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二十六章、“不好意思, 在下是

  承恩殿里出现了一个诡异的场景,旁人都在冥思苦相,或者埋头破题, 独独他一人,起身往后面去, 捧着一盏茶, 在那儿吃得香甜, 着实另类。

  尝尝桂花饼, 又吃一口马蹄糕,小公公看着忍不住皱眉,这生员年轻, 别不是哪家孩子跑错了地儿,把这当点心摊子了?

  皇帝陛下见林如海年轻, 举止更是透着几分孩子气, 和那些老气横秋的大臣们一比,朝气蓬勃。

  圣上指指面前的糕点, 笑道:“想是年轻嘴馋,把朕这盘给他,赏他一盏茶!”

  掌事公公亲自把圣上赏的点心和茶端过去。

  林如海接了,先放到一旁的桌子上, 隔着一个打点,远远的冲圣上作揖, 随后又继续吃点心喝茶。

  皇帝都要被他逗得笑出声:“他还真吃得痛快!”

  林如海吃饱喝足,净过手,回到座位上, 慢悠悠先把墨汁研够, 提笔写了几个字, 检查写字的毛笔没问题,又是提笔,一气成书,旁人是要起身吃点心,或是如厕也罢,仿佛殿中就只有他一人。

  皇帝前儿看他吃茶点的时候,觉着这年轻小会元有几分可爱,等他开始答题,沉着一张脸,到有几分能当官办事的样子。

  皇帝陛下就这么坐在台上,盯了林如海将近半个时辰,没想到这孩子竟是落笔如风,一刻不停,文思敏捷如此,令人惊叹,只半个时辰去,眼看就把文章写了大半。

  林如海答完试卷搁笔,马上就有公公来问,他可有答完。

  这是圣上要抽卷亲阅,来的就是刚刚送御赐点心的掌事公公。

  刚送点心的时候大公公还把林如海当个小孩儿,现下可更恭敬几分。莫不是圣上御赐点心的功劳,这小生员竟然答得这么快。

  会试的名次果然没有水分。

  林如海冲公公温和一笑:“墨迹未干,还请公公稍候。”

  掌事公公登时觉得如沐春风,动也不动就在林如海位置身边等了快两刻钟,眼看着墨迹干透,才小心翼翼卷起林如海的答卷,双手托起,恭恭敬敬呈给今上。

  今日评卷的大臣们互相使眼色,圣上看过的卷,若是满意,一定要取在前十,林如海前十是跑不了。

  不得不说,年轻加上相貌,天然就是一分优势,看圣上偏爱的架势,没准能捞个三甲。

  林如海也晓得自己名词多半不会差,前世林如海中探花那年,圣上赞过的答卷,那位考生直接就被点状元。

  皇帝看着小会元的答卷,边看边点头,林如海虽年轻,但言之有物,没有空谈,措辞得体,文风竟是十分老练。

  皇帝陛下很喜欢。

  只是又不好直接把话说太满,把林如海的答卷又递给几位大臣:“各位大人以为如何,朕觉得他毕竟年轻,写字差点笔力。”

  这意思很明显了,除去年轻笔力不够,圣上对这份答卷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几位大臣接过答卷一看,林如海字迹工整,所谓笔力不够,只是圣上随意诹的一个借口。

  不顾圣上确实没有偏爱错人,殿试上能交出这样的答卷,林如海着实是大才。

  且看现在殿中,还有些考生没有写完文章,方才林如海吃茶点他们看着,答卷的时候大臣们也看着。

  用杜子美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赞他,恰到好处。

  工部尚书资历最老,满头银发,脸上爬满皱纹,声音苍老:“启禀圣上,老臣以为,此文极佳,堪当榜首。”

  这时兵部尚书却不太赞同:“他太过年轻,举止未免浮躁。”

  林如海这样举止,若是再得状元,尾巴非翘到天上不可,既然是个人才,就别走错路,走科举清流出生,就不要动当天子宠臣的心思。

  户部尚书反驳:“谁人没有年轻过,总不能要人都像我们这样老气横秋。”

