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玩家的陪伴,荀彧对往事看开了几分——“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②

  他们这些人的功名利禄,生死荣辱,不过是史书上寥寥几行字,百姓茶余饭后一笑谈罢了。

  此时时刻,站在荀彧面前的,是正当壮年、依然心存汉室的曹操。是多次上疏针砭时弊,却遭受打压,十年饮冰,热血未凉的曹操。他身上依稀还能看见那个初入官场、不畏权贵整顿洛阳治安的年轻人的一腔孤勇。

  凭什么用暮年的曹操作出的选择,改变的初心,去为难三十多岁的曹操?毕竟所有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呢。

  荀彧在U站看到了后面的故事——终其一生,曹操没有篡汉,称帝的是曹丕、孙权和刘备。尤其是刘备,天天喊着复兴汉室,汉献帝刘协还活着,他就谎称刘协死了①,自导自演地为刘协发丧,自个儿当皇帝。荀彧很想知道刘协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

  有刘备和孙权这两位同行的衬托,曹操居然显得十分靠谱。

  荀彧优雅地展袖作揖:“曹校尉,别来无恙。”

  曹操长出一口气。前不久,他的父亲曹嵩花一亿钱,买了个太尉。曹操成了正儿八经的公子,但这并没有改变他作为宦官子孙,被士族鄙夷的处境。那些先前巴结他的人,巴结得更卖力。那些先前瞧不起曹操的名士,更加瞧不起他了。荀彧还愿意搭理他,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好事。

  “文若,许久不见,怎么生分了?唤我的表字孟德就好。”

  荀彧从善如流,示意刘辩上前来,压低声音介绍道:“孟德,这位便是史公子(皇子辩)。微服出行,身份保密,不要行大礼。”

  刘辩今年十二岁,一直住在道人史子眇的家中。史道人担忧嫡出皇子的人身安全,很少允许他出门玩耍,也不让别人接近他。所以刘辩一看见陌生人,就有些畏畏缩缩的,显得手足无措,很害怕和人打交道。用玩家的话来说,就是社恐。

  陛下因此斥责刘辩没有帝王的威仪,不适合做皇帝。

  荀彧带刘辩出来,专挑稍微热闹一些的地方走,又刻意和人群保持距离,就是为了让刘辩有个适应的过程。

  曹操会意,只作揖:“见过史公子。”

  刘辩垂首,半束的墨发散落在肩头,下意识地后退了一小步。

  这样的小孩子,带在身边确实挺没面子的。然而荀夫子并没有像父皇那样斥责他不懂礼数,而是忽略他不太得体的举动,温和地对他说:“公子今日有福了,孟德不仅博学多才,还是京城最会玩儿的人之一,击剑赋诗、投壶斗兽、六博蹴鞠、飞鹰走马,没有一样不精通。公子想玩什么尽管说,就我们三个,不喊别人来。”

  枭雄陪玩,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刘辩望着荀彧,似乎有一股暖流从他小小的心田间无声地流淌而过。在荀彧鼓励的目光中,他看向曹操。这个身形短小的男人,带给他的压迫感,比那些人高马大的文臣武将要低很多。虽然其貌不扬——大多数人在他这位荀夫子的面前,都是黯然失色、平平无奇。曹校尉看上去颇为亲切,一言一行,自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

  刘辩到底还是个小孩子,一听玩儿,心思就活络起来,有点雀跃迪问:“伍先生和我们一起玩吗?”

  荀彧:“……”

  双开委实很容易忘记马甲小号的存在啊。

  荀彧:“嗯,君豪也一起。”

  伍君豪保护过刘辩,有伍君豪在,刘辩就前所未有的安心。荀彧虽然也很好,然而谦谦君子,过于雅正端方,让刘辩不敢造次。

  曹操一向机敏,笑呵呵道:“能陪公子玩耍,是在下的荣幸。”

  刘辩终于鼓起勇气:“我想学蹴鞠,京城的官宦子弟都爱蹴鞠,一定很好玩。”

  于是,曹操、荀彧和伍君豪一同带刘辩蹴鞠。

  玩家频道炸锅了。

  【白小深:我是谁,我在哪?我看见文若脱掉外袍,在洛阳城南和矮个子将军一起踢球,争来抢去,还踢得贼溜。】

  【唐瑛:这,离谱程度仅次于“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左俭:我一直以为他看看书、弹弹琴、焚焚香就算是消遣了】

