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三十五章、“林太太的加急信件”

  林如海端着一盘子糖糕回来也比惹得一身骂回来要好。

  众人把圣上御赐的糕点分掉, 有些吃了一块,有些分到半块。先前把林如海点出去送折子侍讲大人已经不知何处去。

  林如海慢悠悠回到自己位置上,如释重负与几位同僚说:“万幸圣上在, 不然我肯定不能全身而退。”

  见这一回的危机暂时解除,其余几人更是笑着调侃:“你长得好, 旁人见了也要少骂几句。”

  听他们一说, 林如海愈发无言以对, 弄得他好似以色侍君一般, 况且这样的围能解一次,如何能解第二次?后面有人带来消息,议事厅那边还在吵架, 根本没有看折子。

  本来那些大人一个个就都是老人精,折子里大致会说什么他们心知肚明, 都不想为自己所管的事让步, 最后还是一个吵。

  好在送过一回折子,没人在找林如海办事, 交班时辰一到,林如海就忙不迭赶紧走人,其它翰林也催他赶紧走,谁都不敢保证侍读大人会不会一而再, 再而三。

  “林小探花。”

  “林编修。”

  林如海才出宫门,就听见后面有人叫自己, 回首一看,两座青顶小轿子并排抬出来,工部的程老大人和户部的房大人一左一右, 都坐在轿子上。

  早间在议事厅两位铁青着脸, 现在瞧着还好, 似乎是吵过了,气消了。

  “见过二位大人。”

  林如海只恨自己没走的快一点,当下不得不拜见。

  程老大把轿子停住,倚在轿子的小窗口,问他:“你要往何处去?”

  林如海指了指家的方向:“回禀二位大人,臣家在那边,正要回去。”

  这时户部大人又问:“今日翰林院的折子,你看过不曾?”

  林如海摇头,垂首答:“回大人,下官这几日都在预备圣上讲学一事,未曾看过。”

  头发银白,满脸皱纹的程大人眯着眼,似乎与户部的房大人有种特殊的默契:“老夫就知道如此,他不敢来,巴巴让人送过来。”

  然后又好意提醒林如海:“下回你还是略看几眼,万一哪一日圣上问起,不至万事不知。”

  这侍读也忒不地道,若是遇到不讲理的,可不就是把林如海当替罪羊,他都料理不来的事,林如海十七八岁,就能料理了?两位大人默默在心中给翰林院的侍读记上一笔。

  林如海躬身谢道:“多谢二位大人提醒,下官感激不尽。”

  两位大人提醒过后,也没多话,下人们抬着两顶轿子,一前一后走了。

  林如海看着西边红灿灿的晚霞,微微摇头,今日回家,也是神色怏怏,贾敏察觉他和往日不同,担心是不是病,或者朝中有事:“可是当差不顺,翰林院中有事?”

  林如海便把今日被人点出去送折子的事情,与妻子一五一十说了。

  贾敏听着有趣,原来他们在朝廷当差就是这个样子,这和她平时管家,老嬷嬷犯了错,找个机灵小丫头来禀报一般无二,末了还调侃他:“那你可要惨了,今后必然都是你送。”

  林如海蹙眉:“正是如此,我才发愁,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这样好运气。我却没想着有朝一日,要靠这张脸来办事。”

  贾敏捧着他的脸,抿唇一笑:“可见人人都爱俏,你这张脸生得好看,莫说旁人喜欢,我也喜欢得紧。”

  说罢贾敏就在他脸上亲了一口,林如海一把将揽住她纤细的腰肢,把她揽在怀中:“夫人喜欢就好。”

  夫妻俩又闹过一夜,林如海心头再无半点郁气。

  朝中似乎觉着翰林院起草的对策不合心意,关于赈灾、拨款一事,再没有让翰林院的庶吉士拟定章程。

  又过去五六日,圣上那边的掌事公公亲自来传话,圣上明日要给大臣们讲学。讲的是《大道为公》一篇。

  翰林有天子门生一说,还有一点就是天子需要给翰林学子讲学,和大臣们有师生之谊。

  这位圣上是守成之君,素日虽也有奢靡的时候,还算勤政,也爱面子,讲的多是孔孟、治国、民生之事。在林如海的记忆中,没有做出那等不问苍生问鬼神的黄荒唐事。

  状元编撰领着编修和余下的庶吉士,奋笔疾书,将皇帝讲学时的言行全部记录下来,这些都要整理出来,给圣上亲自过目,再入册建档,将来要和起居注放在一处让后人来看。

  皇帝陛下讲的口干舌燥,总算能停下来喝口茶,看见林如海跟在几个前辈后面,垂着头写字,官帽两翼一颤一颤,衬着这张脸,可怜又可爱。

  圣上放下杯盏,指着他笑:“如海啊!朕听说,上回你把朕赏的糕点都分给了同僚?”

  被点到名的时候,林如海笔尖一顿,克制住自己不要做出无奈的表情,也不要叹息。

  苍天啊!能不能别点他的名,把他当个木墩子可好?

  他起身恭敬答话:“回禀圣上,下官只是跑腿,不敢居功。”

  圣上抬手示意他落座,脸上依旧笑眯眯的:“无事,此举甚妥。”

  一堂课轻松愉悦的讲完,虽然林如海又是被调侃那一个。这样的结果总比被圣上斥责要好,翰林院上一次的差事没办好,都在夹着尾巴过日子,谁还在意就圣上有没有偏爱林如海。

  如果不是知道圣上偏爱林小探花,侍读也不会把林如海推出去顶雷。

  讲学结束,翰林院上下氛围也轻松愉悦起来。

  陆友抱着一册书,和其他人聚在一起,闲话磨牙:“圣上今日心情怎么这么好?”

