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二十八章、“强抢民男”

  林如海差点被人掳走?!

  前面崔氏玩笑时说的榜下捉婿, 竟然大半夜里成真了?!

  姑嫂二人顾不得再看嫁衣上金线银线,齐声问那婆子:

  “可有受伤!”

  那婆子喘着粗气:“奶奶,我家男人说, 大老爷从马上跌下来,林姑爷摔了一跤, 二老爷磕到头, 东府大爷像是没什么大碍。”

  两人听完, 吓得腿脚发软, 贾敏紧紧握住嫂子的手,命令在场嬷嬷和丫鬟:“天太晚,莫要告诉母亲, 这样的大事,肯定惊动官府, 多派几个人出去探消息。”

  两人不敢声张, 又坐不住,悄悄从贾母荣禧堂出来, 移步到贾赦院子里等消息。

  过了子时,打探消息的人才见回来。

  “大奶奶、二奶奶,姑娘,大爷他们回来了, 林姑爷也在。”

  瞧来人禀报的神态,几人应该没真受重伤。

  崔氏和贾敏赶紧往书房那边去, 书房点着好几盏灯,进去的时候,贾赦、贾政还有林如海都在, 三人正在喝茶。

  贾赦没事人似的:“我没什么大事, 穿着衣裳带着帽, 只是衣裳蹭破了,二弟额上的包要三五日才能散,还有如海膝盖的伤处,怕是养十来日才能好呢!”

  崔氏仍旧心有余悸,捂着胸口:“哪里的贼人,竟是如此胆大包天!”

  贾赦又道:“官府也没头绪,天又黑,看不清来人。”

  今日是琼林宴,若说林如海和贾敬一起还能理解,怎的和贾赦他们遇上,贾敏也顾不得害羞,连忙问他:“你不是去琼林宴,怎会和哥哥们凑到一处。”

  林如海微笑答道:“我从宫里出来,兄长派小厮来说请我一聚,我跟着小厮走过一段,那贼人跟了一路。”

  贾政拿着化瘀伤的药捂着脑门,也说到:“那伙人不知我们在转角那处等他,还以为是个僻静地方,一动手就被我们发现,将人打跑。”

  他们这回也算是勇斗敌寇了,黑灯瞎火,还好那伙人想要留活口,不敢真的下重手,见林如海这边人多,赶紧甩开人就开溜。

  外面打更的敲过一回,三更天已到,贾赦瞧瞧黑不溜秋的天幕。

  “天色已晚,今夜就宿在客院,贼人又没抓到,万一路上再出事。”

  林如海当夜就宿在贾府外院客房,第二日天一亮,来不及给贾母请安,听说圣上指御医去给他看诊,他只能坐着车回快林家老宅。

  老御医是宫里常给贵人看诊那一位,太医院执牛耳之人,贾母她们平日请太医,劳动不得他。

  他看了林如海膝盖上的伤,长用一寸多,剐蹭所致,手肘处有几块淤青。

  膝盖上的伤处昨夜就上过药,林如海人又年轻,再养几日就能好。

  林如海见老御医这么大年纪还要亲自跑一趟,很不好意思:“只是擦伤,些许小恙,劳圣上挂念。”

  御医看过他的伤口,从药匣子里取出几瓶丸药和一小壶用白瓷葫芦罐装的药酒:“还好没伤到骨头,这几日不可碰水,结痂脱落就好了,淤青的地方,用药酒散淤。”

  御医提起笔想要开方子。

  林如海不想动不动就吃药,笑着推辞:“在下身子无大碍,安神药就不必劳动您了。”

  老御医眉头一皱,胡子一颤一颤,严肃极了:“还是让老头子开一副药,宫里面不好交代。”

  “辛苦您老人家了。”

  林如海过方子,头一张是正经药方,后面一页却写着“静养十日,足不出户”。

  老御医收起药枕头,话中似是有所指:“既然受伤,探花这几日就不必出门,好生将养。”

  林如海起身,拱手送客:“是,晚辈谨遵医嘱。”

  老太医一走,林如海看着他留下的药方,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是哪位在背后的提示。

  静养是其次,让他避祸才是真。

  他又仔细想了一回,虽然最近是高调,也不至于结下这种仇怨。

  黄尚书纵使仍旧不满,今后林如海入翰林院,他有的是法子给人穿小鞋,不会用如此愚笨且粗暴的做派。

  难不成是哪个本来对贾敏有意,却被自己截胡的人心有不甘?还是真有人看中自己面皮,要抢人?

  林如海想破脑袋,也没个方向,太医院那边送来安神药,林如海让人熬了,给家中睡眠不好的嬷嬷喝。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皇城之下,天色刚黑,就有强人抢劫探花郎,还把宁荣二府的两个袭爵勋贵都搅和进去。

  虽然贾赦和贾敬暂时在朝中没当差使,那些人敢抢人,就是对朝廷的藐视。

  圣上勃然大怒,蹊跷的是,却亲自见过大理寺卿,命大理寺暗中查访。

  大理寺卿随便一查,马上就有线索,但是比没线索还让他焦头烂额,敢做这种事情的人,果然非富即贵,圣上的意思,究竟是要查出来,还是不要查出来?

  当官真难!

