过那个软皮本,脸色无澜地扫了几眼,说:“没有。”

  从那扇侧门里走出来的时候,于丛还觉得双腿有点麻木,只是没有知觉的麻,还好不是软得站不住。

  姜清昼客套地问了一句要不要送,被拒绝后连玄关都没出,叼着个烟屁股目送他,坐在造型很怪的椅子上,动也不动。

  于丛扯了下嘴角,感觉自己笑得很难看,说:“那我先走了,拜拜。”

  “拜拜。”姜清昼把熄灭了的烟头丢进小瓷碗里。

  他有点控制不住地又看了一会还坐在椅子上的人,转身走了,余光扫过这个看上去不怎么像工作室的工作室。

  于丛眼神有点空洞地往地铁站走,沿路都是些很精致的小洋楼,静谧得让人发慌,偶尔有人遛狗路过,狗的教养也好,一声也不叫,没人把他唤醒。

  他看清了姜清昼工作室一层的全貌,有两个房间,都紧闭着门,墙面粉刷很有中世纪的欧洲风格,家具不多,造型都很新奇,高低错落地摆着,很有艺术家的样子。

  于丛想象了一会他很懒散地坐在那张沙发上的样子,脑子有点发烫,站在原地拍了拍脸,才正步往地铁站走去。

  地铁人流稍多了点,进去的时候已经没有座位,于丛慢吞吞地挪到了车厢中间,拽着个吊环。

  车厢里还是很冷,接近十月底还开着空调,随着地铁前行涌动的风宛如一件被浸湿的外套,牢牢地裹着他,微微晃动的玻璃上有个傻兮兮笑着的人,于丛缓过神来,认出来自己的脸,又镇定地收起了笑容。

  海华的前台就是房子的破玄关,买了张很古典的桌子,放了个墨绿灯罩的台灯,伪装复古风。

  但旁边就是巨大的台式电脑,前台实习生小溪不仅要接待,还要负责点舍不得花钱外包的美工,她见于丛失魂落魄地进门,轻声问:“于丛,是骗子啊?”

  于丛反应了几秒,摇了摇头:“不是。”

  “不会吧?”小溪目瞪口呆,“他可是Chiang啊。”

  “嗯。”他敷衍地应了句,根本没注意她说的话。

  “于丛?”小溪又喊了他一声,没收到任何回应。

  于丛和其他策划的办公室在一楼客厅,四张桌子面对面拼着,他低着头往位置上走,走了两步被扯住,外套下方的束绳带卡在了对面人的桌角,拉成了一个很极限的状态,皮筋上方的彩线都稀疏了,露出里面的白色松紧带。

  “你见到本人了吗?”老板听到了动静,眼里透着关心,从二楼跑下来,“你带合同去没有?”

  “忘了。”于丛脸色平稳,还处于设备故障的状态。

  “哎!”老板从他对面的桌子上拿过一份通用合同,“怎么合同都不带啊?你见到人了吗?”

  “嗯。”他闷闷地说,“是他本人。”

  “天惹!”凑在边上偷听的小溪很震惊,“居然真的不是骗子,什么东西啊,在演电视剧吗?”

  老板瞪了她一眼,又把合同放了回去,冲着楼上的小隔间骂财务:“不是,都跟你说了,我的名字要写吴游,不要写吴四方。”

  “吴总,合同上得写真名。”财务有点无语地说。

  海华创意策划的老板觉得四方这个词有点俗气,不匹配创意公司,自觉很有才的取了游四方的游字,没经过派出所,自己给自己改了个名,叫吴游。

  “行吧。”吴四方说,“于丛,你跟他约了什么时候再见面谈下一次吗?”

  于丛呆立着,过了会才说:“没有。”

  “那你干啥去了?”吴四方气得想骂人,“后面怎么推进啊?这可是个大项目,要不要我喊人帮你啊?”

