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七爷的世界>第98章 腾冲仓储中心(二)

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

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

吊脚楼采用穿斗式结构,每排房柱5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间用瓜或枋穿连,组成牢固的网络结构。

中柱一定要用枫木,因为枫树是苗族的生命图腾树,是象征祖先灵魂的圣树。

按传统,祖宗圣灵的神龛要设在二楼的中柱脚。

苗族人民认为在吊脚楼里有祖先的圣灵日夜庇荫,阖家方能兴旺发达,人人皆可健康平安。

楼的板壁用刨光的杉木板封装。每间的窗棂子用木条拼成形状不同的图案。

各间的房门均为独扇,惟有堂屋大门为两扇。

富裕人家还在大门上刻有龙凤浮雕。

大门上方,两头安装有两个门当木雕,门当的另一头成牛角,俗称“打门锤”。

大多数吊脚楼在二楼地基外架上悬空的走廊,作为进大门的通道。

堂屋外的悬空走廊,安装有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苗语叫“嘎息”,民间有一美称叫“美人靠”,这是因为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向外展示风姿而得名。

其实“嘎息”还用作一家人劳累过后休闲小憩、纳凉观景、讲述传承苗族神话和迁徙历史,以及演唱《苗族古歌》、“嘎百福歌”的多功能凉台。

吊脚楼一般以三间四立帖或三间两偏厦为基础。

一般分为三层,底层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栏圈,以及用来搁置农具杂物等东西。

中层住人,正中间为堂屋,堂屋两侧的立帖要加柱,楼板加厚;因为这是家庭的主要活动空间,也是宴会宾客笙歌舞蹈的场所。有少数人家在正对大门的板壁上安放有祖宗圣灵的神龛。

神圣的家庭祭祖活动就在堂屋进行,一般情况下,左右侧房作为卧室和客房。

三楼多用半存放粮食和种子,是一家人的仓库;如果人口多,也能隔出住人的卧室。

厨房安置在偏厦里。

建筑的空间分割组合,以祖宗圣灵神龛所在的房间为核心,再向外延伸辐射。

家庭成员在这样的空间组合下生活,无形中便被祖宗圣灵所在的堂屋的空间引力所凝聚,从而为家庭的团结增强了亲和力。

祖先崇拜的苗族传统宗教,在吊脚楼的民居建筑上被充分完美的体现出来了。

侗族吊脚楼是一种极富侗族特色的住宅建筑。

山居侗族的住宅多为外廊式二三层小楼房。

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

楼上住人,前半部光线充足,是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

后半部为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做饭和待客的场所。

他们还保留了越人“坐皆蹲居”的古俗,饮食用矮脚几案。

坐的是原始木凳,很难找到高脚桌椅。

侗族是个爱美的民族,喜欢把环境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房屋的柱头,喜把它雕成竹子的形式,木楼喜配上走廊和雕花栏干。

寨里的水井,喜用雕花的青石板砌个小屋盖起来,井内还要放些红、白、黑相间的花鱼。

寨前寨后都有古树遮荫。

就连寨里的道路也以青石或卵石铺砌时,人们总是把它砌成各种图案,十分美观,故称“花街”。

所以,进入侗乡,使人犹如进入画廊之中。

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有雕梁画栋,檐角高翘和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意之境。

窗花雕刻艺术是衡量建筑工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有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

有的象征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现农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孙、有的记录风情。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篁,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屋,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小康之家以三柱四棋为正屋,殷实人家有五柱八棋,还有七柱十二棋和“四合天井”的大院。

两边配有厢房或转角楼,有正屋配单转角楼和正屋配双转角楼。正屋中间叫堂屋,正上方板壁上安有神龛,是祭祀祖先、宴请宾客之所。

堂屋两边的左右房叫人间,人间又以中柱为界,分成两间。后面一间卧房住人,前面一间叫火堂。

火堂中有一火炕,内架三脚架,作煮饭、炒菜、热水之用,是一家吃饭、取暖、休息之所,客人来了也坐在火炕边。

火炕上吊一个木架,供炕腊肉或烘烤食物之用。

不管是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和分层次的有序变化的对称,具有静中见动,动中趋向统一的灵巧多变的均衡感。

这种动态性多层次的高水平对称均衡,把吊脚楼推上了美的典型形态,显示出超拔、风雅和流畅的形体风格,具有超越视觉的特异品质。

无论远眺近览,平视仰瞻,它那优美的形体线条,总给人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感,使人赏心难敛,欲罢不能。

当然,这里的建筑只是吸取了各民族建筑的样式和特点,并没有死搬硬套地原样照搬,而是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比如说家用电器、卫生洁具和卧具,使整个建筑群显得灵动而又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