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五十章、“江南有故人”

  黄家姑娘大名黄茹, 生得模样清秀,嫁给苏哲之后,夫妻齐眉举案, 就没红过脸。

  “江南没什么消息,那位林探花也没信。”

  说完, 她抚着滚圆的肚子, 脸上浮出慈爱的笑意:“这次回家去, 刚好碰到家中请太医来给母亲看诊, 我也看了一回,太医说我这一胎应该是个哥儿。”

  翰林的品阶轻易请不到太医院的院判大人,今次黄茹回家, 应该就为着这个。

  苏哲淡淡笑道:“是儿是女不相干,平安就好。”

  黄茹垂首, 一派温顺柔情, 弯着脖颈:“自然是个哥儿最好,大爷最会宽心, 老太医最擅妇科,从未失手过。”

  苏哲说的是真心话,先前他的原配便是小产出血不治,什么传宗接代, 他苏家有的是男丁。

  他本是真心实意不在乎男女,只求莫要有人折在此事, 听到黄茹耳中,竟然成了言不由衷的宽心话。

  他也无意与黄茹分辨,依旧笑容淡淡:“如此, 那就借他吉言。”

  晚间, 苏哲让人掌起两盏羊角灯, 在书房中来回踱步,一条消瘦的人影,投在纱窗上,来来回回荡悠。

  他斟酌许久,讷讷提起笔,给林如海写信,思量半晌,自己分明千言万语,落到笔尖却不知如何开头。

  苏哲现下比以前少了很多年轻气盛,也变成一个圆融,低调藏锋的小翰林。他和现在妻子的感情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除去日常说上几句话,多是相敬如宾,一主内,一主外。

  黄尚书家养出的姑娘,确实是个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闺阁模范,他每日醒来都是一样的日子,京中也没能说话的好友知交,是以苏哲越发喜欢给林如海寄去信件。

  金榜题名,又有佳妇,兴许过上一二月就是弄璋之喜,在旁人眼中,苏哲的生活十全十美,他就该在岳父大人的暗中帮助下,在官场认真经营,光耀门楣。

  苏哲沉沉叹了一口气,放下手上的湖笔,呆坐在案前,直到打更的念到子时,慢悠悠的起身回房,胡乱睡下。

  且说姑苏这边,林如海办完母亲丧事,仍旧扶灵到祖坟下葬,他与贾敏索性就在林家祖坟旁边不远的庄子住下,大有结庐守孝之意。

  避居乡间,不问世事。

  自重生之时起,林如海就知道自己还要经历过一回丧父丧母之痛,林老爷亡故的情形和前世差不多,但前世林家太太走的没这么早。

  按理说这一世林如海早早中了探花回来,身子也比前世好,料理起各样家中事务,得心应手,半分错也挑不出,林家太太应该宽心才对。

  兴许是没有几样能操心的事情,林家太太没了牵挂,心里没个盼头,精神一日不如一日,林家老爷走后还不满三年,她也跟着去了。

  林如海站在田埂上,看远方青烟漠漠,水田映着天光,云影徘徊,白鹭一只接着一只,扑棱棱飞起来。

  苍茫的天际之下仿佛只有他一个,沧海一粟,渺小无比,孤单与寂寥,紧紧将他裹住,好像一叶扁舟,沉默于汹涌的波涛之中。

  林如海堪堪洒了两滴泪,恍惚间有人轻轻把衣衫披上他的肩头。

  林如海拭泪回身,见是贾敏。

  林如海问她:“水田边上湿气重,你怎么往这边来了?”

  贾敏的打扮十分家常,头上只插着两根用来挽发的簪子,衣裳也是寻常棉布,她秀眉一频,嗔道:“一早上起来不见你,问了常安,才知你往这边来,你来的早,露水岂不是更重?陶潜说的好,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既是要来,何必在乎这个。”

  两人相视一笑,偎依着看了一会儿田园光景,互相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踩着草梗回去,果然湿了衣衫。

  两人换了衣裳,又喝一碗热汤驱寒,守门的小厮捧着一张名帖进来。

  “大爷,有人递帖子拜见。”

  贾敏笑道:“探花郎盛名在外,都到这个地方了,还是宾客盈门。”

  林如海接过帖子来看:“你就莫要打趣我了。”

  贾敏瞥见那帖子上密密麻麻写的字,说是名帖,反而更像是信件。

  贾敏问:“是哪一家?”

  “还真是一位故人,几年前我头一遭上京时候,和我同行的钱举人。” 林如海把名帖合上,问那小厮:“递帖子的人可还在?”

  小厮答道:“外房上候着。”

  林如海赶紧让人把递帖子的人请进来,叫丫鬟奉茶。

  来人瞧着比林如海还大一点,规规整整,穿着一身青布衣衫,是钱牧的长子钱文。因为林如海是父亲的同窗,就算钱文和林如海年岁相当,在他面前也自动矮一辈。

  林如海请他落坐:“我来这边深居简出,竟是不知你家父亲的庄子离此处不远,家中是否也在守孝?”

