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水浒世界

  赵亶有些无奈,系统说让他成仙,却把他送到了水浒传里。

  系统说让他投生成龙族,倒也不算唬他,真让他托生成了宋徽宗长子,只是不知道原来的宋钦宗赵桓哪里去了。用系统的话说,龙族资源最丰富,配合修仙系统能最快完成任务。

  可惜了,这里的“龙族”对他成仙没有一点助力。

  说实话,要不是他知道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他是真的想弃了这没希望的任务,顺顺当当地做他的皇帝。毕竟,如今他虽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却同时也是二十五年后,宋徽宗的第一甩锅对象。

  长到三岁,赵亶在修仙系统的辅助下,修炼了先天呼吸法,身体倒是强壮了不少,比他的双胞胎弟弟看起来要长了一两岁。

  所以当他向赵佶表达自己想要去修仙,并给他展示了因为手脚麻利看起来很唬人的魔术后,王皇后大惊失色,赵佶犹豫了。

  不像宋朝前几代皇帝无子少嗣,只他登基后的三年里,孩子便有了十来个了,所以倘若这孩子真的有仙缘,哪怕是嫡长子,也是能够舍出去的。

  最后犹豫了一段时间,在赵亶的努力下,被赵佶让人送上了龙虎山。

  当着真正道士的面,赵亶是不敢再变什么魔术了,向他们展示了呼吸法的成果后,龙虎山的道士们也觉得他是个难得的好苗子。

  这修仙系统,除了一个呼吸法外,什么功法都没了,但是号称能推演功法,辅助宿主修炼。所以赵亶宁愿放弃优渥的皇子生活,也要来道家圣地来,为的就是他们的功法。

  只是龙虎山有龙虎山的规矩,真正的秘传功法是只有他们张家人才能修行,尤其是真传,更是只有天师一脉的嗣教人才能修行。

  龙虎山如今正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号“虚靖先生”,能推演,善雷法。龙虎山天师传嗣本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只有虚靖天师张继先,因其绝高天赋堪比祖师爷,才越过哥哥嗣了教。

  赵亶作为皇子,就是拜在了虚靖天师的名下。尽管秘传不给他看,但是祖师爷的手札、笔记,是不好对他这个当代宗室隐藏的。赵亶就根据这些皮毛,用系统推算出了秘法,修炼起来。

  又过三年,他的修为竟然超过了张继先,张继先反而把他当作了嫡传,把秘法也悉心传授给他。

  “如今天下,我原以为不会再有人能成仙得道,但是小殿下却让老道看到了希望。”

  “师父何出此言?”这也是赵亶疑惑的地方。

  水浒传中,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等魔君的确存在,那么祖师张道陵的功力也应当是真的,自己得了他的功法,又有系统辅助,理应一路直追张道陵,不会有瓶颈才对。

  但实际上,赵亶只觉得自己如今,已经进无可进了。

  “东汉末年,天公将军张角创立太平道起义,朝廷向天庭告状,从此便有传言,凡人的升仙之路渐渐断了。这便是为何我道人修为,一代不如一代了。”张继先有些无奈地摇摇头,或许他这样的天才真是生不逢时了,倘若再早个一千年,说不得也是祖师爷那样的人物了,“不过你能从祖师爷的皮毛之中修悟至此,或许我龙虎山再出一个真天师也未可知。”

  只有赵亶有些苦涩的笑了笑。

  “既然水浒传中提到,仁宗时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散落到了民间,倘若我将其聚集起来,是不是会有奇效呢?”

  “宿主聪明,宿主加油!”

  赵亶笑着附和,但其实他心里真正想的,并没有告诉系统。

  既然在龙虎山上也是无用,赵亶便要下山回宫。

  系统劝道:“龙虎山到底比宫里环境好,灵气也充足些,你可以再多留几年。”

  “龙虎山的灵气再多,不能让我进益,又能如何?不如回宫,我那便宜爹这两年建了崇宁寺、又建崇宁观,想来也网罗不少人才和数据,与其在这里蹉跎时间,不如回去共享一下老爹的资源。”

  “也有道理。”

  只是临走之前,赵亶找到张继先,请求他为自己的修为保密。来到龙虎山这六年,也只有张继先有资格问询他的进展,所以只要张继先不说,就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修为。

  而被隐瞒的人就是赵亶他爹,赵佶。

  赵佶的确希望赵亶学有所成,因为他好神仙术,外人会为了抬高身价而故弄玄虚,但是亲儿子不会,亲儿子定会为自己解惑。但是如果赵亶真的显露自己的修为,而赵佶怎么都学不会的时候,尤其两人都是皇室中人,一个现任皇帝,一个未来皇帝,那么,不要小瞧了一个现任皇帝的嫉妒心和小心眼了。