  “下官已经查出些许眉目,说是一伙山匪,他们当家的有个女儿,那日游街看中探花郎长得好,想绑回去当女婿。”

  大理寺卿总算找到一个还能看的过去的名目,给探花当街被掳走找个替死鬼。

  圣上听完大理寺卿的回话,冷着眉眼问:“犯事的匪徒是大当家,还是二当家?”

  大理寺卿小腿肚子都在打转,舌头打结:“大、大当家。”

  这是何苦呢?圣上其实早就知道是谁做的荒唐事,非要大理寺编造一个名目出来,蒙混过关。

  大理寺的差使,真难当!

  这时兵部侍郎赶紧上前谏言道:“圣上,如此看来,咱们京中需要清剿匪患,都作乱到皇城根下了。”

  大臣们都给他台阶下,皇帝陛下满意点点头,同意兵部剿匪,此事就算翻篇。

  下朝之后,当今圣上风风火火就往勤政殿去,边走还边骂骂咧咧:“真是胡闹,能做这种事的,除了他,朕想不到旁人!”

  一进殿门,始作俑者已经跪在门边等着接受制裁。

  圣上怒急抬腿就是一脚,却在最后关头收了力气:“你真是长本事了?竟然想要掳走当朝探花,怎么,你还要榜下捉婿,想逼着他和谁成婚!?”

  跪着的人身穿四爪蟒袍,乃是当今圣上一母同胞的弟弟,太后娘娘的老来子,现下二十有三,圣上登基之后,加封为义忠王。

  义忠王被哥哥踢了一脚,心底并不服气,绷着脸,咬着后槽牙:“先前我听人说黄尚书家原本对这门亲事有意,臣弟只是成人之美。”

  圣上目光锐利如鹰,像是要把弟弟看穿,听他说的理由如此荒唐,怒斥:“胡闹!林探花婚期已定,你这么做是要害几家人?”

  义忠王一脸无所谓:“定婚就定了,大不了让黄尚书家女儿去给林探花做小。”

  看看他说的什么话,读的书竟是都被狗吃了?!

  皇帝陛下差点被这个亲弟弟气得当场晕过去,顺手抄起案台上的砚台往地上砸:

  “传朕口谕,义忠王身患时疫,闭门谢客,让太医院日日给王爷看诊!”

  义忠亲王起身告退:“微臣,谢圣上隆恩!”

  皇帝陛下喘了好几口气才缓过来。还好没叫他得逞,不然皇家的颜面往哪儿搁!

  “荒唐,真荒唐!”

  大公公小心翼翼上前,端过来一盏参茶:“先前义忠亲王当街纵马,被黄大人阻止,还被御史大人弹劾,看来如今王爷还记仇呢!”

  公公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在圣上身边好些年,也算看着义忠王长大,这些年小王爷脾气越来越怪。

  老公公就算自诩人精,也摸不准义忠王到底要什么,就说前儿义忠王妃的死,也是不明不白。

  他们当差的人心知肚明,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说到这件事,皇帝的脸色更加阴沉,义忠亲王原先的王妃去年中秋没了,母后不时就要念叨一回,让皇帝这个当哥哥的给义忠亲王指一门好亲事。

  似乎有那么一日,圣上是问过黄大人家儿女的婚配,尚书大人显然不想做这门亲,皇帝的不好勉强人家膝下唯一的女儿,怎么就传到他耳里?

  亲事的理由是小,义忠王记仇,想要报复黄家是真。

  皇帝头疼,脸色也差:“朕是提过一回,想把黄大人家女儿指去他府上,谁传出去的话?”

  大公公连忙自辩:“圣上,不是老奴,况且那日圣上只是随口一提,小的都不记得日子了,如何能传?”

  皇帝叹气:“万幸没闹出事,召忠顺郡王进宫,你去叫尚衣坊给昭华郡主送几匹布,就说朕的意思,让她在家中学女红。”

  京城里谁经常和义忠王私下混在一处,圣上心里门儿清。

  想不到还牵涉到郡王家,怪不得圣上气得眼睛都发红。

  “是。”

  公公赶紧退下,传圣上口谕,该送什么,就送什么。

  忠顺郡王被皇帝点名叫进来,听说那件事和自家女儿有关联,吓得一身冷汗。

  等他回到家中,女儿昭华郡主和郡王妃真看着宫里赏赐的料子,一脸的骄傲和欢喜。

  这娘俩还真把这些东西当赏赐了?!

  忠顺郡王一脸的恨铁不成钢,将女儿手上的一块料子劈手夺过,指着她就骂:

  “你啊!真是长个子不长心,今后莫要跟着那一位胡闹了!没准哪一日,全家都被你害死!”

  昭华郡主今年十三岁,自小长得乖巧可人,曾经养在太后膝下几年,深得太后喜爱,又和义忠王能玩在一处,所以圣上封她为昭华郡主。

  如此好听的封号,足见皇家对小郡主宠爱之情。

  本来今天宫里赏赐布料,昭华郡主正高兴,没来由就被骂,委屈的马上红着眼要哭:

  “父亲,女儿做错什么事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更新两章,这是第二更!!

  漂亮男孩子在外面也是很危险的!

  29 第二十九章

  ◎“娶媳妇真的累死宝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