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崇祯:朕本天骄,中兴大明过分吗>第117章 均田免粮

朱由检收复辽阳的消息传回京师,留守京师的孙承宗喜极而泣,衣冠都来不及穿齐整就往外跑。

满大街都是报童的叫卖声:

\"卖报!卖报!\"

\"辽东大捷!辽东大捷!\"

\"皇上收复辽阳!皇上收复辽阳!\"

看着沸腾的人群,孙承宗禁不住老泪纵横。

走到东角门上,碰到了徐光启、杨嗣昌、温体仁、周延儒,侯洵,五个人兴高彩烈地说着什么,见孙承宗走过来了,争先恐后说:

\"孙阁老,大喜啊!皇上神勇,不战而取辽阳!\"

孙承宗嘴唇剧烈地颤抖着,\"光启,嗣昌,赶紧往辽东送钱送粮送武器送火药,照这个形势,今明两年就收复全辽了!\"

沈阳行宫里,皇太极面如死灰,令他绝望的消息接踵而至。

辽阳的女真人即将被集体处决;

豪格和正黄旗七千五百人被围困在耀州城内;

毛文龙占领了镇江城,俘虏了一千多名旗兵;

崇祯武装了十七万辽东汉人,四处搜捕女真人。

岳托慌慌张张跑进来,老远就叫道:"大汗,不好了!耀州城破了,正黄旗战死大半,豪格被俘了!"

皇太极倏地站了起来,脸色变得惨白,从辽阳撤离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是这种结局。

如今辽西和辽南尽失,沈阳已经处在最前线,唯一可以指望的是赶紧下大雪,挡住明军前进的步伐。

不然以这种失地速度,沈阳迟早不保。

接下来就该轮到抚顺、萨尔浒了。

然后是铁岭、开原。

苦战了几代人才得来的土地,将全部吐出来。

女真人将会被彻底驱逐到更严寒的北方。

皇太极暗暗下定决心,即使女真战死到最后一人,也必须守住沈阳!

在西平堡失守之后,皇太极就预见到辽阳迟早不保,所以倾尽全力营造沈阳城。

护城河加宽了两丈,加深了一丈。

四面城墙全部加固了一遍,城墙上增修了密密麻麻的箭垛。

在辽阳城周围挖了六层城壕,在城外建了四十座堡塞。

从海东征召了三万野人女真,每座堡塞中分配七百五十名野人,每名野人配弓三副,箭千支。

皇太极甚至盼着崇祯来攻城,那样的话就可以一决生死。

但是朱由检在攻占辽阳后就停住了脚步,他需要时间消化刚刚恢复的失地。

皇太极等了好久,都没等到朱由检来攻城,这令他颇为失望。

辽北比辽南更为苦寒,以辽北极其有限而且低产的土地,根本养不活数十万女真人。

皇太极面临了生死攸关的考验,为了争取一点苟延残喘的时间,他派汉官张宗衡去辽阳面见袁崇焕。

张宗衡提出,为免生灵涂炭,明金双方休兵,金国去国号,去汗号,归顺朝廷,遵从朝廷号令,请封王位。

袁崇焕向朱由检报告。

朱由检冷笑道:"叫黄台吉醒醒吧,都死到临头了,还做着裂土封王的黄梁美梦。他以为辽东百万汉人是白死的吗?

血债还需血来偿。现在天气转冷了,待到明年春暖花开,看朕怎么攻沈阳,战铁岭,收开原,杀得他哭爹喊娘。"

张宗衡灰溜溜地回去了。

黄台吉在沈阳坐困愁城,朱由检却在二百里之外的辽阳干得热火朝天。

辽阳的大街小巷贴满了告示:

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家有男丁,理应参军。

收复全辽之后,丈量全辽土地,在辽东实行均田免粮。

报名参军者,凡十五岁至二十岁者,分公田三十五亩。

凡四十至五十五岁者,分公田三十亩。

凡二十岁至四十岁者,分公田四十亩。

凡无男丁之家,每人分田二亩。

并且一律免征十年赋税。

辽东人人奔走相告,报名参军的人络绎不绝。

朱由检将二十岁至四十岁的最精壮的汉子,共四万人,作为正式的战兵,编入关宁军和宣大军,老兵带新兵,加紧训练;

二十岁以下,四十岁以上的,共八万人,作为辅兵,编成后勤部队,负责挖掘战壕,修筑工事,运送粮草。

朝廷给出这么优厚的招兵条件,老兵们也眼红了。

尤其是关宁军,本来绝大多数都是辽东汉人,一时间军中中怨声四起,都说朝廷太偏心,喜新厌旧,厚此薄彼,以至于军心都出现了动摇。

袁崇焕赶紧报告。

朱由检笑道:"是我疏忽了。凡关宁军老兵,比新兵分的土地要上浮两到三成,并且一律免征十五年赋税。"

关宁军欢天喜地,笑声一片。

才安抚好关宁军,宣大军又不高兴了。

卢象昇对朱由检说道:"皇上这个法子不好,宣大军中现在怨声载道,都说,同样是为朝廷卖命,凭什么关宁军吃香的喝辣的,宣大军却什么也没有?难道关宁军是大娘养的宣大军是小娘养的。"

朱由检又笑道:“我怎么又错了呢?你去跟你那些兵说,朝廷不会厚此薄彼,关宁军什么待遇,宣大军也什么待遇。"

卢象昇愕然,\"关宁军多是辽东人,在辽东有土地理所当然。宣大军多是山西人,难道也在辽东种地吗?\"

朱由检道:\"山西地少人多,山西人为什么不能在辽东种地?\"

卢象昇:\"辽东也没有这么多地啊?\"

朱由检:\"谁说辽东没土地?嫩江一带、松花江一带、黑龙江一带沃野千里,如果开垦出来,养活五百万至八百万人毫无问题。\"

卢象昇:\"宣大军全留在辽东种地了,宣大镇怎么办?\"

朱由检:\"等灭了建奴,别说宣大镇,就是辽东镇,都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化兵为农,化剑为犁,不好吗?

到时候,开垦出千里良田,种出数以百万石的粮食,然后朝廷在黑龙江设一个省,你本是个书生,何必整天喊打喊杀的?

到时候天下太平了,刀枪入库了,马放南山了,做个黑龙江布政使岂不更好?\"

卢象昇笑了。

袁崇焕突然推门而入,笑道:\"九台,凭什么布政使是你的?该由我做布政使,你做按察使。\"

卢象昇:\"布政使我不做,按察使我也不做,我做个学政好了。\"

袁崇焕:\"这事你说了不算,我说了都不算。\"

朱由检:\"我说了算吗?\"

袁崇焕:\"皇上说了也不算。不搞死黄台吉,说什么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都是痴人说梦。等到平了建奴,九台回他的江苏,我回我的福建,九台听他的苏州评弹,我品我的武夷茶,从此相忘于江湖,仿佛从未到过辽东。\"

朱由检将目光投向窗外,萧瑟的秋风之下,枯黄的树叶悠然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