  钱文颔首,一张方脸显得十分老成:“是在守孝,家中祖父祖母接连故去,父亲因守孝错过了两次会试,原也想登门拜会,只是父亲进年来有腿疾,行动不便,不能挪动。”

  听钱文一说,林如海眉头也跟着拧起来,这几年他守孝深居简出,不问世事,没想到钱牧竟是病重了。

  “竟是这般严重,可有请大夫诊治?”

  钱文作为长子,谈及父亲的病情,脸色布满愁云。

  钱文:“已是看过许多大夫,若是天气暖和时,父亲还能行走,只是阴雨天仍旧发病,已是多年旧疾,前些年还不显……祖母走的时候,父亲跪的久了,才导致病情,愈发严重。”

  林如海听罢长叹一声,他和贾敏经过父亲和母亲的丧事,哪次不是掉一层皮,常常是跪的膝盖青紫,晚间用药油热敷,第二日继续跪。

  林如海又问了一回钱牧病症,还有钱家儿子读书的情况,知他在前年过了院试,是个秀才身份,林如海还是说了几句套话鼓励他一二,临走前送他一方保砚,顺便叫人把庄子上有的补药人参、虎骨等物,跟着送了一份去钱家的田庄。

  钱家的田庄若是乘车起码过去,要绕上大半天,但是走水路,只要半个多时辰。

  送走钱文,林如海看着灰蒙蒙的天幕,感叹:“真真是物是人非,早几年钱兄还与我们相约去他家吃蟹,哪知如今却病重了。”

  钱牧和陈香若是顺利,本应该和林如海一起参加会试,这二人也是时运不济,皆因家中有事,故此推辞,林如海也许久不得陈香的消息了,心里莫名有些放不下,招招手把常吉叫到跟前:“常吉,你去把常安找来。”

  常吉笑道:“大爷,他家婆娘生孩子,前儿才和您请示过,你放他回祖宅那边去了。”

  林如海才想起来 ,那是七八日前的事,常安走的时候林如海还特意允许他多待几日,顺便张罗一下姑苏祖宅的修缮事宜。

  林如海沉吟片刻,又说:“那便让秋明去,先前和我一道进京的陈举人家,打听一下他如今怎样了,没见他去会试,算来好些年没他消息了。”

  常吉得了吩咐,传话给秋明,让秋明支取银两,套上马车,去打探先前大爷同窗陈举人的消息。

  陈举人家在钱塘县还要出去,秋明一去就将近小半个月。

  过得半个来月,一辆马车载着好几个人,疾驰而来,一头扎进林家的小庄子。

  大晌午的,传话的嬷嬷叽叽喳喳大叫。

  “爷,秋明回来了!秋明回来了!”

  贾敏身边的大丫头从穿堂那边走过来,后面还领着两个抱着花儿的小丫头。

  大丫头见这个婆子咋咋呼呼的样子,不由骂道:

  “大爷今日出门,去钱家那边了,嬷嬷吵吵嚷嚷像什么体统,出了什么事?”

  正好此时贾敏也从后院走出来,那嬷嬷满眼只看得见贾敏,脑门上都是汗珠,攥着衣角,冲贾敏道:

  “奶奶,您快去看看,秋明不是一人回来的,还被打伤了!”

  贾敏听说秋明被打,紧赶慢赶,跟着嬷嬷一起到二门那边去看。

  秋明被放在一张矮塌上抬过来,满脸肿胀,一只眼睛肿的睁不开,另一只勉强露出一个缝。

  贾敏吓得额角冒汗,忙道:“快去请大夫,拿药油!”

  外面有人答应着,已经派人去请了。

  常吉也从外面跑进来,看见秋明这个样子,自己脸都开始泛白,见他还有神志,赶紧问他:“秋明,你们去那边,遇到了什么事,赶紧和奶奶说。”

  常吉半抱着秋明,给他喂了一碗温水,秋明扯着流血的嘴角,吃力的说到:

  “奶奶,小的奉大爷的命,去钱塘那边打探陈举人家的消息,一路问到揽月村,小的们去到那边,才知道陈举人一年半前就病故了,只留下孤儿寡母,前一月陈举人家的奶奶也没了,小的们去时,正好见到陈家要把两个哥儿卖掉。”

  听到有人要买孩子,不知是哪个小丫头啊了一声。

  简短停顿后,秋明继续说下去:“……小的们就和他们抢人,打了起来,后来他们忌讳咱们家大爷是探花,我们才把人抢回来,一刻不停就往回赶。”

  听到这里,常吉痛心责备道:“你怎么不先报家门,他们必定不敢动。”

  他们林家虽说没了老爷太太,但终归有点名声,旁人轻易不敢动。

  秋明吃力的咳嗽一声,喘着粗气,虚弱道:“那时他们绑着人就要塞到船上带走,小的一急就只忙着救人,人一乱就打起来了。”

  贾敏听完,眉头几乎拧成了疙瘩,敢抢举人儿子,这件事绝对不简单。

  她软声安慰秋明:“回来就好,先养养神,不要浪费力气说话。”

  然后贾敏又点常吉出来,她眉眼带霜,异常严肃。

  “快去钱家那边,让你们大爷快回来,你亲自去!要快!”

  51 第五十一章

  ◎“好大的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