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六十七章、“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薛家三爷怎么会不认识林家, 他是没想到,陈家人竟然和油盐不进的林家有牵扯,呆了片刻, 马上又装出熟络的笑容:

  “自然认得,你听我说话的口音, 就是江南人士, 原本家中和林家也相识, 正想去拜会, 我看了这一条街好多家铺子,就是你家东西好。”

  那青衫伙计被薛家三爷一夸,十分得意, 指着架上的东西,骄傲的抬起下巴:

  “大爷您真是好眼光, 这边南来北往的, 真的好东西都要在我们铺子里出一回价,咱们家还有人掌眼, 万一收错了东西,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薛家三爷看看那边已经包好的锦盒,继续从小伙计这边套话:

  “你说的是,可惜我来得晚些, 你们都把东西包上,也不知是什么宝贝, 这么讲究。”

  那伙计见他是个识货的,穿的也讲究,说话还和气, 好心向他解答:

  “这宝贝实属难得, 一对半尺高的玉瓶, 一块料子上挖的,莹润无瑕的羊脂玉,又水又润,我来这边当伙计那么些年,就没收到过这样成色的,这不是才到手没几天,马上就有识货的人下手。”

  听着倒是个好东西,不过薛家也有当铺生意和博古铺子,大多是别人来当东西的时候各处挑剔不好,旁人来买东西时竭力吹嘘。

  现下这小伙计夸得天花乱坠,落在薛家三爷耳中没什么吸引力,他自始至终关心的都是林家收了什么礼。

  听着小伙计的说法,那东西应该不会便宜,原先林家不收薛家的人参,莫不是觉得礼薄了?

  反正在商户眼中,没有你敲不开的门,只有你送不对的礼,有钱能使鬼推磨。

  薛家三爷仍是脸上挂着笑:“竟是一对玉瓶,那可是我没福气,我也正找这个。”

  那小伙计还安慰他:“咱们这地方,讲究缘分,好物件脱手快,您下次赶早!”

  薛家三爷装模作样在铺子看过一圈,又去别处逛。

  京城的商肆比江南热闹,好东西确实不少,稀罕物件更多,薛家三爷看完一回,又回到王家歇脚的小院子。

  刚好派出去办事的伙计回来,薛家三爷就问他:“先前咱们给林家送礼的时候,林家是不是没收。”

  这件事情久了,那伙计也记不太清楚,想了半日才说:

  “大老爷让送的,也不知哪里得罪了林家,人家不收,后面也没往来,老太爷先前要买人,好死不死,人牙子心里没个成算,竟然买到举人儿子头上……”

  一说这事薛家就气,人牙子险些让薛家栽了一个大坑,那些读书人最是清贵,林家知道这里面的关节,肯定就更不想和薛家有交道了!

  薛家三爷就把今日看见陈家给林家送礼的事和几个伙计都说了,有个瘦高活计啐了一口:“怪不得陈家这么得意,原来捡着高枝攀。”

  薛家三爷倒也不是很稀罕林家这一份关系,他拜会过那么多人家,还没拜过六品小官的山门。

  又道:“那位也只是个翰林,不算什么高枝,咱们家先前丢了活计,是要在家里给老太爷尽孝,明儿你去夏家送个帖子,左右闲来无事,我去拜会一回。”

  下人们听见吩咐,赶紧派人去城边找了个马车,急急忙忙往夏家送信,一时间得了答复,薛家三爷便启程。

  ……

  若说有一事,薛家人还真弄错了,买瓶子的钱和陈家无关,陈家只是帮忙找到了好物件。

  原来是林如海觉着自从自家儿子出生后,老太太那边三天两头就送东西来,贵重的、寻常的、有贾瑚他们一份,必定要有林璋一份,有时候林璋得的物件,甚至更加精巧稀奇。

  林家那些贵重大摆件,都关在林家姑苏祖宅。他一个清贵翰林,也不能把那些东西带进京城,上回给老太太寿辰的贺礼,似乎薄了几分。

  这次听说世面上有一对完美无瑕的玉瓶,林如海大手一挥就买下。

  贾敏看见东西,拿在阳光下细细看过。

  通体莹润,没有一丝杂质,就是当贡品都使得,难得流入民间,出价就能买。

  贾敏边看边点头:“这个不错,难得在外面能买到这么好的东西,送给母亲她一定喜欢。”

  林如海见妻子喜欢,笑道:“前儿老太太过寿,我瞧着家里拿出来的寿礼寻常,这次他们说见到好东西,就让人买来了,过几日你去,记着带回去尽孝心。”

  玉瓶送老人家最好,寓意吉祥,还能用在佛前供奉,贾母收到这一对瓶子,也是爱不释手,带着水晶眼镜,让人移过来玻璃灯,看了又看。

  贾母笑道眼睛都皱在一处:“好东西,一丝儿裂纹也没有,难得有这么好的玉石,工也很好,摆起来正好。”

  年节送礼,人人都跟着送,但是这样不年不节的,看到好东西就要想着给老太太,才是时时刻刻把老人家放在心上。

  崔氏见贾母高兴,捡着好听的说:“这是林家姑爷的一片孝心,见了好物件,都想着老太太。”

  贾敏也在旁边打趣道:“嫂嫂莫要这么说,一会儿大哥哥听见,又要吃味。”

  崔氏快言快语又笑盈盈道:“前儿程家那个小爷还和咱们大爷说,市面上有一对品相极佳的羊脂玉瓶,没想到是咱们姑爷先得,专门孝敬老太太。”

  贾母也跟着哈哈大笑,“一会子我专门找他来看,你们大爷肯定要心急!”

