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第一工业巨匠>第250章 都是白种人,为啥不合作?

因此若昂一世,只能向自己的国民收税。

现在好了,大明一篇报纸发往全国,全国的老百姓看了看自己。

一边是上个月多收的船业税,一边是大明的农业税十五税一,即便是再怎么爱国的老百姓,也忍不住在心底埋怨几句。

若昂一世在看到这份报纸之后,先是脸色难看到要滴出墨水,随后又咬牙切齿的说道:“我不下令封禁,大明真是越来越猖狂……”

“他娘的,大明还想蛊惑我的百姓,封禁,全部封禁,立刻召集其他贵族和商人,我要彻底封禁一切报纸!”

随着若昂一世的怒吼,一天之后各大地区的领主贵族和富商,都来到了皇宫中。

若昂一世指着报纸上的内容,对着眼前的众人恶狠狠的说道:“大明这是在蛊惑我们的百姓,什么十五税一,全都是骗局。”

“如果任由大明继续宣传下去,等待我们的将是喜迎大明王师的百姓,而我们将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中!”

若昂一世本以为自己的话语,会引起其他贵族商人的共鸣。

却没想到其他的贵族和商人,只是淡淡的喝着茶水,用沉默回应这若昂一世的愤怒。

若昂一世看着场上安静的人,忍不住问道:“你们就不愤怒嘛!你们就不生气吗?”

这时一名经常往返拉各斯的商人率先开口:“若昂一世陛下,我觉得是您太过……有个词叫做“敏感”。没错,我觉得是您太过敏感了。”

“您知道的,我经常做一些在里斯本和拉各斯之间往返的生意。”

“实际上在我看来,大明的那些人还是很爱好和平的,他们甚至允许我到他们的战舰上参观。”

若昂一世的话就好像是空气一样,没有引起任何反应,但是这名商人的话,却让场上其他人纷纷惊呼。

“格伦,你真的到大明的船上看过吗?快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他们的内部是怎么照明的?用钢铁打造的船体,在使用蜡烛照明不会觉得很热吗?”

“天呐格伦,没想到你的运气这么好,大明人有没有歧视你?我是说,就像我们歧视鱿鱼一样。”

商人格伦压了压手,示意场上所有人都先安静。

只听格伦轻咳一声,对在场的主角若昂一世说道:“国王陛下,请您相信我,我是为了葡萄牙王国的利益,才选择冒险试探大明船只内部的情况。”

“也请您相信我,我说的全部都是实话。”

若昂一世扫视了周围一圈人的状态,发现他们都热切的看向商人格伦,不由得只能在心底叹息一声:“说吧格伦,我相信你的忠诚。”

商人格伦对着若昂一世微微欠身行礼,随后轻咳一声缓缓说道:“那我也就不废话了,刚刚有朋友问道大明的船舱内是使用什么照明,我便给各位说一下。”

“他们使用的是,利用雷霆力量驱使的某种宝物,而这种宝物,他们称呼为电灯。”

安德鲁伯爵用沙哑的声音问道:“驱使雷电?他们能够利用宙斯的力量?”

商人格伦摇摇头:“他们称呼这个东西叫做科技,是一种我们没办法理解的技术。”

安德鲁伯爵点了点头,只当这是大明的某种魔法道具,随后又冲着商人格伦示意,让他继续说下去。

商人格伦继续说道:“另外他们的船舱内的空气,比我们的甲板上的空气还要清新。”

“我询问了他们,大明的官员说,这是他们伟大的科学发明人,张·上帝赐予之人·贵人所创造的电力风扇。”

安德鲁微微皱眉,小声念叨了一句:“好奇怪的名字,被上帝赐予的人?”

商人格伦点了点头,对着安德鲁说道:“是的,就是上帝赐予的人,大明的官员说,是张带着他们征服了雷电和火焰的力量,也是他能让金属在水上浮起。”

安德鲁大惊失色,一脸震惊的说道:“他是一位巫师?”

商人格伦哈哈一笑,随意摆了摆手说道:“不是巫师,大明的官员说他只是个普通的人,但是我认为,这个张是一位神使,不然他哪来的神力,能创造这么多神奇的东西?”

众人闻言无不惊讶,场面一度安静了下来。

这时商人格伦对若昂一世说道:“若昂一世陛下,大明的官员态度十分友善,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和大明这么针锋相对。”

“毕竟我们都是白种人,即便是英法之间,不是也有合作的可能性嘛?”(十七世纪以前,汉人在欧洲算作白人的一种。)

“我们完全可以和大明合作,一起针对卡斯蒂利亚王国啊。”

应天府。

朱元璋带着朱标和马皇后,漫步在科学内。

张天赐带着吴梦琪走在最前面,身后除了朱元璋一家子,还跟着六部中书等一系列高级官员。

来到冶铁部的驻地,张天赐指着那十多米高的接收器说道:“陛下,此物便是接收器,可接收百公里外发出的信号。”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根和电线杆子差不多的金属棍,不明觉厉的点点头:“真高啊,这就是你说的什么无线电通讯?”

张天赐作揖说道:“是的陛下,此物正是微臣娘子吴梦琪所设计,能跨越百里通讯,而无需铺设电线,实乃是战场上的通讯利器。”

朱元璋看向吴梦琪,发现她此时有些紧张的四处乱看,见状朱元璋不由得笑了一声:“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吴梦琪为国革信,都是女子中的大才啊。”

马皇后在一旁也笑呵呵的说道:“不知此物如何使用,又要怎么传递信息?”

张天赐一挥手,韩玉成便将电话搬了过来。

“陛下,目前微臣只在杭州做了实验,可拨通电话至杭州,让杭州县尹开启实验。”

朱元璋点点头,张天赐便给杭州县尹打过去电话,将头几日做过的实验,又重复了一遍。

朱元璋听着电话中传出的发报器的声音,再看向十多米高的接收器旁边的发声器,几乎没有任何延迟的响起了滴滴滴的声音。

朱标这时上前说道:“此物甚好,战场上若是铺设电话线,难免被破坏。”

“有了此物,便能避免出现因为电话线被破坏,而无法通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