  消息灵通的前辈们告诉他们:“朝中事情都解决了,前儿宫里的两位娘娘,一个添皇子,一个添了公主,圣上自然龙心大悦。”

  怎么说他们几个编撰和编修,进来翰林院快两个月,总算做了一会正经差使,也没出大错。

  散伙的时候,张状元兢兢业业仍旧在低头誊抄,陆友和林如海若是先走,显得很不好意思。

  张豪抬头,催促他俩:“你们先走,省得你家夫人等着你吃饭,我这儿要半个来时辰,若是不写完,明日接不过来。”

  陆友和林如海从善如流,结伴离宫,走到宫门口,陆友面有难色向林如海开口:“如海啊,我想劳你帮我个忙?”

  同僚之间需要帮忙人之常情,陆友目前没像是贾雨村一般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况且他家底不厚,林如海愿意帮一帮。

  他这些同僚一个个当差认真踏实,将来没准都能升迁,多结交一番,若是以后自己偷懒,也能有人帮忙打掩护。

  林如海:“何事?陆大人不必如此客气。”

  陆友就把这几日他家遇到的难事和这位热心小同僚说了:“先前我家夫人想请个嬷嬷教养小女,无奈我们初到京中,人生地不熟,一只未曾物色到合适的,你在京中人脉广,可否行个方便。”

  宫里的嬷嬷,有点名气那些也是看人下菜,况且陆榜眼在京城人脉不丰,家里银钱有限,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嬷嬷。

  林如海当即应承:“此事包在小弟身上。”

  贾敏对这种事情一直热心,而且那两个小姑娘正是教养的要紧时候,合该好好找人教规矩,难得榜眼家对姑娘的教养这么有心。

  “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榜眼家娘子何不亲自与我说,保管几日就能找到合意的。”

  还真是舍近求远,若是榜眼家的奶奶打发个人来说一声,现在指不定都已经找到嬷嬷教得有模有样了!

  林如海想到陆家的状况,那些讲究的教养嬷嬷,不单看主家给的月钱,还会挑人家出生,有些商户要是名声不好,花大价钱也未必请得到,翰林在京中算不得大官,皇帝跟下的勋贵一抓一大把。

  林如海:“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找的,榜眼家又不是咱们这样的人家。”

  贾敏回首一笑:“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依着宁荣二府的人脉,想找个教养嬷嬷于贾敏而言不过举手之劳,不出三日就找到一个十分妥当的。

  这位嬷嬷要的月钱也不多,只是年岁大了,家里无儿无女,只需要今后归西有人料理后事,不拘隆重与否,买口棺材埋了就成。

  陆榜眼多养一口人,这点钱还出得起,把老嬷嬷接过去先用几日,见她还算妥当,只是人老了,模样长得也不如那些有点身份的嬷嬷。

  不过他们家又不是选美,能教规矩就成,两边都无异议,签下契书,诸事妥当,陆家了却一件心事,对林如海出手相助,感激不尽。

  日子平平淡淡过去五六日,那天林如海一早起来和往常一样去翰林院办公,贾敏在家中想来无数,慢吞吞磨到日头渐渐火辣才将爬起来梳妆。

  院子里洒扫的婆子们正在洒水,常安匆匆忙忙领着一个眼生的下人进来。

  “奶奶,南边家里来信了!”

  贾敏原本倚着窗懒洋洋看丫鬟婆子干活,常安这一嗓子,吓得她手里的团扇都掉了。

  她拢了拢头发,赶紧出去:“是谁的信!”

  常安道:“是太太的信。”

  贾敏接过来拆开信草草几眼,秀眉蹙起:“去把家里几个管事的娘子都叫来。”

  常安又问:“不想法子告诉大爷?”

  贾敏道:“现下我马上找人传话进去,你们大爷回来也是一样,赶紧将原先都预备好的东西装车,常安,你让常吉和秋明去码头预备船只!”

  林如海在宫内收到消息,立刻与上司告假出来,见姑苏送来的信,愁眉不展:“这是母亲的亲笔信,父亲肯定不好了!”

  贾敏又道:“我已经让人把东西预备上了,明儿你就去递折子请辞。”

  当世以孝道为重,听林如海说家中来信,父亲病重,侍讲大人就让林如海按照朝廷的规制上折子请辞告假。

  众人心中有数,若是林家老爷真有什么不好,林如海一去,怕是要耽搁两三年。

  但还是围过来安慰他。

  “如海你一路保重,令尊吉人必有天象。”

  “兴许见了你就会好,先前我祖母也病过一回,我回乡之后诚心侍奉,如今身体健朗。”

  林如海写了折子,从宫中出来,正好遇到工部尚书程大人乘着轿子进宫。

  “林小探花,你行色匆匆,要往何处去?”

  程大人见他面色不对,把人叫住。

  林如海心中有事,才看见程大人已经到跟前,赶紧作揖:“家父病重,下官已向朝中告假。”

  程大人也有古稀之数,枯瘦的手指攀在轿窗的红木框上,感叹道:

  “你一去不知几载,兴许下回进京,就见不得老头子我了。”

  作者有话说:

  这是今天的第一更!

  林爹,相信你的颜值,美男计,你可以的!

  36 第三十六章

  ◎“此去经年何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