  【南宫燕:是真的,就在太学附近的场地,绿草如茵,碧空如洗,美人如玉。我也看见啦。文若抢球真帅!】

  【伍君豪:其实文若还会投壶、六博、斗鸡斗狗斗蛐蛐儿。】

  【陈光:@伍君豪,文若黑粉,你够了。你咋不说文若上青楼呢?】

  【伍君豪:@陈光,他有时候也喜欢去莳花馆听小曲儿。】

  【公孙有田:我跟奉孝、志才在莳花馆看歌舞,别想歪,这地方其实不怎么做皮肉生意,姑娘们大多凭才艺吃饭。真销金窟,败家子郭奉孝打赏珍珠、金叶子,然后我们就被请到楼上,视野更好,还清净。】

  【风清河:什么矮个子将军,那是曹操!乍一看相貌平平,越相处越能感受到他的真性情,无处安放的魅力。当初我从新手区到主城,还有点舍不得,我就喜欢这种不做作的狠人。】

  【柒柒:@风清河,吕伯奢一家、徐州百姓、许攸、孔融、崔琰、杨修不想和你说话,还向你扔来一条狗。】

  ……

  转眼之间,已是夕阳日暮。

  由于剧烈运动,荀彧出了一身汗,席地而坐,用绣着兰草的手帕擦脸。

  不知什么时候,刘辩已经彻底放开了,大声欢笑着,蹦蹦跳跳地踢着蹴鞠,在草地上跑来跑去。

  曹操和荀彧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等伍君豪上场,曹操也退下来,坐在荀彧身侧的草地上,“文若,不知能否赏光,今晚去寒舍小酌?”并不是单纯的小酌,他有事情想跟荀彧说。

  荀彧温文尔雅道:“感君相邀,彧必定如约而至。”

  曹□□朗一笑:“一言为定,操愿效仿陈蕃,扫榻相待。”

  眼看天色不早了,荀彧决定先把刘辩送回去,太晚了史子眇会着急的。

  大约是一起玩过蹴鞠的缘故,刘辩好像不太怕荀彧了,看见别人家的小孩子牵着大人的手,撒泼耍赖要吃集市上的胡饼。刘辩捏紧衣袖,舔了舔微干的唇。眼巴巴地看着卖空竹的小摊子,又不敢吭声。

  空竹俗称扯铃、响葫芦。有牵引绳,可以像杂耍一样甩来甩去,玩出花来。抖空竹还会发出嗡嗡的声音。曹植就特意写过一篇《空竹赋》。

  荀彧带比他小七岁的郭嘉逛过街,对男孩子喜欢的玩具有点了解,看刘辩想玩又不敢说的样子,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脸,“昨日我教你的《论语》可还记得?”

  刘辩:“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如何理解?不要管我怎么讲的,说出你自己的领悟。”

  “‘习’是使用、运用的意思。学会并且在合适的时机运用,不是很快乐吗?”

  荀彧微笑着点点头,“很好,奖励一只空竹。”他解开钱袋,买下刘协的目光停留最久的一只彩绘空竹。

  经过这件事,刘辩似乎变得自信了一些,和人说话的时候,不再目光飘忽不定,畏畏缩缩。可惜皇帝对他的固有印象,并不能立即改观。

  因为荀彧要来,曹操拿出御赐的赊店贡酒,用温酒的器皿加热。

  铜鹤灯交相辉映的光芒中,隐约传来几声悦耳的环佩轻鸣,一缕香风比人先到。

  曹操其实非常羡慕荀彧。

  当年在太学,很多世家子弟都不待见曹操,不乐意和他结交。尤其是名士,没有当面骂几句“阉宦遗丑”,就算客气了。比如袁家,司空袁逢的三个儿子,嫡出的袁基、袁术,都不太搭理曹操,只有庶出的袁绍喜欢和曹操来往。

  袁术每次发脾气,不分场合,指着袁绍的鼻子就骂:“汝母婢也!(你生母是婢女)”所以袁绍和曹操同病相怜。

  但他们终究是不一样的。

  比如陛下自称“无上将军”,让蹇硕担任上军校尉,统领西园八校尉。

  曹操打黄巾立过军功,却只得到一个排名靠后的典军校尉。袁绍什么都不用做,就凭他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便担任中军校尉,排在曹操等人的前边。

  曹氏家族,俸禄两千石的官员就有二十多个,称霸乡里。但是没什么鸟用,按照时下的阶层划分标准,曹氏属于寒门,而不是士族。因为士族不仅是峨冠博带的官宦人家,还得有家学传承才行。

  比如孔融的家学是《春秋公羊传》。韩融的家学是《诗经》。

  荀彧家学渊博,谁见了他都要礼让三分。说句不夸张的话,汉朝的五经十四博士,经学传承,若是追本溯源,有一小半都源自荀子、以及荀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酒过三巡,曹操打开话匣子。

  “不瞒文若说,我与袁本初,名义上是上军校尉蹇硕的下属,但我们都依附大将军何进,并不听从蹇硕的调遣。”