  那时恐怕赵亶就成了真正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了。

  张继先性子洒脱的很,比起来没怎么见过面的赵佶,自然是养在自己身边三年的赵亶与自己更亲近了。

  当下便爽朗答应了。

  赵亶回宫,正好赶上赵佶修的茅山元符万宁宫建成。跟着与许多茅山的道士交流了许多,系统由此也推演了不少茅山道法。

  “我儿在龙虎山学得如何?”众人散去后,赵佶私下里又是渴望,又是急躁地问赵亶。

  “爹爹,孩儿这三年什么也没学成,师父把我赶出来了。”赵亶有些愧疚地说。

  “怎么会?三年前我儿不是还会些法术吗?”赵佶很想怀疑这孩子,只是他今年才六岁,即便想说谎,也不该这么浑圆自然啊。

  “师父说,许是因为我是爹爹长子,沾染了父皇的仙缘,且那时不满三岁,身上还有些灵气,故而通了些灵。如今越长大,又学不了道家真术,越发将原先的灵气逸散了。”

  不得不说,“父皇的仙缘”可是挠到了赵佶的痒痒肉。而且他向来喜欢听些民间轶事,不满三岁孩子能通灵的说法,他也是喜欢听的。赵亶这一番话说得赵佶又是向往,又是欢喜,连忙抱着赵亶安慰:“这些事也是强求不来的,我儿也不必沮丧,不如意事十八九,不该求时莫去求。想来咱们天家父子,享了一番人间富贵,已是天大的造化了。”

  赵亶毕竟不是真的小孩子,被赵佶搂在怀里,心里有些感叹,到底是个出了名的道君皇帝,道理他都懂,只是作为一个没有人可以平衡他的皇帝,到底将这些道理放在一边,放纵了自己。

  除却玩乐好神仙术,宋徽宗赵佶也并不是个毫无抱负的人,崇宁二年起,便与羌族作战,收复青唐。

  政和元年,郑允中和童贯使辽,与反辽燕人马植取得联系。

  政和四年,赵亶行冠礼,同年,阿骨打反辽不断胜利,大宋与西夏开战。

  赵亶这些年与赵佶“趣味相投”,都对道法秘术之类的感兴趣,赵佶也越发看重这个“类己”的儿子。

  所以当赵亶要去上战场时,赵佶心里奇异地觉得,儿子去,就好似是自己的半身去,当即欣然同意了。

  赵亶的修为在战场上可谓是大材小用,但是他身先士卒的表率,渐渐地赢得了种师道的赞赏,同时也因为赵亶自认为没有军事天赋,只听号令,不参与指挥,像个一般的士兵严格执行将军的决策,童贯也认为这是赵亶皇子与他的交好。

  政和五年,赵良嗣(原名马植)觐见,言女真大败契丹,辽可灭矣。同年,赵亶回京被立为太子。

  政和七年,林灵素对赵佶讲了“他在天上见到皇帝是上帝长子”的故事,赵佶听得是心旷神怡,次年铸成神霄飞云顶,安奉在上清宝箓宫。同年,童贯集结准备伐辽,赵佶考虑再三,最后决定终止。

  而水浒的故事也渐渐拉开了帷幕。

  宣和元年,大宋大败西夏,西夏求和,赵亶也跟着班师回朝。

  宣和二年,宋江在梁山聚齐一百零八头领。

  收到线人的消息,赵亶与赵佶说了武松等人的故事,赵佶对打虎、醉打蒋门神的故事观感一般,倒是对西门庆的故事颇感兴趣,不过最终还是听进去了这些人的义。

  于是,赵亶便连忙亲自带着圣旨去了梁山招安,毕竟不能真叫李逵闹了东京。

  一来,他修仙后,武功比这一百零八将还要高些,二来,有宋江在,他还能有什么危险,宋江连被捉来的高俅都能保全,何况他这个与梁山众人无冤无仇的太子。

  梁山听得招安,有许多人心里是不乐意的,赵亶也不介意,表明身份后,才有不少人看到了朝廷的诚意,真心归顺。

  而宋江,听得是当朝太子亲自来招安,感动得涕泗横流。虽然看水浒传时,最是气恼宋江好名一心招安,如今身为太子,赵亶可太喜欢这一心向着朝廷的宋江了。

  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恨相见恨晚,你侬我侬地表演了许久。

  招安了宋江等人,赵亶便不让他们去打方腊了。

  带着这群魔星转世去往河北去了。

  历史上便是由童贯打败了方腊,如今和童贯相处过段时间,他这个人好大喜功,但是军事才能还是有的,就不让梁山这群不怎么会打仗的半吊子去拼命了。

  说起宋徽宗赵佶,赵亶其实心里有些复杂。

  倘若他能死在宣和四年之前,在历史上也会有个不错的评价,政治上,大败羌、吐蕃、西夏,文化上,诗词书画、陶瓷乐道、医学茶道,甚至蹴鞠玩乐上,也是样样精通,比后世半瓶子晃荡的乾隆不知强了多少倍。

