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古今中外奇案录>第294章 打猎

在首尔那片贫瘠的角落里,1970年的春风带来了一个名叫柳永哲的小生命。这孩子从小就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过上那种花钱如流水、挥金如土的日子。但遗憾的是,他出生在一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家庭,家人的能力根本无法满足他那天马行空的梦想。

于是,当柳永哲年满十八岁那年,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走自己的路,通过偷窃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三年后,他因为偷窃被抓,判了十个月的有期徒刑。

出狱后的柳永哲,在1993年6月23日那天,遇到了一个按摩女,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了妻子,柳永哲花钱的地方更多了,但他并没有打算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反而继续他的老本行。除了偷盗,他还涉足倒卖黄片、诈骗等非法活动,结果自然是多次入狱。

到了2000年,柳永哲因为强奸虐待儿童再次被捕,被判了三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这一年,他已经有了一个六岁的儿子,但妻子却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

2003年9月11日,柳永哲终于结束了他的牢狱生涯,重新回到了社会。但在这十五年里,他先后十四次犯下盗窃、欺诈、暴力伤人和强奸等罪行,累计服刑时间长达十一年。这循环往复的牢狱生活,让柳永哲变得极端孤僻、冷漠,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融入这个正常的社会。

出狱后的柳永哲一无所有,妻子已经和他断绝了联系,儿子也不愿意承认这个罪案累累的父亲。更糟糕的是,他还身患癫痫,随时都可能被疾病夺走生命。

33岁的柳永哲,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他将这一切的不幸都归咎于贫穷。他认为,正是因为自己一贫如洗,才会被所有人抛弃。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复仇,而报复的对象就是那些富人们,那些整天醉生梦死、丝毫体会不到下层疾苦的富人。

另外,2000年韩国发生的郑斗英连环杀人事件,也给了柳永哲极大的启发。他在狱中读到了一篇关于郑斗英的月刊杂志文章,得知郑斗英从1999年6月开始连续杀人,到2000年4月落网前,先后在釜山、蔚山、庆南地区连环杀害了九名妇女儿童。这让柳永哲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挑战郑斗英”,并从出狱后开始为自己的杀人计划做准备。

柳永哲出狱后,脚步轻快地踏回了他熟悉又陌生的首尔。他在江南区新寺洞找了个落脚地,每当夜晚降临,他站在窗前,望着不远处灯火辉煌的高档住宅区,那里的欢声笑语、霓虹闪烁,与他此刻的孤寂冷清形成鲜明对比。他心中那股扭曲的火焰愈发旺盛,对富人的仇恨如同野火般蔓延。

就在出狱后的第13天,9月24日,柳永哲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开始了他所谓的“正义”行动。他悄悄潜入了一户独栋住宅,手里紧握着那柄重达4千克的钝器。男主人李某,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已经72岁高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会遭遇如此厄运。柳永哲毫不留情地挥舞着钝器,一下又一下,直到李某倒在血泊中。接着,他又用同样的方式杀死了李某的妻子。

第一次的杀人经历让柳永哲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满足。那种快感,是他之前无数次小偷小摸都无法比拟的。他甚至忘记了要搜刮受害人家中的财物,满心欢喜地离开了现场。

然而,富人的身影在柳永哲的视线中总是挥之不去。他觉得自己必须加快步伐,才能让更多的富人感受到他的“正义”。于是,在10月9日,他又在钟路区旧基洞附近犯下了一起血案。这次,他杀害了一家三口:年迈的母亲姜某、妻子李某和他们的儿子。

一周后,江南区三成洞又发生了一起惨案。一位企业经理的女主人柳某,年仅69岁,也未能幸免于难。案发当天下午一点半,受害人的儿子回到家中,发现母亲倒在血泊中。尽管他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但半小时后,柳某还是不幸离世。

11月18日,柳永哲再次出击。他像之前一样,用铁锤锤杀了两名受害人金某和裴某。然而,在行凶过程中,他不小心伤到了自己的手。狡猾的他立即放火把家中烧了个干干净净,企图掩盖自己的罪行。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焰,柳永哲嘴角勾起一丝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成为“正义英雄”的那一天。

