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第一工业巨匠>第220章 这水稻怎么没有祥云?

见朱元璋态度态度不算坏,蒋瓛犹豫了一下,还是缓缓开口说道:“不过,张天赐已经擅自代陛下封赏了研究员,微臣认为,张天赐有僭越之嫌疑。”

听到蒋瓛说张天赐僭越,朱元璋呵呵冷笑一声,很随意的摆了摆手:“习惯了,封赏科学院内部的事,他僭越的还少?”

“让他们把东西带来给咱看看……罢了,还是咱自己去吧。”

“别给咱大明的宝贝稻子,折腾坏了。”

科学院,农业部,光照房。

朱元璋走进屋内,上下打量着眼前的不育株,边看边微微皱起眉头。

张天赐本以为朱元璋会很兴奋,但是看朱元璋的面色有有些不对,心底便觉得有些疑惑。

张天赐上前一步,对朱元璋问道:“怎么了陛下?哪里不对?”

按理来说,朱元璋不应该这一副不满意的样子啊?

当初为了让朱元璋重视农业部,张天赐可是为朱元璋科普了好久,不知道说了多少狼虎之词,就差把朱元璋描述成科普的主角了。

如果朱元璋没忘的话,那是不是就是说,因为朱元璋种了好几年地,而他现在通过种地的经验,看出了不育株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张天赐这边正等着朱元璋御开金口,哪知道朱元璋却开口说道:“这么普通?看着也没什么不同的啊。”

“咱以为,能让大明所有人都随便吃的粮食,怎么不得发发光?”

听到朱元璋的话,张天赐是嘴角一抽,心底暗骂:合着你朱元璋左瞧瞧右看看,边看边皱眉叹气,就因为这个?

你还要发光,你怎么不想这粮食能和你说话?

看着朱元璋不满的眼神,张天赐在一旁没好气的吐槽道:“陛下可以让史官改一改,就说这稻米一出生便带着祥云诞生,地下自涌泉水,周围全都是莲花,这听起来不就气派多了。”

一旁的史官一脸懵逼的看着张天赐,内心大喊:卧槽,你别乱说啊!我可是带了照相机的!我有物证!

这要是被后世子孙看到了,一边照片拍的清清楚楚,另一边文字上写着什么祥云莲花的,我史官的脸还要不要了!

你真当现在是前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能不能理解,照相机对于史官的影响力有多大?

朱元璋仔细想了想,回头又看了眼史官,给史官看了一个哆嗦。

叹息一声,朱元璋微微摇头:“罢了罢了,普通就普通吧,咱一个佃户都能建立大明,这一个普通的稻米,一样能养活世界。”

说完,朱元璋直起腰,看着门口老老实实站成一排的研究员,捋了捋胡子后说道:“该赏的,张天赐这兔崽子都赏了。”

张天赐一脸懵逼的看着朱元璋,心想当着这么多人面,还当着史官的面这么说自己,真的好吗?

紧接着听朱元璋继续说道:“你们都是咱大明的栋梁,以后大明老百姓要是能吃上便宜的米面,也都是你们的功劳。”

“不如,都跟咱照张相,以后挂到咱皇家的功臣祠里,你们也能享受一份香火。”

众人听到朱元璋说,能和他一起拍照,一个个全都有些紧张和震惊。

郭文峰小声对郭老舍说道:“想不到咱们陛下还挺亲民的。”

郭老舍瞪了郭文峰一眼,这话你能背后说,不能当面说。

万一朱元璋要是挑刺,你九族还要不要了?

主要是,我踏马就在你九族之内啊,作死别连累我。

见众人不知道怎么做,全都没有什么动作,朱元璋呵呵笑了笑,走到人群中间,看的蒋瓛在一旁抹了一把汗。

“来来来,张天赐你也过来,咱们一起照一张照片。”

刘振在一旁架好照相机,经过工部营缮所的改进,现在的照相机和最初的版本相比,已经缩小了好几圈。

但是在张天赐看来,目前的照相技术和自己搞出的原始照相机相比,根本没有任何变化。

不过张天赐自己要忙的事太多了,这些东西就让他们自己研究吧,实在研究不下去了,再提点一下。

为了将这株不育株也拍进照片中,又不能伤害到两株不育株,朱元璋选择站在两株不育株中间位置的后面。

在旁边则是身子被不育株挡住的张天赐,其余位置则按照职位的高低,从左到右从前到后这么排布。

虽然各项设备的制造工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但是碍于镀银铜板本身的原始条件,众人还是等了十分钟才完成了曝光。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可谓是神速。

但是对于张天赐来说,这十分钟却有点难熬。

拍好照之后,张天赐突然想到了朱元璋的计划,便转头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微臣想到,白莲教和胡惟庸合作,要从科学院盗取化学武器。”

“这农业部的安全怎么办?”

朱元璋先是皱眉,随后一拍大腿:“还真是!”

“坏了,这不育株刚刚移植过来,若是此时反复动土,怕是很难活了。”

“罢了,大不了多布置一些守卫,若是因此搅了计划……那便搅乱吧,和育种相比,白莲教不过是一群蝇虫而已。”

张天赐一挑眉头,心想让老百姓吃饭这件事,在朱元璋心里还真是重要。

为此宁可改变计划,不惜打乱自己的布局,也不愿意让不育株在出现什么意外。

入夜。一个脸上带着疤痕的南洋奴隶,躲在上海县县衙附近的街道旁。

这时南洋奴隶的身后,探出一个脑袋。“老大,咱们真要这么做?”

小弟小声的问道,捧着陶罐的手微微发抖。

老大扭过头,恶狠狠的瞪了小弟一眼。

向小弟身后看去,发现其他的小弟也是有些胆怵。

南洋奴隶中的老大叹气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收人钱财,替人消灾。那群邪教的人给了咱住处和银子,现在人家有用得到咱的地方,咱们能不动手?”

“放心吧,我和城北山里的匪头也有联系。”

“今晚子时,他们必然会攻城!咱们提前一会点燃县衙府,到时候两方皆乱,大明朝廷肯定抓不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