  可惜,他贪图享受,大兴土木,强征花石纲,又爱用蔡京那样小人,听不得别人批评,闹得各处起义——这些都不算什么——比起他天才的军事想法“御笔三策”。

  “如燕人悦而从之,因复旧疆,策之上也;耶律淳能纳款称藩,策之中也;燕人未即悦服,按兵巡边,全师而还,策之下也。”(注1)

  上策:燕人主动归服,中策:辽人投降做藩国,下策:燕人不投降,巡视一圈回去。

  真是打了几场胜仗,把赵佶膨胀得要上天了。哪个被别人侵略的土地,会有殖民者主动归还的?

  而这御笔三策就成了童贯“有征无战”、“不得擅杀北人”的背书。

  跟童贯相处时间也不短,他始终不明白,历史上的童贯为何会有这样的政令,他一直琢磨,直到见到童贯在赵佶面前的样子,他才有些明白了。

  或许在这位宦官心里,皇帝的态度大于一切。

  因为皇帝想征西夏,他便去征西夏。

  因为皇帝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他便主战,还把蔡京斗得从主战到主和到失势。

  因为皇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便主张有征无战。

  他做的一切,都在讨皇帝的欢心。

  当然把靖康之耻都归罪于童贯和赵佶,也不客观。除此之外,因为檀渊之盟,北边的将领军备懈驰,就连童贯都嫌弃地上奏“河朔将兵骄惰不练”、“军粮粗不堪食”、“军器甚阙”。而且大宋最强的西军,擅长在山地作战,并不擅长在北方的平原战斗。

  这场如同玩闹般的北伐不仅大败,还把宋军的可笑暴露在了女真面前,招来了贪婪的觊觎。

  其实赵亶年幼时还想过兵变,越长大越发现不可能,因为宣和四年前的赵佶功绩非凡,是臣子眼中的好皇帝了,他若造反,除了他死去的娘,没人支持,只会失败,不可能成功。这也是赵佶自信赵亶上了战场,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原因。

  而赵亶便是带着梁山好汉去往河北,熟悉地形,利用太子的身份,给他们配备作战用的器械,与当地军民配合不断演练。

  宣和三年,方腊起义被镇压。

  宣和四年,终于要到来了。

  童贯还想约束宋军,不叫他们杀人。种师道开口反对,赵亶也不赞成,“童宣抚使,我先前已去信耶律淳出城受降,可那辽人如今既不归还我燕地,又不投降。依父皇之见,我们不如就此回去罢!”

  童贯嘴角抽了抽,皇帝不想动兵,只是不想违了檀渊之盟,并不是不想要燕地。皇帝给的这三策是有多蠢,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能不知道吗,但这是皇帝的命令啊!种师道是名门之后,赵亶是太子,都可以不管皇帝的手诏,可他童贯不能不听啊。听他意思,是想撤军,还想把锅扣他头上,他可背不起:“殿下,兵不妄动啊!”

  “童宣抚使,既然不撤兵,那就打吧!”赵亶拿出来太子的威势,“辽军多次骚扰我北方边境,早就无视了檀渊之盟。既然如此,童宣抚使,种制置副使,如今辽境虚弱,又有两位强将,正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好时机。父皇也早有此愿,正是我们尽忠之时。倘若有人怪罪,自有本宫一力承担。”

  “好!”童贯见既然太子主动背锅了,那不如放开干了。

  当下宋军齐心合力,再加上赵亶这两年的准备,补充军械粮草,训练北军,还有魔星变的一百零八将——水浒中梁山众人对上方腊虽然惨胜,对上辽军却大胜了,想来是能克制异族之人——与辽军作战也拿出了对战西夏的战力出来了。

  宣和六年,辽军大败,燕云十六州收复。

  赵亶约束北军,任命李逵为节度使领观察使,不让北军侵害百姓,自己私下里嘱咐宋江约束好李逵,让他不要作乱,便回了京。

  “宿主,水浒传结束了……”

  “我要死了么?”赵亶有些遗憾,他还准备去高俅府里,那时被系统抹杀,死在高府里,怎么也会把那个祸害给带走。如今离京还有几十里地,此时死了,有点可惜了。

  “你的任务没完成,我要走了,你可以留下。”

  “什么?”赵亶有些震惊,还有一些小小的复杂,早知如此,他就从长计议,不急着背锅了。

  但更多的还是劫后余生的欣喜。

  还有,他改变了历史,靖康耻,不会再有了。

  Tips:看好看的小说,就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