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穿越七零,带着妹妹下乡插队>第148章 陈家屯名声大噪

“孩子们,你们要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确切的消息,那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

在没有下文件之前,什么消息都是不确定的,以后的政策是什么样的,也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妄加揣测的。

不过孩子们,国家一直在发展,从未停下,不管各行各业只要发展,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就会逐渐变大,这是客观的发展规律。

所以孩子们,永远都不要失去希望,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现在你们经历的磨难,以后都将会是你们最宝贵的财富。

你们会比一直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更加坚韧,面对机会会更加从容,面对困境会更加乐观。”

萧青阳只是说了一半,下乡插队的人确实更加吃苦耐劳,对待工作更加热情,对所有的事情都会全力以赴。

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也有更大的劣势萧青阳并没有说出来。

他们下乡插队这几年,同龄人早已经工作了好几年,高中毕业本来就是干部岗,得到的晋升机会会比普通的工人更多。

先不说他们能不能回城,就算是有了回城的机会,他们的同龄人,可能已经爬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这几年的经历,下乡插队的人增强的是体魄,锻炼的意志。

而在城里上班的人,增强的是阅历,锻炼的是工作能力。

这是根本上的不同,也将会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是这些话萧青阳不能说,现在这群孩子们需要的是鼓励。

现实太残酷,大过年的,没必要赤裸裸的摆在明面上说,除了给孩子们添堵,没有任何作用。

“姥爷,谢谢您,原本我都对回城不抱有什么希望了。”

“姥爷,我们以后一定会好好劳动,好好表现,时刻做好准备。”

“姥爷,您不说,我都不知道下乡还有这么多好处,说来也是,我们经历这么多磨难,肯定会比一直在城里工作的人意志更加的坚韧。”

……

萧青阳的话,绝对是一碗知青们都无法拒绝的心灵鸡汤。

杨白衣看着一群知青们,被自己的姥爷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恨不得现在就下地上工的样子,产生了深深地怀疑。

他怀疑姥爷骗了他,姥爷当兵的时候,可能根本就不是带兵打仗的,而是搞政治工作的,比如是政委什么的。

这也太会搞政治工作的,简简单单几句话,把知青们可算是忽悠瘸了。

热血澎湃的知青们,现在没有其他的渠道来挥洒自己的热情,只能把激动化为酒量,不停的向萧青阳祖孙三代敬酒。

萧青阳酒精考验,杨白衣前世也是身经百战,坑苦了没怎么喝过酒的萧复兴。

可怜的小伙子,本来和同龄人的交际就不多,想推酒也找不到说辞,只能用他那并不太好的酒量硬扛着。

菜还没怎么吃,萧复兴已经喝到脸色酡红,说话都有些大舌头了。

“好了,大家不要为难我舅舅了,有什么事冲着我和我姥爷来。”

喝酒,适量最好,喝少了不过瘾,喝多了又太伤身。

这顿团圆饭,对于知青们太有意义了,特别是老知青,更是受益匪浅。

以前从来没有人对他们说过,让他们对未来保持信心,他们是一定会去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

萧青阳的出现,今天晚上所说的话,对知青们来说,绝对是指路的明灯。

一顿团圆饭,一直吃到了晚上十点钟,小丫头已经在林宛如怀里睡着了,知青们才依依不舍的把杨白衣一家送出知青大院。

“姥爷,现在正是猫冬的时候,如果您没事在家里无聊,可以来知青大院坐坐,我们可爱听您说话了。”

“是啊!还有舅舅,咱们都是同龄人,肯定有很多共同语言,咱们可以多多交流走动。”

一直送到门口,知青们还有些意犹未尽,感觉杨白衣的姥爷既是老者,更是一个智者。

“行,只要你们不嫌烦,没事的时候我一定会来打扰的。

我也喜欢和年轻人交流,我喜欢你们的朝气蓬勃,乐观向上。”

如果不是外面实在太冷,杨白衣怀疑他们还能在大院的门口说很久。

终于回了家,杨白衣让大家先在堂屋里待一会,自己和舅舅赶紧生火烧炕。

晚上没有做饭,每个房间的火炕都是凉的,如果不烧一下,晚上根本受不了。

十几分钟后,房间里的温度终于上来了,杨白衣从林宛如手里接过杨小小,送到了姥姥姥爷的东厢房。

大家各自回屋休息,昨天的除夕夜,今天的大年初一,虽然吃的很好,精神也很愉悦,可是也真的很累人。

第二天,大年初二,陈家屯绝对的高光时刻。

这一天,陈家屯富足大方的名号,传遍了十里八村。

每一个陈家屯嫁出去的姑娘,今天回娘家都得到了高规格的招待,每一个嫁过来的儿媳妇,回娘家时都拎着一块肉。

过年买那么多的肉是为了什么,还不是让家人吃好,把面子做足吗?

每一个从娘家回去的姑娘姑爷,都对娘家准备的酒席赞不绝口,每一个回娘家的儿媳妇,在娘家的得到了隆重的招待。

以前哪有回娘家提肉的?杀年猪一家才能分多少肉?做饭的时候根本就不敢多放,放一点借个味就不错了。

现在嫁到陈家屯的姑娘,个个都提着一块或大或小的一块肉,在这个年代来说太吓人了。

“闺女,你把你家的肉全部都拿过来了?你公公婆婆这个年还过不过了?赶快拿回去。”

“闺女,在家里娘可不是这么教你的,你怎么能这么不懂事呢?”

“女婿啊!她胡闹你也跟着胡闹,也不怕你爹打断你的腿,赶紧把肉拿回去。”

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这种对话,闺女回娘家提的肉,着实把他们吓得不轻。

“娘,这就是我公公婆婆特意让我拿过来的,我们陈家屯过年的时候,打了七八头大野猪,今年的肉敞开供应,随便买。”

回娘家的姑娘们给家里面解释着。

“胡说,能打到一头野猪就算是烧高香了,怎么可能打到那么多?你以为野猪是家猪啊,卧在圈里随便你抓。”

对于闺女的解释,一开始大家是都不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