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第339章 同行眼红

印刷作坊展开紧张的建设工作时,王剪反倒是闲了下来。

时间过得很快,瞬间来到八月的最后一天。

下值后,王剪早早地回到县公府邸。

“王大哥,你今日刚好准时到。”

大堂里,李丽质惬意地躺在摇椅上,她一边晃荡着摇椅,一边笑嘻嘻地说道。

在大堂一侧,韩雪莲正在教导席蔷薇和王媪算术。

王剪拱手说道:“公主殿下,我们开始吧。”

“好!我今早又想了一首诗,王大哥你帮我看一下。”

大堂内,两拨人互相学习,互不打扰。

给人一种静谧温馨之感。

王剪教导了李丽质半个时辰,便结束了今日的诗词教学。

“王大哥,我先回皇宫,明日再来找你。”

李丽质说完后,挥着手蹦蹦跳跳地爬上马车,在侍卫的护送下回宫。

王剪也没有歇息,而是直接去梁国公府邸,跟房玄龄论政。

他现在的字写的有模有样,房玄龄为了不浪费两人的时间,现在都让王剪回去练习。

“剪儿,你负责的医学院,明日就要开学了吧?”

“是的恩师,您老明日要出席么?”

房玄龄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我明日有要事需要跟陛下商议,你自己经营好就成。”

“恩师以大事为重。”

明日要商议的事,王剪也大致了解。

泰山封禅!

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大唐彻底灭了东突厥,于是李世民动了去泰山封禅的心思。

而且这两年来,高产番薯、贞观井、贞观犁、马家庄宣纸...等等利国利民的东西不断出现。

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一致认为,泰山封禅的时机到了。

古往今来,没有几个人能去泰山封禅。

翌日。

今日是九月初一,百官都需要上朝的日子。

原本宽敞的太极殿,一下变得拥挤起来。

今日朝会要议论的事,比平日多了不少,只不过李世民着急和一众大臣讨论封禅,所以他不断地加快速度。

退朝后。

在李世民的召集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魏征、温彦博和六部尚书,全都去两仪殿议事。

原本李世民还想让王剪也参与,只不过王剪心急去参加医学院的开幕式,所以婉拒了。

毕竟今日才是第一天的讨论,并不会马上决定。

泰山封禅是大事,需要长时间的筹备,不是说去就能去的。

贞观医学院。

宽敞的运动场内。

200名医学院学员,穿着统一的白色学士制服,排着整齐的队列。

在他们前方,孙思邈和五位太医教师,目光一直望向大门口的方向。

孙思邈看了一眼天色,脸色焦急说道:“郎中大人怎么还未到?”

“孙院长,今日百官朝会,议事比平时晚一些也正常。”

在他们身侧,其中一个助教出声解释道。

他们两个助教,原是东宫的属官,对上朝的一些事项了解的比较清楚。

在他们说话之时,王剪的身影也出现在大家的视野。

“诸位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

王剪走到众人跟前,朝他们抱拳道歉。

“王大人万不能如此,您在百忙中还能抽空前来,是我们医学院的荣幸。”

“对,王大人这么说,可折煞我们咯。”

几个太医连忙拱手说道。

让一个有着开国县公和御史大夫身份的人给他们道歉,他们谁承受得住。

王剪朝孙思邈轻声说道:“孙院长,开始吧。”

“好。”

孙思邈早就迫不及待了,他拿出提前写好的稿纸,开始抑扬顿挫念起来。

他写的不是长篇大论,都是精简的文字语言,所以没过多久就念完了。

接下来轮到王剪说话。

在众目睽睽之下,王剪一步步走到小舞台上。

看着跟前一群身穿精神制服的学员,王剪的思绪往后穿越千年,回到那个青春校园。

呆滞片刻,王剪也回过身来,朗声说道。

“诸位学员,你们自五湖四海而来,不远万里来到长安,参加医学院的考核。”

“也许有人胸怀悬壶济世的大志,也有人为了碎银几两,不管何种原因,我们今日聚在一起。”

“以后你们就是医学院的一份子,代表的都是医学院的荣耀。”

王剪指着孙思邈和五位太医,对一众学员说道。

“你们很幸运,教导你们的是大唐第一神医,还有五位医术精湛的太医。”

“我相信,只要你们肯下苦功夫学习,一定能学有所长。”

“等你们结业以后,你们就可以凭借精湛的医术,开医馆救治病人。”

“你们每年的收入,会是5贯、10贯、100贯甚至是更多!”

王剪说完以后,一众学员拍起了热烈的掌声。

和孙院长讲的大义凛然不同,王大人说的话通俗易懂,而且也激起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心。

很多人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医术,回去开医馆赚大钱。

他们可不是官绅世家,家里有大把的田地。

即便他们啥也不做,就算把田地租赁出去,单靠收取的田租,都能让他们一大家子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接下来,5名太医也上去讲了几句话。

医学院便正式开始开学。

“孙院长,我先走了,医学院有任何问题,随时来找我。”

“王大人你去忙吧,接下来就交给老夫和几个同僚。”

孙思邈此刻有些激动。

他还从未给这么多学员讲过课。

想到王剪所说的桃李满天下,培养大批悬壶济世的郎中,他的内心就是一片火热。

...

长安城内,一处豪华的私人宅院。

几个有名的大书商,面带愁容地聚在一起。

这几个人平时是死对头,互相看不过眼,现在因为马家庄宣纸铺,被逼的握手言和。

一个身穿锦袍,体型宽大的中年,他手中旋转着一串佛珠说道。

“几位仁兄,因为马家庄宣纸铺,搞的大家都没生意。”

“你们说该怎么办?”

另一个大鼻子老者站起来,他皱着眉头说道。

“马家庄宣纸我看了,质量上乘,我们几家都做不出这么好的纸。”

“而且他们已经运了两趟纸张,加起来不下千万张纸,可见他们的产量也极大。”

“如果死等他们卖完,我们几家恐怕早就关门倒闭了。”

他说完以后,现在变的沉默起来。

过了一会,一个脸上长着麻子的中年男子,他阴恻着脸说道。

“我派人了解过了,马家庄宣纸铺贩卖的纸张,全都从绛州龙门县运过来。”

“诸位仁兄,山高路远运送纸张,很容易出事啊!”

他在出事二字,咬的特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