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八十二章、“没的轻狂样儿”

  林如海当即就低头认错, 贾敏反而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我虽是妇道人家,这些事情也要知道,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倒霉时候, 宫里面让你去谢恩, 兴许就是去领断头的恩旨。”

  夫妻二人慢悠悠一起往内宅进去。

  可不是吗?

  天家分明要杀你的头, 也说恩典要你谢恩, 京城大小官家夫人,又怎么可能只顾着家事,外面一概不知?

  见贾敏关心朝局, 林如海没来由的忽而想起薛家的宝钗。

  这孩子是个热衷经济学问的,可惜出身在商户之家, 薛姨妈等人见识有限, 虽然比一般小户人家多几分积淀,却只知皮毛。

  读书考功名, 只是官场的敲门砖,真想要当什么大官的贤内助,怎么能不读书?只做好针线之事断然不够。

  这样的道理,兴许薛宝钗也懂, 那孩子分明怀着一颗热切功利之心,还要说冠冕堂皇的言语, 训诫姐妹们,以示自己贞静守拙,相比而言, 还不如王熙凤爽利干脆。

  林如海又道:“夫人说的是, 若有下回, 我一定不瞒你。圣上把王大人提上来,自然有圣上的道理,前日苏兄被太子训斥,似乎要把他发配到文渊馆修书。”

  贾敏听罢,脚步一顿:“早前听你说,苏大人就是在修书,这两处有什么差别?”

  国子监是做学问编撰书籍的地方,翰林院虽然也会涉及这方面的活计。但国中各样古籍、农书、乐典、医典都由国子监负责整理编录,文渊馆专司此事。

  林如海耐心解释:“一去文渊馆,苏大人就不能再进宫给几位皇子讲学。”

  这样的安排,几乎等于暗示把苏哲剔除天家近臣之列,而且苏哲本身没听见消息犯什么大错,被踢到文渊馆,不就是明摆着,天家不喜欢你。

  贾敏又问:“好也不好?”

  修书的老学究,摸不着权柄。

  林如海啧了一声,笑道:“难说,因人而异,是个清闲清贵差使。”

  说实话,林如海很羡慕苏哲,别人不去,别人嫌弃文渊馆枯燥,但林如海想去!

  在皇上和太子眼皮底下当差和在文渊馆里面和古籍打交道,林如海当然选择后者。

  而且文渊馆按时点卯、按时散馆,只要没有大事都能正常休沐,中书省只有多干活,少休沐的份儿!

  林如海的心头好啊!

  可惜他摸不着!

  两人进到主屋坐定,丫鬟捧着茶水上来,乳母也把林璋和小哥儿带过来让见抱着说话。

  余下一月,贾敏宴席上见到苏哲的夫人黄氏,略微寒暄几句,她们两人交情一般,不会这么推心置腹交谈,黄氏脸上看不出端倪,还是原先那个得体大方的样子。

  朱谦的妻子滑胎,养了三五个月,身子才渐有起色,当中贾敏往朱家送过好几回滋补药材,原先两人还谋算在京中做点文墨生意,但贾敏生产,梅姑身子不虞,只能作罢。

  梅姑用自己的积蓄在江南盘下一个小田庄,把先前做生意的心思歇下。

  京城里跨过年,今年气候回暖的快,没见着冻害,正当大家都过着平静无波的日子时,圣上突然下去一道外放的旨意,牵连好几个官员,当中就有林如海。

  庐州知府在任上老死,吏部的意思要林如海去补缺。

  荣国府里贾母还欢欢喜喜,早和崔氏叮嘱过,今年小哥儿五月里满周岁要办得热闹,后面又是林璋生日,还能接着乐。

  老太太正忙着预备给孙儿们的玩意儿,就见赖大家的着急忙乱跑进来,喘着粗气。

  “老太太,不得了,二老爷传出来的消息,圣上让林姑老爷去庐州补缺,出任知府。”

  贾母当即脸色就一变,崔氏忙上前道:“你这奴才,怎么如此不经事,这是件好事,掌一个州府的父母官,应当高兴才对,慌慌忙忙作何?”

  崔氏很见不得这样作派,传出去显得荣国府轻狂。

  她知道赖家这几个奴才老几辈的资历,祖辈服侍过国公爷,那时候宁国公和荣国公手上兵权在握,奴才们跟着自持身份,传到赖大这些小辈上,话里话外听着,看不起地方官。

  崔氏当家没少被这样的老奴穿小鞋,见赖大家的行事不妥,扫老太太的兴致,当场就说话刺他。

  赖大家的抹了脸上的汗水,把笑容挂出来,“是小的跑的太急,咱们姑老爷升了四品官,二老爷让小的来报喜。”

  贾母却不太喜,让人出去打听消息。

  崔氏把赖大家的打发出去,回头安抚老太太:“原本这些进士,都要外放,林姑爷在京中还多住了几年,若是和那些翰林一样三年外放,妹妹还得在外面生孩子,肯定比不上咱们京城。”

  贾母闷着不说话,见贾赦进来,问大儿子:“史家那边怎么说?”