  “加了微信。”于丛愣愣地说,好像在说给自己听,“他也说了需求,说后面线上谈。”

  “线上?”吴四方不太满意,“不能线上谈啊,你跟小溪他们弄个方案,再去找他一趟”

  “哦。”

  于丛哦了声,又点点头,脸色看上去充满疲惫。

  “记得带合同。”吴四方提醒,“早点签了,这个提成算你最高的点,好好做。”

  “吴总,我也要。”小溪扒着饮水机,小声要求,“我来做策划。”

  “怎么哪都有你的事。”吴四方很嫌弃,“别拿你那个头发扫饮水机了。”

  小溪嘟囔了两句,把满头蓬松的卷发扫到耳朵后。

  “听见没啊?”吴四方转过头来继续教育,“于丛?下次去记得带合同。”

  下次?于丛想了想,声音很低:“知道了。”

  整个下午,于丛都集中不了注意力,刚打开了表格要写预算,就被另外几个同事打断。

  所有人的问题都和小溪类似,见没见到Mr.Chiang本人,是不是皮包公司来骗方案的,真的是在淮海路背后小洋房里的工作室吗?

  “是的。”于丛不厌其烦地回答,直到有点条件反射的征兆,他才意识到,他可能还会再见到姜清昼。

  小溪表达了一千次羡慕,又给于丛发了一堆Chiang的主页,提醒他:“挂了梯子才能看,记得去看看。”

  于丛干巴巴地跟她说了声谢谢。

  “谢我什么?”小溪扎好头发,收拾着自己的包,“我还想求你下次开会带上我呢。”

  “好。”于丛很认真地说。

  “真的?”小溪很怀疑地看他,“我得去上课了,丛哥哥,下次开会一定记得带上我。”

  于丛很呆板地又点点头,毕竟他好像没太多胆量,反复地、单独地面对姜清昼。

  小溪发来的链接很乱,大多数是姜清昼在国外的社交主页,动态很少,有一些公开的作品,还有经由他之后牵上线的拍卖品,再早一点还有在博物馆的照片。

  他似乎很爱去研究中国画的博物馆,拍的都是一些因为历史原因流到美洲的国画。

  于丛动作很慢地拉着页面,找不到一张带人的照片,最后又看了眼Chiang账号里填的个人所在地,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

  他没出过国,对所有异国的印象都来自于图片和影像资料,这座城市好像总是很热。

  姜清昼的履历确实很夸张,别说海华不匹配,换成上海绝大部分的策展公司都不配。

  于丛不是没有搜索过他的名字,但没像今天看得这么仔细过,从美国哪个大学毕的业,画了什么东西拿了美洲的某个大奖,又在什么时候加入了某某拍卖集团,摇身一变成了个搞艺术的商人。

  他读到很专业的术语会有些怀疑,打开了英文词典搜具体的意思,才知道美洲有部分非官方、非主流的艺术组织成天抨击姜清昼。

  于丛撇了撇嘴,觉得他们的意见古板得像清朝人,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觉得创作的人不能从事商业活动,否则所创作的内容就不够纯粹。

  “要笑死人吗?”于丛声音很小地自言自语,又去搜那几个成天写论文骂姜清昼的人,拿的奖连姜清昼一根脚指头都比不上。

  他沉浸在姜清昼建造起的事业帝国里,感觉到眼角和心脏都变得很潮湿,这段遮天辟日的恢宏叙事中,似乎只有姜清昼一个人,如果非要再塞进点路人,甲乙丙丁则是他在加州的导师、一起合伙搞拍卖行的外国朋友,甚至还可能是因为骂他反而把他送进了美洲画论研究论坛的红眼病。

  反正没有于丛。

  他想到这里,心好像走进了什么冰天雪地,静得蛮荒。

  姜清昼没有辜负年少时候的意气风发,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他的前男友在巨大而拥挤的水泥森林里,浑浑噩噩地原地踏步。

  【作者有话说】

  我爱江苏,我爱苏北人,我最好的朋友就是苏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