在那段沉寂的时光里,柳永哲仿佛从人间蒸发,让人误以为他的连环杀人狂欢已经落下帷幕。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从警方掌握的秘密档案中,我们可以窥见柳永哲突然中断“事业”的真相。原来,在上一次疯狂作案后,警方迅速公布了监控画面,全城通缉这个令人发指的连环杀手。柳永哲不得不暂时收敛锋芒,躲在暗处等待风头过去。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柳永哲竟然恋爱了!这次让他坠入爱河的是另一位按摩女,她的出现让柳永哲那颗冰冷的心重新感受到了温暖。他以为自己一无所有,不会有人爱,但这位按摩女却给了他新的希望。他放下了手中的屠刀,搬到了新的住所,甚至兴致盎然地开始作诗绘画。

在一首深情的诗中,他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在画布上,他留下了女友美丽的胴体。然而,好景不长,当柳永哲向女友求婚时,女方却因为他的犯罪前科和癫痫病史而拒绝了他。这次分手让柳永哲深受打击,他变得更加仇富,更加憎恨女人。

两次被按摩女抛弃的经历让柳永哲觉得,自己的不幸和苦难都是这些女人造成的。他想过要杀掉自己的前妻,但想到还有11岁的儿子,他终究没有下手。然而,他必须找到替代品来发泄自己的愤怒,于是按摩女和应召女郎的名字被一一划入了他的死亡名单。

与此同时,柳永哲的作案手法也在不断升级。他不再满足于用铁锤简单地结束生命,而是开始制定更加详细、周密的杀人计划。他购买了手铐、刀、电锯等工具,享受折磨受害人所带来的乐趣。

柳永哲虽然擅长绘画,但这个特长却用在了邪恶的地方。警方在他家中搜到了几本画册,上面记录着他的犯罪计划和受害人的画像。他还利用自己的画技伪造了警察证件,经过电脑加工后,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个连环杀手的狡猾和残忍让人不寒而栗。

柳永哲的“复出首秀”并未在繁华的首尔掀起波澜,他选择了在附近的仁川小城“练练手”,准备小试牛刀。

2004年3月16日,一个晴朗的午后,柳永哲悄悄潜入了某个小巷,他的目标是一名年仅23岁的三陪小姐。他悄无声息地接近,然后猛地掐住了那女子的脖子,直到她再无声息。接下来,柳永哲像处理猎物一样,将她的尸体肢解成块,随意丢弃在城市的角落。

这次的成功让柳永哲重拾了信心,他开始对按摩女们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每当他与目标见面,总会谎称自己是警察,然后将她们骗到自己的住所。在那里,这些无辜的女子会先被残忍杀害,接着被柳永哲熟练地锯成15至18块。有时候,他还会在切割前玩一把“火刑”,看着她们在火焰中挣扎,柳永哲的脸上会露出诡异的笑容。

被捕后,柳永哲甚至向警方炫耀自己曾吃过受害人的肝脏,说是为了“提神醒脑”,让自己在犯罪的路上保持清醒。不过,检察官们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这不过是连环杀手惯用的夸张和编造假象的手段,没有确凿的证据,谁也不能断定柳永哲是否真的吃过人。

柳永哲的邻居们在事后回忆道:“深夜时分,我曾隐约听到他家传来惨叫声,还有洗澡间里重物倒地的声音。我当时还以为是他在看恐怖电影呢,没想到……”

处理完尸体后,柳永哲总是会将碎块打包,然后乘坐出租车前往奉元寺后山进行掩埋。他的作案手法比去年更加老练和谨慎,为了消除证据,他甚至不惜剁掉死者的手腕、烧毁尸体,并回收塑料袋以避免留下指纹。在犯罪过程中,他从不使用同一部手机,而是使用自制的锤子作为凶器,以免留下线索。在自家浴室里,他还会把水龙头开到最大,用哗哗的水声掩盖肢解尸体的声音。

然而,这样的杀戮狂欢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7月15日凌晨,柳永哲再次计划作案,他约见了一名女按摩师。然而这次,等待他的不再是温柔乡,而是虎视眈眈的警察。原来,这家按摩院已经有两名按摩师在与柳永哲外出后失踪,老板心生疑虑。当柳永哲再次打来电话时,他毫不犹豫地向警方报了案。

