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熊小明水手日记>第24章 培养人才

第24章 培养人才

熊大可的“二建公司”成立了,他和老韩搭班子,

“一建”呢熊小光暂时兼着,厂里有孙厂长和小安看着也没事情,按部就班的生产。

他在考虑等小明回来了就把厂子交给他。

现在最缺是就是人才啊,那时候每行每业都缺。

熊小光趁着重阳节回了趟老家,跟村长说:

“我们现在挣到钱了,这都是暂时的,要想持久赚钱,还得培养人才。”

村长点点头肯定的说,

“你们都是人才,遇到才改革开放了,

下一辈的教育也要跟上,娃,你有什么想法?”

小光说,“我们几个占股份的,每年拿出来一部分钱,

作为熊家村教育基金,村长您老人家把控,上不起学的孩子要帮助,

上的起学的也要帮助,在大队部那盖个图书馆阅览室,

具体的你跟大队几个领导商量下,怎么操作。”

老村长感动啊,他说,

“你这几个娃娃小时候俺就看着不错,我一定把这事情办好了。”

“还有啊,老村长,”熊小光的眼光很开阔,

“你组织下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妇女,把艾叶集合起来做,简单的加工下,

我让熊大叔带着工程队回来一段时间,把这厂子建好,

这样不会造成浪费,也可以让他们长久的挣钱,先富带后富,不忘家乡人。”

老村长精神焕发,现在平常也没的啥事情做,

村里面精壮劳力都出去了,他就负责每天转转,

看看哪家的羊儿啃树皮,撵撵误入麦田的鸡鸭鹅,

和老娘们小媳妇贫嘴几句,生活过的寡淡无味。

他还是个退伍军人,这厂子要是成了,他又回到了军队里那种集体荣誉感爆满的时候,他说,

“这样好,这样好。一切都按照你的安排。”

熊小光回来后就跟女工、马小花她们说了这事,

小花第一个赞同,还的弟弟才上初一,

她现在可不得了,乔老板他们不找李老板了,

直接找小花贸易公司,有的内销,有的出口,

熊大以忙的是团团转啊,聘了几个大学生都不够用的。

那钱哗哗的进来。

女工代表小明赞同,说,

“不能光照顾熊家村的孩子,其他的村的也要照顾,孩子多了,人才就会多。”

女工最近咳嗽好点了,不过她还是定期到远洋公司内部医院去检查,

可不能出差错,这可是她的心肝宝贝。

熊建设带着一建公司回家乡建艾叶初加工厂子和图书室阅览室了,

大可的二建依然在忙碌着,山鸡伯伯的影响力还是可以的,大可他们做的都是道路建设、城市绿化项目。

这些项目的钱也很好挣。

杨大婶的小卖部品种不多,汽水香烟毛巾卫生巾肥皂方便面等一些工人常用的商品,

进货也很简单,从明洁超市拉过来就行,每件商品挣个五毛一块的,

工厂不断的招人,现在好几百个,利润很可观。

杨大婶人不但长的好看,嘴巴也挺会说,

男工都喜欢在这买香烟汽水,买过了会跟杨大婶聊几句,

眼睛都会不自然的看向杨大婶高耸处。

杨大婶也觉着没什么,这些小男孩出来打工也不容易,看就看了,又不会掉块肉的。

厂子里上班的女孩也喜欢来找杨大婶聊天,觉着这个成熟的女人挺好看,

有事没事就会问杨大婶一些莫名的问题,

比如问,\"大婶你这怎么这么大,我也想辣么大呢”等等

特别是下午6点工厂下班时候,小卖部门口都排很长的队,

这要是摆在2022年那时候,大家还都以为排队做核酸呢。

小涵的小吃店的名气也打出去了,慕名而来的客人很多,

有的喜欢品尝馄饨的香,有人喜欢聆听那句“哎要辣油啊”的柔。

各取所需。

熊小明他们抛锚48天后,终于靠码头了,供应商拉来了少的可怜的一点绿色蔬菜,

大厨不敢炒着吃,就在汤里放几片绿色蔬菜叶子,

让每个船员都能享受到维生素的快感。

如果此时要是能吃到一碗阳光馄饨,那感觉能上了天。

熊小明们做梦才能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