  礼部尚书黄大人也给林如海说好话:“臣也觉得此文极佳,林如海年纪轻轻,已是姑苏解元,今年会试的会员,何不凑一段佳话,况且若看文辞,此人将来必定能成为肱骨之才,圣上历来惜才如金。”

  吏部尚书摇头反对:“过犹不及,黄大人一片爱才之心,老臣觉着林如海的年纪,文采,莫不如点为探花,历来探花多有美誉,正好与他相宜。”

  负责考务的黄大人十分坚持:“陛下,若是有状元之才,何必点为探花,先前他得会元,也是下官力荐的。”

  吏部尚书直接点出来:“黄大人,林如海的恩师与你宗亲有旧,你惜才也要公私分明。”

  年纪最大的工部尚书,发现这二人越说越不对,连忙又道:“陛下,臣等只知评卷,余事不应谈。”

  皇帝陛下刚刚发现人才的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罢了,朕自有决断。”

  一干大臣见触犯天颜,不敢多话,又去阅其它答卷。

  最后成绩出来,林如海果然被点了探花,状元是江西人士,四十来岁,张豪;榜眼是徽州人士,今年正好五十岁,陆友;榜眼姑苏人士,林如海,年方十八。

  工部商户抱着手,眯着老花的眼,看着那一群生员的仿瓷昂,十分惋惜 :“啧啧啧,真真可惜喽,本是状元之才,却屈居探花之位。”

  户部尚书也喜欢林如海,先前他们会试判卷,他头一个看中的就是林如海的文章,脸上表情显然也不甘心:“若黄大人少说几句,兴许圣上就点了。”

  六部尚书都是老狐狸,谁都察觉到当时气氛诡异,所以工部尚书才赶紧打断话题,免得闹到最后,林如海连一个探花郎都捞不到。

  老尚书捏捏发疼的手肘,冷哼一声:“哼,你当他这些年在圣上跟前是吃素的,他若真想林如海当状元,便不会开口。”

  今年的状元可是江西人士呢!黄大人正好祖籍江西,真是赶巧了!

  那边司仪公公领着一溜儿小太监,把大红的三甲游街的吉服捧过来。

  承天殿石阶下,御前侍卫牵着三匹高头大马正等候金科三甲上马游街。

  六部尚书和圣上一起站在承天殿的高台上,户部尚书远远看着内侍给林如海换衣带冠,心里可惜:“不知这位新科探花,何处得罪他了。”

  工部的老大人眯眼一笑,指指天,又指地,压着嗓子:“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我不知……”

  户部尚书只得自我安慰:“不当状元也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若是抢了山西的状元,指不定今后在朝堂让被黄大人如何穿小鞋。

  状元郎微胖身材,榜眼又十分清瘦,四五十岁的人不能和十七八的林如海相比,人的眼睛总会紧着好看的东西,众人目光都落在林如海身上。

  工部老大人用手在眼前搭着凉棚挡光,指着林如海那边,故意大声笑道:“瞧瞧,衣裳也要靠人穿!真是个美探花哟!”

  皇帝陛下刚好走过来,听见老尚书夸林如海,朗声笑了。

  “这孩子,有大人当年的风范!”

  工部尚书慌忙摆手自谦:“圣上谬赞,臣当年可没他长得俊朗。”

  一席话逗得圣上哈哈大笑,为了活跃气氛,大臣们不管想笑还是不想笑的,也要跟着笑几声。

  户部尚书偷摸看礼部尚书黄大人的脸色,心底暗自发笑。

  纵使挣了个状元又如何,今日仍旧是探花惹眼,有些光芒,不是想抢就能抢的!