就这样,“杀人狂魔”柳永哲以这种“自投罗网”的方式,为自己长达10个月的疯狂杀戮画上了句号。

在柳永哲初次被捕的那一刻,警方并没有将他与那一连串的惊悚命案联系起来。毕竟,他的犯罪手法简直堪称完美。有趣的是,审讯时警察打了个小盹,柳永哲竟然趁机溜走,像只狡猾的狐狸溜回了自己的洞穴。

据柳永哲后来自己交代,他逃回家后,用偷来的钱买了些安眠药,打算到仁川去跳海自尽。可谁曾想,第二天早晨,在去永登浦车站的路上,他又被警察给逮住了。这次,他没法再耍花招,只好乖乖地交代了一部分犯罪事实。柳永哲说,他通常选择在白天作案,因为那时候人们都忙着上班,家里只剩下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

检察官透露,柳永哲对自己的罪行毫无悔意,甚至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还没杀过瘾。有位官员叹息道:“柳永哲说,如果没被抓住,他肯定会继续杀下去,说不定能破个百人大关。从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悔意,这也算是连环杀手的一个共性吧。”

警方表示,柳永哲的贫穷生活和十几次的入狱经历让他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他仇恨富人和女人,觉得是他们造成了自己的苦难。再加上家族遗传的癫痫病史,让他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哥哥和父亲都死于癫痫,哥哥去世时才32岁,而他自己已经33岁了,不知道还能撑多久。所以,他觉得必须“及时行乐”。

2004年7月18日,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柳永哲带着警察来到奉元寺的后山指认抛尸现场。他身穿黄雨衣,头戴蓝棒球帽,脸上还戴着个大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他呆呆地看了看四周,然后指向一处说:“就是这里。”语气出奇地平静。雨水敲打着他的手铐,发出冰冷的声响。

警察们立刻用黄色胶带围起了一块地,并插上了编号。接着,柳永哲又指出了其他几个地点,“黄色圈地”越来越多,编号也从“1”标到了“11”。首尔警察厅的办案人员开始逐一挖掘,尽管他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铲子触碰到某些东西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弥漫开来,支离破碎的女性尸体随处可见。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腐烂的尸块上竟然还留有凶手打上的编号!当天,根据柳永哲的供词,警方挖出了11具女性尸体。这起案件震惊了整个首尔,也让人们对柳永哲的残忍和疯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柳永哲那间看似整洁的一居室里,警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哪里像是个杀人分尸的现场,柜子里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窗台上还放着几盆生机勃勃的植物和一个悠游自在的鱼缸。可当警方打开电脑,却发现里面藏着四部令人毛骨悚然的凶杀电影:《公敌》、《犯罪人生》、《最糟的事》和《嫌疑惯犯》。

柳永哲的作案手法竟然与这些电影中的情节惊人地相似。尤其是《公敌》里,那个冷酷的连环杀手趁着夜色潜入家中,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父母。而他的目标,同样也是那些富有的老人。

而在《最糟的事》中,凯文·斯贝西扮演的凶手用电锯分尸的场景更是让警方想起了柳永哲的残忍手段。更令人咋舌的是,凶手被捕后还假装瘸腿来麻痹警方,这一招柳永哲也玩得炉火纯青。

这几部凶杀电影,似乎成了柳永哲的“教科书”,他在其中学习、模仿,最终成为了现实中的连环杀手。

除了电脑里的文件,警方还在柳永哲的床上发现了几本剪贴簿。这些剪贴簿上贴满了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内容都是关于电脑、家具、射击、立体音响、豪车等奢侈品。不难看出,柳永哲内心深处对富裕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

在一本名为“专辑”的笔记本里,柳永哲详细记载了流行歌手、他们的代表作品和曲风。这让人不禁怀疑,这个冷酷的杀手是否也有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

然而,在剪贴本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张报道全家去济州岛旅行的小贴士。柳永哲在空白处详细备注了所需的花费,仿佛他也在憧憬着那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床头旁边还放着一本儿童画册,警方推测这可能是他儿子的。