  现下林如海在中书省,皇帝跟前,知府听着品阶高,可对于贾家、史家而言,在宫里的中书舍人比远在庐州的知府大人更有价值,京官就是比地方官金贵。

  贾赦把自己探到的消息如实向母亲禀报,不年不节,也不是官员述职的时候,宫里下旨派差使,不像好兆头。

  贾赦道:“我打听到的消息,圣上不知什么缘故,跟前那几位都外放了,也不单妹夫一个。”

  贾赦又安慰贾母:“母亲,妹夫去庐州,那边也是文风蔚然的去处,不是荒蛮不通教化的地方。”

  贾母敷衍的点点头,让人去林家问消息,懒懒的饭也没用几口。

  贾赦和妻子回到自己住处,贾瑚领着贾琏和贾迎春一起进来请安,看着几个孩子眼巴巴盯着自己,贾赦想着他们几兄妹,多半舍不得林璋。

  于是和对面的妻子崔氏道:“我看母亲的模样,像是舍不得璋哥,真想和她老人家说,莫不如把璋哥接过来养着,妹子家老二离不得人,但璋儿眼看就要开蒙,咱们家孩子多,不拘再养一个。”

  贾赦这么一说,贾瑚、贾琏和贾迎春眼睛都跟着发光,对面崔氏嗔怪看他一眼:“母亲舍不得,你就愿意见人家母子分离,林姑爷未必答应。”

  此言一出,几个孩子的眼中黯淡下去,崔氏给领头的贾瑚使了一个眼色,贾瑚心不甘情不愿扯着弟弟妹妹回避。

  贾赦吃瘪,皱着脸委屈道:“我是心疼孩子,原本想着还不如让妹妹和两个哥儿留在京中,妹夫自己去任上,可我开不得这个口。

  旁的地方再如何人杰地灵,也比不得京城繁华,吃的用的,看病瞧大夫,皆不能比。”

  反正贾赦也挺喜欢小外甥,不介意家里多一口人吃饭。

  崔氏看着贾赦这样,心底埋怨,他们男人就想着养孩子不过是给口饭吃,哪里晓得当中琐屑的辛苦?

  他们府上不怕多养一个,老太太肯定愿意,到头来最操心的还是崔氏,而且又不是像先前一样把林璋接过来住一两日。

  璋哥儿父母都在,没来由叫人骨肉分离。

  贾赦就知道顾着自己痛快,崔氏嗔道:“你一片好心,莫要在母亲面前开口,我瞧着老太太还真有这样的心思,你一撺掇,她真的对妹妹开口,你让妹妹和妹夫如何答应?老太太再怎么疼人,家中那么多哥儿姐儿,她年岁也大,操心不过来。”

  贾赦本来是想做个慈祥舅舅,被妻子一念叨,好一肚子气,忙不迭点头如捣蒜:“是是是,奶奶说的是,我记着了。”

  崔氏也觉着自己太过了,连忙笑道:“前儿老爷不是看中了一个丫头,要不要提上来做姨娘?”

  贾赦就更生气,奶奶把他当什么人,用这样的事来讨好他。他跟着林如海有样学样,现在也有些读书人交道,关心朝中局势,也没先前那么贪色。

  贾赦冷着脸:“现在就好,你操心这个,还不如预备物件,母亲那边肯定要你办事。”

  崔氏赶紧起身,亲自给贾赦捏肩抱歉:“大爷交代的,我都记下了!”

  贾赦独个生了好一会儿气,吃饭时候孩子们都在,他把迎春抱过来给她夹菜,让闺女坐在自己身边吃饭,看着自家文文静静的小闺女,方才消气。

  可惜可叹,虽然面前有迎春丫头,但贾赦早已忘记迎春生母沈姨娘的模样。

  今日见贾赦生气,崔氏打定主意,她也不愿装贤德样,反倒是得罪人,今后哪个通房生了一儿半女,再提上来当姨娘不迟。

  比起荣国府里,贾敏听到林如海要去外任的消息,十分淡然。

  兴许先前苏大人被发配到文渊馆修书就是个影儿,林如海还能当个地方父母官,知府官阶已经不小了,贾敏没那么眼高于顶。

  贾敏满心想的能出京城赴任,多走几个地儿,顺便带着林璋出去见一见世面,马上就翻出方志,开始盘算今后去庐州如何安置。

  林如海出宫回家,见妻子正在灯下看图册,这是林如海先前花大价钱从名家手里买回的风景小品,林璋太小,贾敏都舍不得拿出来给儿子糟蹋。

  上面有几幅黄山的风景图画,林如海一见,心知妻子多半已经知晓宫里消息。

  贾敏抱着册子站起来,夫妻二人极有默契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林如海走进去,贾敏迎出来。

  笑道:“刚刚哥儿还问我,从京城去泸州,要多少久?”

  林如海只觉心底一片柔,早前在宫中听见朝廷任命的惊愕荡然无存,对于要去前世没去过的庐州,似乎也坦然了。

  他坐下,看看外面,家里很安静。

  “璋儿莫不是哄着弟弟睡觉,反而把自己又哄睡了?”

  贾敏摇头:“今日我收到消息没多久,母亲就说想把他接过去,要他在身边多住几日,送过去了。”

  83 第八十三章

  ◎“前路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