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魂穿三国之何进大将军>第215章 何咸见父

曹操作为何进嫡系中唯一的六边形战士,由此前的安东将军升为镇北将军,调任为冀州牧,替何进坐镇邺城,屯田养兵,力求尽快恢复州内民生。

至于其在兖州的嫡系将领,何进只调了乐进跟随他入冀州,其余夏侯惇、曹洪仍留在兖州,继续担任东平太守与东平都尉,只不过在军职之上略有提升。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他们不是曹操的私军,何进当然不会让他们一直跟着曹操。

且待到冀州彻底平定下来之后,还有张合、鞠义等降将供曹操这州牧驱驰,自不会使他无人可用。

接下来有所变动的就是何进的嫡系部队虎卫军,由于北方董卓、袁术等人被先后平定,何进集团的战略方向也有所转移,虎卫军自然也没必要继续屯驻在孟津。

于是何进借着此次朝廷封赏有功之将的势头,对虎卫军以及诸将都进行了调整。

老将黄忠被拜为镇东将军,领兵一万坐镇兖州,许其于州内再募五千精兵,以为洛阳地区东部屏障。

至于兖州刺史的空缺,何进考虑再三,最终想到了鲍信。

此前他在跟随何进平定青州黄巾之后便被调回洛阳,担任虎贲中郎将,位在光禄勋之下,负责宫殿宿卫。

当初将他放在这样的位置也是有几分控制宫廷的意思,不过现在同样的事情已经有何咸在做了,他继续留在这个位置也已经用处不大。

且鲍信能力不弱,年龄又不过四十来岁,正好可以与黄忠搭档,于是何进将他的名字写入了此次调动名单,任兖州刺史。

而虎卫军的另外两位主将,其中太史慈任安南将军(低于曹、黄二人的四镇),领一万精兵屯于豫州,以震慑南面的荆、扬。

为了与其搭档,更好的掌控地方,何进还特请旨将黄琬调入洛阳,升任九卿之一的大鸿胪,掌管外交与民族事务。

而新任的豫州刺史则由何进的“媒人”钟繇担任。

钟繇军、政能力都属上乘,以他为豫州刺史,正好可以为太史慈提供帮助。

徐晃则被升任安西将军,领兵一万屯于京兆地区,守卫长安,震慑雍、凉。

何进也同样为其准备了一位搭档,原洛阳令陈宫被调任京兆尹,坐镇长安。

而原本镇守长安地区的老将朱隽则被调回洛阳出任九卿之一的少府,负责替皇室征收山海池泽之税。

另外,凉州地区则用尚书郎华歆为刺史,其作为何进前身征召入京的官员,亦是何派成员之一,历史上其最终官至曹魏三公,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更重要的是他足够聪明、识时务,如今何进集团如日中天,用他治凉州最为合适。

老将将皇甫嵩则同样被调回洛阳,出任九卿之一的太仆, 掌管马政。

此番调动入京的这几位官员,朱隽、皇甫嵩、黄琬,三人在历史上皆受董卓与李傕等人请来的天子诏而被调入京。

甚至朱隽面对众人的劝阻,还曾出言“以君召臣,义不俟驾,况天子诏乎?”意思就是说人君召臣子相见,臣子应当不等车马就要立即前去,何况还是天子正式的诏令?

所以何进如今也不过是照本宣科,知道此三人一定会奉诏听令,便早早写入了调动方案之中。

当然,若是刘辩极力反对也没关系,何进的底线是黄忠、太史慈、徐晃三人因功调动的事能落实便可。

因为只要有他们领兵坐镇各州,便足以形成对地方的控制与压制。

不过好在刘辩似乎是看明白了形势,并没有反对何进提供的一系列人事调动方案。

于是乎,洛阳周围的雍、凉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高层全都被换成了何进嫡系。

再结合北面的并州、冀州,勉强将公孙瓒所在的幽州也算上的话,大汉近半的地区都被何进实际掌控,其权势无疑是更上一层楼了。

放眼洛阳周边,由于西园军的加入,北军已经达到了近五万左右的兵力。

何进于是根据各将功勋以及对未来的布局,将于禁调任武卫将军,领南军统帅。

综合其治军严谨的风格以及历史上其主动投降的经历综合考虑,何进觉得将他留在洛阳统领南军守卫皇城最为合适。

如此,既能发挥其军事才能,打造好皇城的防御体系,又不用担心某一天他会在战场上一个失误就带着自己的部队投降别人。

而北军主将张辽则升为镇西将军,依旧为北军之统帅。

原本的北军五校在于禁调走后还剩夏侯渊、曹纯、张璋、吴匡四人,何进对其各有封赏,仍统领各校兵马。

又调了原讨夷将军马超入北军,升为奋威将军,领于禁之前所领步军校尉之兵。

其余关羽、张飞、华雄、孙策以及程普等将皆领杂号将军衔,调入北军听用。

最后就是赵云、典韦、许褚、郭嘉、贾诩、李儒等也全部都挂上了朝廷的官衔,依旧留在魏国公府中任职。

厚厚的一沓封赏名单终于是被宣读完毕,刘辩已一刻都不愿在此多待,于是下令散朝后便率先离去,此番的君臣博弈再次以何进集团的全面获胜而告终。

刘辩回到自己的寝宫后就挥退了所有宫人,将自己关在房里,据说又是整日未进米食。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丞相府外却是车水马龙,来祝贺拜访的各级官员络绎不绝。

何进虽不喜这般高调的作风,可身为何派集团的领袖,他亦需要大家的拥护。

所以也不好过于驳了大家的好意,只得在府中设下酒宴,款待何派核心成员与一众有功将官。

这其中却有一人在朝会散去后,早早就来到了丞相府,正是新晋光禄勋何咸。

作为丞相府的大公子,他丝毫没有因为官职的升迁而感到喜悦,只因他的父亲,新晋魏国公、当朝丞相何进从前线返回,他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且今日朝会议事,父亲一下子提交了如此多的人员封赏、调动名单,显然是谋划已久,却也从未派人告知他。

这其中所透露出的信号让何咸心中忐忑,莫非…自己真的被父亲排除在外?这世子之位…真就注定与自己无缘?

纠结过后,他还是下定决心前去丞相府,探一探父亲的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