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九十二章、“变化无常”

  几年前离京赴任, 苏哲和朱谦摆酒相送,那时苏哲虽屈居文渊阁修书,依旧不掩神采飞扬, 现在双眼无神,面带颓靡, 林如海就算时常能收到苏哲的书信, 多为无关痛痒的小事, 不知这一二年, 苏兄到底遭遇了什么?

  林如海见他两鬓花白,面色苍青,面露担忧神色:“苏兄?”

  苏哲指着鬓角, 笑了:“去岁病过一场,徒生华发。”

  林如海担心苏兄身子, 苏哲瞧着豁达, 这些年被无端打压,关在文渊馆修书, 嘴上说着清闲,心底肯定过不去那个坎儿。

  看着苏哲病容,林如海约莫也能想到,为何前世旁人看自己, 多是那样的表情。

  兴许前世林如海的脸色,比现在苏哲还差几倍不止。

  苏哲见林如海面色凝重半晌说不出言语, 勉强挤出一个笑:“林兄不必如此,你看我这模样,岂不是更显庄重?”

  林如海苦笑:“是。”

  坊间逸闻, 严嵩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加老成, 能在朝廷上压住文武百官, 年轻时候就续须,专门寻求白须之法。

  苏哲何至于此呢?

  苏哲请林如海入座:“林兄为官一方,我也听过旁人夸赞,若是旁人我定然觉得吹嘘,但若是你,我未曾半点怀疑,而今我在文渊馆,勉强修完一朝农典,先人之作卷帙浩繁,怕是这辈子都修不完呐!”

  无论是真是假,当下若不以此为寄托,苏哲应当会郁郁而终,林如海拱手:“只愿苏兄,著书有成。”

  林如海和苏哲闲谈一回,这两年间,朝堂之上暗流汹涌,原本父子和睦的圣上和太子,不知为何针锋相对,背地里斗法。

  苏哲果然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就连先前顾念着他的老泰山,这几年皆十分冷淡,苏家陆续有人出仕,名次不及苏哲,但也有二甲优者,眼看苏哲被明目张胆打压,自然会寻其它出路。

  林如海和苏哲相聚回来,百感交集,十几年前谁能预料今日,风采绰约、名动江南的苏大才子,竟会沦为苏家整个家族的弃子?

  日子转眼间马上就到初三,贾赦亲自把儿子贾瑚送到城郊道观,老道士见道观没有名字,索性就取一个无名观。

  道长说不可让贾瑚带小童,只留他一人在观礼清修,让贾家莫念,只当没这个孩子,兴许能躲过一劫。

  贾赦看着道观外荒草萋萋,心底忽而涌出无限苍凉。

  送走贾瑚,马上十月中下旬,林如海也要开拔下江南赴任,择定二十四出门,听见这个消息,才没了哥哥的贾琏忍不住抹泪。

  林璋背着手,一本正经像个老学究,劝表哥贾琏:“人都说,聚散终有时,你莫要哭了,引着迎春妹妹和元春妹妹一起哭,我们还没走呢!”

  正伤感间,外面有个婆子慌慌张张冲进来。

  “老太太,宫里来旨了!”

  天家跟前,那么点伤感又算得几何?

  贾母等人被吓得一激灵,赶紧叫人去取衣裳,把传旨的公公接进来,贾敏来母亲家,又怎会把诰命衣裳随身携带?

  万般无奈,贾敏只能穿着常服接旨。

  好在这回只是太后娘娘叫公公传出来的口谕。

  绛紫滚边,青袍子,这公公品阶不低。

  贾母等人只能更加恭谨。

  公公捏着嗓子:“着娘娘口谕,劳您二位夫人,入宫觐见。”

  贾母微笑,马上有人给公公塞一个大荷包。

  “公公……”

  老公公把荷包往袖子里拢,面不改色:“老封君不必记挂,娘娘们在宫里想找个人说话而已,这样的旨意,小的也传过别家。”

  贾母领着小辈客气道谢:“多谢公公。”

  那公公临走前回身又道:“明日有车来接,夫人们莫要误了时辰。”

  贾母领着媳妇和女儿贾敏又回去,好些年没有这样的旨意到家里,饶是自己经过大风浪,刚刚竟是被吓得背后冒虚汗。

  她还真是老了!

  崔氏让人扶着贾母坐下,贾敏把先前没来得及用的牛乳燕窝捧起来,察觉凉了,转头交给丫鬟去热。

  贾母道:“我如今不想吃,给他们小的吃。”

  贾敏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前儿我在家,他们两兄弟最喜欢抢这个,偏生还尝不出什么味儿。”

  这话说得贾母又笑了,太皇太后召见命妇乃是恩荣,老太太又开始说说笑笑,她年轻时候也见过太后几回。

  “太后娘娘年轻时候也是个美人,最和善不过……”

  贾母在里面和大儿媳还有女儿说着几十年前的入宫见闻,她是超一品的封君,住着敕造荣国府,每年过寿,内务府都会拟旨送来份例之内的贺礼。

  这些东西旁人瞧着稀罕,经历过荣国府鼎盛时候的贾母,却不怎么放在眼中。

  王夫人身边的陪房很不甘心,现在是大奶奶和姑奶奶陪着老太太说话,反而让二奶奶伺候她们?

  却没想过,崔氏为家里操劳这么多年,又‘伺候’了二房多久?