  荀彧听懂了,曹操的意思是,我们是何进的属下,皇子刘辩是何进的外甥,你是刘辩的师父,都是自己人,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表面上,确实是自己人,然而荀彧可能已经引起了袁隗的不满——袁隗一直想当皇子刘辩的师父,却被荀彧捷足先登。

  至于曹操,他担任洛阳北部尉的时候,用五色大棒棒杀过蹇硕的叔叔,和蹇硕有仇,在新一轮的外戚和宦官大乱斗之中,当然不可能不要命地跑去支持宦官。

  “孟德,陛下龙体抱恙,连连催促何进出征,若是有什么变故,就在这一两个月了。请提醒大将军,诸事小心,如果蹇硕请大将军入宫,千万不能去。想想窦武和陈蕃是怎么死的。”

  曹操略微惊讶,皇帝刘宏病重,目前还是宫廷秘闻。曹嵩和宦官关系密切,多少知道点内幕。但荀彧居然也知道。看来陛下的保密措施做得很不到位。

  京城阴云密布。

  没过多久,刘宏病危,董太后哭哭啼啼,希望尽快立刘协为太子。何皇后已经失宠有一段时间,一心想让亲儿子刘辩继承皇位,催促同父异母的兄长何进尽快想办法。

  刘宏荒唐了一辈子,卖官鬻爵,吃喝玩乐,搞裸游馆。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忽然发现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人可以托付后事。就连他最信任的张让和赵忠,也开始当墙头草,讨好董太后,同时巴结何皇后,忙得团团转,都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无论是刘协继位,还是刘辩继位,生活起居都需要宦官伺候的嘛。

  刘宏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蹇硕的身上。

  蹇硕也的确忠心,谋划着除掉何进。然而,好不容易把何进骗到宫门口了。刀斧手也已经就位,就等着何进自投罗网。

  谁知半路杀出个司马潘隐,潘隐对何进挤眉弄眼,何进意识到事情不对,找了个借口跑了。

  话说何进受到惊吓,一路狂飙马车,抄近路跑回他的直属军营,带兵进驻大将军府,从此称病不再进宫,上朝要带一堆幕僚护卫左右,壮胆。

  这都怪何进身边的那群智谋之士,他们绘声绘色地给何进讲述前辈大将军的事迹,大汉朝近百年连着五位大将军皆是外戚,竟然没有一个善终的。

  袁绍让人提起这些前车之鉴,本意是希望何进这屠户能够吸取教训,奋力一搏,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干脆利落地把十二中常侍宰杀了,好让袁氏当家作主。没想到何进被吓破了胆,一点风吹草动,他就疑神疑鬼,惊惶不安,甚至不敢去上朝……

  不过,这难不倒那些智谋之士,何进不敢上朝,就先在家躺平,对外说病了。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五月十三号,天子刘宏驾崩,丧钟响彻了整个洛阳城。

  袁绍、曹操等人簇拥着何进上朝,让军队守在宫外,由何进直接取来一套龙袍,抖开,披在皇子刘辩的身上,将他扶上皇帝的宝座。

  这时,拥护皇子刘协的大臣终于从懵逼状态中恢复过来,然而他们能做的事只剩下跟着公卿百官一起参拜新皇帝。

  作为帝师,荀彧被封为太傅。

  那些给何进出主意的聪明人,袁绍担任司隶校尉,何颙担任北军中候,郑泰担任侍御史,陈琳担任大将军主簿。

  何进一次提拔了二十多个心腹,唯独没有曹操。据荀攸透露内情,这是因为何进跟袁绍商量着要杀光那群宦官的时候,曹操跳出来唱反调,他认为:宦官也有存在的道理,只诛杀张让、赵忠等首恶即可。

  何进嘲笑曹操是宦官的孙子,同他们不是一条心。

  对于何进要杀光宦官的计划,何太后是这么说的:先帝尸骨未寒,陛下年幼,太后临朝,杀光了宦官,难道让我直接和士大夫商议国家大事吗?

  何进一听,好像挺有道理的。可是他手下的聪明人都说:如果不杀宦官,大将军就是下一个窦武,迟早被宦官反杀。

  何进很惆怅,袁绍给他出主意——召董卓、丁原带兵向洛阳逼近,威胁恐吓何太后,逼迫何太后赞同诛杀宦官的提议。

  曹操一听就急眼:“诛杀宦官,一名狱吏就足够了,何必召外将入京?”

  说这种话的结果必然是自取其辱,曹操这样的身份,原本就敏感,不但没劝住何进,还惹来好一番讥讽。

  侍御史郑泰苦劝何进:“董卓这人凶狠残暴,有无穷的野心,如果倚重他作为外援,一定会危害朝廷的!”

  荀彧:一个狱吏就想搞定宦官,或许想得有点美。其实一名司隶校尉就很合适。所以司隶校尉袁绍给何进出这种馊主意,到底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