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第一工业巨匠>第275章 军功章

唐胜宗低眉思索一会,随后抬起头看向朱元璋:“陛下,如果那臣拿下元惠帝,可要生擒还是尸首?”

听到唐胜宗这么说,朱元璋不由得笑了一声。

这唐胜宗被自己软禁一年,性子居然还是这样心高气傲。

不过唐胜宗确实也有自己的本事,有本事的武将,骄傲倒是正常。

“无论尸首还是活捉,只要能抓到他,咱就赏你国公之位。”

唐胜宗瞳孔微颤,语气有些激动的说道:“微臣定不辱命!”

说完唐胜宗便要起身离开,朱元璋赶忙伸手拦住,继续说道:“对了,咱没起家的时候,便听闻坊间传闻,说那始皇帝的传国玉玺,便是在元惠帝身上。”

“咱自然知道这些不过是坊间传闻,正史所记也不过是后唐最后出现过一次。”

“不过,若是有机会,便给咱仔细找找,若是找不回来也无所谓,多留意一些这件事就好。”

唐胜宗再次单膝下跪:“臣遵旨!”

不过短短半个月,十万伐蒙大军便准备就位。

当然了,这十万并非全都是步枪兵,实际上步枪兵只有不到两万,其余的都是准备到没有铁路的草原上,负责运送粮食和物资的农夫。

作为第一次全机械化出兵,当然要把人数往多了上吹。

唐胜宗是怎么想的,但是很显然他已经有些没追上潮流。

只见史官刘振看着正在一个个登上火车的士兵,大喊道:“停!对,保持你们这个姿势不要动。”

“很快的啊,马上就拍完了!五分钟,给我五分钟就好!”

经过多次迭代,以及民间自己的改进。

现在的照相机曝光技术,只需要经过短短五分钟,便能完成自然曝光。

而且刘振还听说,科学院现在正在和民间进行研发比拼。

民间目前最大的全国照相馆商行范家,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快速的强曝光,做到瞬间拍摄。

不过这些科技上的小趣闻,和刘振都没什么关系。

刘振目前唯一的任务,便是将眼前这个画面记录下来。

【洪武七年八月二十二日,两万士兵及八万民夫,即将登上火车,向蒙元发动神圣的复仇战争。】

看着自己记录下来的文字,刘振微微皱眉,感觉到一点不完美的地方,却又不知道哪里不完美。

正在刘振思考的时候,正好听到一旁传来张天赐的声音。

“唐将军,此去还麻烦您帮忙收集一下蒙元的土壤。”

“若是不急,每百里收集一次土壤。若是急行军,便看唐将军自己的判断。”

说着,张天赐将几个布袋递到唐胜宗的手中。

唐胜宗接过布袋,脸上冷冽的表情一点都没变。

“这自然可以,不过我为什么要帮你?”

张天赐露出淡然一笑,很认真的说道:“自然是这么做,可以让大明的子民死的少一点。”

“唐将军应该知道,你们所携带的辎重里面,有一个名叫青霉素的药物吧。”

经过太医院潜心研究,现在的青霉素已经成功提纯到无色透明的状态,并且成功结晶之后,和淀粉以及脂质混合,制作出了能保存三个月以上的青霉素药片。

当然了,这种青霉素药片内,蕴含的青霉素单位是普通注射液的五十倍,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胃酸的溶解作用。

至于为何不使用青霉素注射液,主要是会注射的医生很少。

同时针头的生产供应不上。

现在给皇帝预备用的针头,都是要使用多次。

此时正在酒精中泡着消毒呢。

唐胜宗听不懂什么菌种什么杂交什么培育这些话,但是唐胜宗知道,未来大明还有无数场战争要打。

每少死一名士兵,自己的军功章就能更亮一点。

张天赐此时又拿出一张纸,递到唐胜宗面前:“这个就是陛下之前提过的军功章。”

“你看看这个设计怎么样,这个可是只有参与了这次蒙元战争的人,才能获得的军功章。”

唐胜宗接过草稿一看,军功章上是一个日月同环的造型,底下是代表草原的牧草,中间则是弓箭和枪械的交叉造型。(ai作画太烂了,搞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满意的,就不放了。)

唐胜宗哪懂什么审美,只是觉得这个造型不算丑,便点了点头说道:“吟诗作画这些富人玩的我也不懂,不过这个什么军功章确实挺好看的。”

“士兵们若是能收到这样一个军功章当做奖励,一定能提振士气。”

见张天赐和唐胜宗聊完,刘振这时候才走了上来。

“张少傅。”刘振先行行礼。

张天赐回过头,一看刘振心底就觉得不爽。

当初朱元璋瞎胡闹起名叫什么蒸汽侯,人家都能看出来这是开玩笑,结果就你这个小史官当真给记了下来。

要不是你,我能叫蒸汽侯吗!怎么不得换个威武霸气的名字!

“怎么个事啊,你不是记完了吗?怎么还没走吗?”

刘振先是一愣,随即也想起起名蒸汽侯这件事。

不过刘振想起的是,张天赐给自己那一脚大飞踢。

“咳,张少傅,你觉得在下这粗稿记得可算详细?”

张天赐接过一看,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比之前那些朝代记载的要更加详细一些,不过也没好哪去。

“也就这样吧,你这个初稿……不把战士和后勤有什么分工都记上吗?”

张天赐本意是给刘振多找点活干,这时却听唐胜宗突然擦嘴说道:“不可太过详细,这样就挺好。”

“更详细的在下会自己编辑成册,到时候可在朝廷武将圈子内流传,却不可流传至外。”

张天赐和刘振对视一眼,觉得也算挺合理。

刘振想出名,自然要好好的为后人编纂史记留下草稿。

而唐胜宗也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名字,最好的选择便是编书写册,将自己战士一生的感悟都写在书中。

“那……行吧,到时候后人如何知晓这场战争,可就要靠唐将军了。”刘振行了一礼后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