  且说荣国府中,一干女眷如坐针毡,东府那边的奶奶也带着贾珍等人过来荣国府,两家一处等消息。

  昨儿个贾母就没睡好,一大早就让东府那边开祠堂烧香。

  贾赦、贾政在宫门外等消息,而贾珍等年纪略小的,在府门外接应。

  林如海是今年的会元,无论如何,殿试名词都不会太差。

  但贾母反而安心不下来,一早起来就眉心突突直跳。

  “老太太,咱们家林姑爷中了探花!”

  “林姑爷中了探花!”

  报喜的人冲进来,一路跑一路叫喊着进内院。

  贾母激动的老泪纵横,双手合十冲着上天祷告:“我的老爷,你在天有灵,也能安心吧,我们家敏儿,嫁得探花郎了!阿弥陀佛……”

  贾代善走时,只有女儿的终身大事没有安置好,现在她给女儿找到一个好归宿,今后去到泉下,见到贾代善,也是无愧了。

  大喜之下,大家都被这等好消息,惊的愣住,几个老嬷嬷领着丫鬟们磕头道喜。

  贾母如梦初醒,催促两个媳妇:“还愣着作何,带你妹妹去看探花游街!”

  “都一起去,我也要去!”

  崔氏赶紧让管着车马的媳妇,去安排马车。

  “早备好车了,刚才不敢说,现在还真用得上。”

  贾母和贾敏乘一辆车,崔氏和王夫人一辆,东府里奶奶一辆,着急莽慌,往看状元游街的大道那边赶。

  贾敬没在三甲,名词还没传出来,况且京城中百姓凑热闹的,只关心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又得了探花。

  余下的皆不在意。

  游街有官府的人开道,专人牵马,道路两边的百姓皆仰着头看去,沿街不少铺面二层小楼上都有女眷半开着窗探出头来看。

  像是贾敏这等讲究人家,多半是悬着纱窗或者是窗花隔。

  “哎呀呀,今年的探花生得好俊俏!”

  那些行走在外的商户女子,或是烟花女子,见到探花郎穿着红袍,帽插宫花,比唱戏的油头粉面小生,清俊风雅,一颗心恨不得飞去和林如海同乘。

  人们欢呼一浪高过一浪,崔氏眼看林如海骑着高头大马,从远处一步一挪的过来。

  比起前面的状元和榜眼,林如海从刚刚上马新鲜劲儿过去以后,就有些心不在焉,只觉得人民吵得慌。

  落到看客眼中,小探花不笑的时候,眉头平添几分冷意,带着一股子仙气,骑着马往红尘中走一遭。

  崔氏见人过来,也不管下面的林如海能不能看到,轻轻推贾敏一下:

  “莫要只顾着脸红,冲着下面招一招手,兴许他看得见你!”

  见贾敏半日不曾动,眼看林如海骑着马就要走过,崔氏心急的拿起贾敏的手,挥了挥。

  那下面的林如海竟然像是感应到一样,也冲着她们所在的小楼扬起脸,微笑着挥了挥手,似乎在和窗花隔后面的人打招呼。

  “哎呦呦,小探花招手了,那上面是谁?”

  “肯定是家人,这还用猜!”

  贾母坐在圈椅上,看下面人声鼎沸,林如海少年英才,已经不会再旁的话,满口都是一个好字。

  “好好好!”

  林家的家仆一路从宫门外追着游街队伍过来,大家都被挤散了,只有常吉和常安还在一处。

  常安呆呆看着高头大马上的林如海,自己去年这时候,还在担忧大爷读书不用心,整日睡觉。

  想不到现在大爷竟是高中探花了!

  常安拉过常吉,凑在他耳朵边:“常吉,你掐一掐我,我怎么觉着自己像是在做梦一样。”

  常吉还真在常安的大腿上掐了一把,痛得常安眼眶泛光。

  常安忽而叹起气来:“真不是做梦……若是老爷太太都在京中就好了,这样热闹的场景,可惜他们见不着。”

  作者有话说:

  这是今天最后一更,谢谢大家的支持!爱你们,么么哒!

  我们林爹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哈哈哈哈哈哈哈!

  27 第二十七章

  ◎“林小探花,招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