看来,除了擅长“打猎”外,柳永哲的画画水平也是一流的。从画册上的作品来看,他的画技几乎可以媲美专业画家。而那些女性裸体图更是透露出他对女人的渴望。这个看似冷酷无情的杀手,原来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和欲望。

在韩国这片以低犯罪率自傲的土地上,一个名字悄然间掀起了一场风暴——柳永哲。警方掌握的信息显示,这个杀手在短短一年内至少夺走了23条无辜的生命。当被问及具体的数字时,柳永哲却轻描淡写地回答:“太多了,记不清了。”这句话犹如重磅炸弹,瞬间让整个韩国社会为之震惊,人们纷纷要求恢复死刑这个被遗忘已久的制裁。

要知道,韩国虽然未曾正式废除死刑,但自1998年起,这个惩罚就再也没有被真正执行过。首尔法院在面对柳永哲这起案件时,毫不犹豫地表示:“这是全国有史以来首次以极其残忍的方式谋杀二十人,考虑到此案对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巨大痛苦,嫌疑人被判死刑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在柳永哲的内心深处,他居然也反对废除死刑。当韩国SbS电视台给他发放问卷,询问他对恢复死刑的看法时,他毫不犹豫地填上了“反对”。他解释说:“无期徒刑是惩罚罪犯最冷酷的方式,他们无法重生,只能慢慢老死。这是浪费政府的资金。”在他看来,让那些放弃自己的人用死来解脱反而是种解脱。他自嘲道:“像我这样的人继续存活于世是不公平的,因此我反对废除死刑。”

经过五个月的漫长审判,首尔法院终于做出了判决,认定柳永哲杀害了20人,并宣判他死刑。法庭上,法官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基于被告的杀人动机、谋杀的残忍手法和事件对社会公众的冲击,被告被判死刑是罪有应得。”

然而,这场审判并没有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柳永哲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杀手,居然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崇拜的风潮。从7月下旬开始,韩国的一些门户网站上出现了数个以柳永哲为主题的迷俱乐部。这些俱乐部的成员大多是年轻人,他们认为柳永哲“太酷了”,甚至在公告栏上贴出文章,希望“拥护帅酷柳永哲的会员们能在这里度过欢乐时光”。

这些行为自然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谴责。他们指责这些俱乐部会员将杀人犯偶像化,认为他们幼稚浅薄,不明是非。一位网民在回帖中直接质问:“你们敢用真名拥护柳永哲吗?”另一位则更为严厉地指责道:“真的那么理直气壮吗?你敢把这件事(指加入俱乐部)告诉你的父母吗?你敢堂堂正正地参加俱乐部活动吗?”

然而,面对这些质疑和指责,俱乐部成员们却显得理直气壮。他们反驳道:“10个月来杀了20人,他还没有被警察抓到,这不是很了不起吗?何况他杀的不过是有钱的老头和女按摩师而已。”他们甚至认为韩国社会应对这一问题负起责任,称“要指责国家和社会,光骂柳永哲有什么用”,甚至将柳永哲描绘成一个“不幸的受害者,也是身手不凡、聪明勇敢的英雄”。

这场由柳永哲引发的风波,不仅让人们重新审视了死刑这个古老而又敏感的话题,更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正确引导年轻人的价值观,避免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在韩国这片原本宁静的土地上,柳永哲的血腥暴行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炸开了社会的平静。人们惊恐之余,不禁开始疑惑:这样的惨剧,究竟是如何酿成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贫富差距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悄然间在韩国的各个角落蔓延开来。贫困人家的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仿佛被无尽的阴霾笼罩。他们体验着生活的艰辛,感受着世态的炎凉,那些温暖的关爱和公平的待遇,对他们来说仿佛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这些孩子们,他们的心灵在贫困和冷漠中逐渐扭曲。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他们宁愿选择自暴自弃,也不愿再去尝试融入那个看似冷漠无情的社会。于是,大量的犯罪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柳永哲,只是这些犯罪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人们开始反思,这究竟是谁的错?是社会的不公,还是孩子们的自我放弃?或许,正是这两者交织在一起,才酿成了这样的惨剧。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坐视不管,任由这些孩子们在黑暗中迷失方向。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