  陪房皱眉:“怎么没咱们奶奶?”

  周瑞家的瞪她一眼:“宫里的事,我怎么知道。”

  周瑞家的觉着说了真话太伤王夫人的心,丢二房面子。

  大奶奶是一品诰命,姑奶奶现下是三品诰命,贾政进去工部这几年,还是从五品,王夫人从五品的诰命。

  皇宫那样的地方,怎么能随意进?

  周瑞家的不太懂,肯定是诰命越大,太后娘娘越喜欢召进皇宫。

  太后娘娘旨意来得急,召她们进宫也安排的急,贾母催促女儿回去预备衣裳,只说两个孩子在荣国府,有人看顾有伴儿玩,让她安心。

  第二日一大早,宫里的车子果然来了,一辆接走崔氏,一辆接走贾敏,到春华门前,两人又同乘一车,从此门进宫。

  先是马车走过夹道,长长一条窄巷,两边都是红墙,将要到内宫,下车步行,两人跟着引路公公,低眉顺眼走到寿安宫,皇太后端坐在塌上,穿的是姜黄暗色龙纹袄,脚下踩着熏笼,只用三根金钗挽起发髻,额头上绑的抹额,镶着指头大小晶莹剔透的红宝石。

  太后这身打扮,比贾母寻常时候还要家常。

  再看旁边伺候的美人,也是一身浅粉袄子,金钗挽发,打扮清淡。脸蛋白嫩,杏眼桃腮,简单的装束更加显出美人娇花一样。

  如此一来,崔氏和贾敏按品大妆,在太后宫中反而显得累赘。

  天家之人,穿的素淡传出去是节俭美名,穿的隆重奢华,又是天家气派,总之哪样都不缺,崔氏暗自打量宫里小宫女,不能比太后奢华,都是干干净净髻儿。

  二人上前,跪拜行大礼。

  “臣妇崔氏,给太后娘娘请安。”

  “臣妇林氏,给太后娘娘请安。”

  崔氏看出来陪在太后身边的人和甄家进宫的姑娘有几分像,大约是哪个贵人,但是她和贾敏品阶高,暂且不用行礼。

  不能确定是哪个主子,多做多错。

  太后笑道:“赐座。”

  小宫女莲步轻移,端来两个墩子,让崔氏和贾敏落座。

  太后一副亲和样子,宛如闲话家常的老人:“你们穿着这么多劳什子,一早过来,辛苦了,我这老人家无聊,时常找人来说话,前儿听见云贵人提过你们,便叫人去找,莫要嫌弃老婆子话多。”

  这反而叫崔氏和贾敏难办,她们先前见宫里的贵人,都是年节祭祀,规规矩矩在下面听着训话。

  还好崔氏在贾家当了十几年媳妇,也赔笑起来:“能和您说话,是我们小辈的福气,您老人家经过多少事,要是能提点我们一二句,就是我们天大的福分啊!”

  这话说的太后开心,怪不得芳贵人说荣国府家的媳妇快言快语。

  太后道:“你啊,真是嘴儿甜,你婆婆有这么个媳妇儿,日子肯定好过,我本来也想叫你婆婆她们进来说话,可是咱们都老了,进宫折腾一回二回的,累。”

  说着太后指了指身后的小姑娘:“我在宫里也无趣,每日也就云贵人她们陪着凑趣。”

  甄家大姑娘进宫受宠,可不就是封了云贵人?

  崔氏果然没看错。

  贾敏不好插话,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

  云贵人温声软语,一开口像是要把人心都化了:“圣上时时刻刻牵挂太后,特意嘱咐妾过来,妾不敢忘。”

  太后又问崔氏:“你们在宫外可曾见过?”

  贾敏和崔氏皆是一惊,不知为何太后要问起,话都问到此处,崔氏岂能欺君。

  笑盈盈道:“回禀娘娘,臣妇先前远远见过贵人一面,只是那时候也没说上话。”

  云贵人十一二岁时,崔氏是见过她一面来着,已经记不得是什么场景,哪家宴席,反正那时候崔氏万万想不到,这孩子会进宫。

  贾敏也笑答:“太后娘娘,臣妇久在庐州,却是不曾见过。”

  听见贾敏提庐州,太后又有新兴致:“庐州啊……那可是包青天的祖籍。”

  马上又把话岔道包青天的戏文上,还好崔氏和贾敏自小到大,家里有宴席大多要摆戏,贾母无聊时候,就喜欢听戏,听女相公说书,要和太后讲戏,信手拈来,太后她老人家听着开心,到中午还赐下宴席。

  等到出宫时辰,崔氏和贾敏都觉着自己进宫来,就是当了一回说书女相公,好一个口干舌燥。

  小公公引着二人从寿安宫出来,二人见云贵人穿着粉红袄子,缩在柱子旁边等着。

  看见二人,眼中带着急切,赶紧迎过来。

  崔氏和贾敏屈身行礼:“贵人……”

  云贵人还礼,没有避讳身边的公公:“夫人出去,劳烦您给我家中带个话。”

  作者有话说:

  我是真的真的很理解黛玉

  我从去年十一月到现在,咳嗽几乎没停过

  ……

  变个天

  一晚上的功夫就咳起来

  ……

  好累……

  93 第九十三章

  ◎“可怜谁家女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