  众人赔笑,王夫人插不上话,只能应景的跟着干笑几声。

  外面叽叽喳喳一阵吵闹,贾瑚和贾珠他们散学回来,现在贾琏也被抓出去跟着念书,家里面清净不少。

  可是人一回来,清净日子马上到头,贾琏进来就直奔贾敏而去,拽着姑姑的衣袖:“姑姑,你怎么不把表弟带来?”

  贾敏道:“他太小了,过几日你去我家找他玩。”

  贾琏很失望,想想林璋话都说不明白的样子,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王夫人见儿子贾珠回来,满心满眼都落在儿子身上,贾珠给贾母见过礼,规规矩矩的跟在母亲身边,贾瑚也长大了,不像是早几年一样话多,现在就剩一个贾琏各处乱窜,一会儿要吃贾元春的糕点,一会儿又要和姑姑坐在一起。

  王夫人问贾珠:“今日读了什么书,散得这样早?”

  贾珠乖巧答话:“母亲,今日夫子讲的《尚书》,大伯找先生有事商议,就让我们先散了。”

  老太太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贾珠不如贾琏嘴甜话多,但是规规矩矩的样子很像读书人,更是惹人疼爱。

  贾母慈爱笑着:“正好今日你们姑姑来,过来乐一乐”

  然后有转头问崔氏清虚观上香的事:“东府那边你可去说了?她们去不去?”

  崔氏上前答道:“老太太,昨儿晚上就来人说过,让珍哥儿帮着料理,那边奶奶身子不方便,不能去了。”

  身子不方便,多半就是在经期,贾母听完就没要东府一定去,反而又问:“珍哥儿也该学一学了,他父亲身子还没好?”

  贾敏没听见人说贾敬出事,赶紧关心:“敬大哥怎么了?”

  贾母淡淡道:“昨个晚上黑灯瞎火的崴了脚。”

  崔氏神色有点不自然,贾敏看出来,兴许敬大哥受伤不只是崴脚,肯定另有内情,母亲的样子不想提。

  崔氏把话圆过去:“老太太放心,没伤着筋骨,只是那边敬大爷不是咱们瑚哥儿的年岁,要修养几日。这才叫珍哥儿去供奉几盏灯,请个平安。”

  贾母脸色也缓和过来,没再说东府的事,问几个孙辈晚上想要吃什么,让厨房给做。

  贾敏怕儿子闹腾,只吃过午饭就回去了,眼看天晚了,孩子被乳母抱走,她也在自己屋子你歪着。

  嬷嬷正在给她揉着发酸的小腿,今儿鞋子没穿好,两条腿站的发疼,脚底板也硌得慌。

  嬷嬷边揉边嘀咕:“咱们这位姑奶奶精明着呢,弄来两对瓶子哄老太太开心,将来不知还会从老太太这边得多少好东西,真会盘算,没见过出嫁的姑娘这么喜欢往娘家跑,还那么喜欢往外拿东西,真把这儿当自己家?”

  贾母喜欢给女儿好东西,阖家上下有目共睹,先前嫁女儿的时候就给出去多少宝贝,而后就算去江南住着,还是年节上忘不了。

  现在一起住在京城就更了不得,见到好的,吃到香的,都要想着那个早多少年就嫁出去的姑娘。

  反正嬷嬷没见过这样的出嫁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见过泼出去的水天天回家搜罗东西。现在那边姑奶奶再添一个小哥儿,老太太也疼的跟嫡亲的一样。

  王夫人心里早就不忿,假模假样道:“闭嘴,老太太的东西,爱给谁给谁,将来姐儿回娘家,你是不是也要念?”

  那嬷嬷如何不知自家奶奶的脾性,嘴是半点都不愿意闭上,说得更欢了,苦心劝道:

  “奶奶,说句不好听的,咱们姐儿是招老太太爱,但小的瞧着那边没娘的二姑娘,老太太更疼呢!”

  这么一来,王夫人更加沉默,老太太疼元春,但也疼迎春,关键是两个孩子亲娘不同,本来就不该一样的疼法,现在那边贾迎春没了亲娘,老太太怜惜得很,上回给迎春的玉锁,贾元春就没轮到。

  那嬷嬷继续火上浇油,她也气这件事,更气的还是那个正眼也不看她的姑奶奶贾敏。

  “哥儿和姐儿好歹都是咱们家里人,就说前儿老太太拿去给林家哥儿裁衣裳的料子,阖家就这么一份,咱们珠哥儿这样能读书写字,如何就穿不得了?”

  一句话结结实实戳到王夫人命门,她嬷嬷听着,眼中恨意更深几分。

  68 第六十八章

  ◎“心有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