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天眼神通,我有一双黄金瞳>第35章 出发去上京

谢了了冷哼了一声,转身进屋去了。

换好鞋子,夏鲁航才慢吞吞地走到饭桌前吃饭。

顺便把下周要去上京的事给谢会长说一遍。

“上京啊!上京好!周末我没什么事,我也跟你去!”

谢凡凡一听见他要去上京,马上就来了精神。

他一直奔走于南方和边境,很少去上京方向。

而且听说那边好吃的不少。

“我也没去过上京,我也想去。”

谢了了也跟着凑起了热闹。

“你们去可以,但是不能影响小航!听见了没有!”

谢会长难得觉得谢凡凡和谢了了能统一口径地想去一个地方,也就答应了下来。

反正他们平时也有自己的工作,谢会长已经习惯了。

本来决定好的行程,因为又加了两个人,连动车都改成飞机。

而且还是头等舱。

时间也从周五的清晨第一班高铁,改成了周四下午六点的飞机。

连原本的商务酒店都改成了五星酒店的套件。

还单独给霍世昌定了一间。

周四下午还不到四点,夏鲁航就请了短假,拖着行李箱去了机场。

谢家姐弟和霍世昌已经在机场等他半个小时了。

见到姗姗来迟的夏鲁航,才去办理登机牌。

夏鲁航第一次坐飞机,在座位上坐立不安的有些紧张。

还是谢凡凡给他讲了好几个笑话,他才舒缓了自己紧张的情绪。

飞机持续升高,没入了云层。

平稳以后,夏鲁航一放松,居然睡着了。

谢了了悄悄地把毯子给他盖在身上,自己才解开安全带活动活动筋骨。

不过这一幕被霍世昌看在眼里。

他对着坐在前面傻不拉几的谢凡凡说了几句话。

等谢了了回来的时候,发现两个人都用奇怪的目光看着她。

“我脸上有东西吗?看我做什么?”

两个人均是摇头,把头撇到一边不再说话。

大约一个半小时,飞机终于落地了。

故宫的工作人员在机场就把霍世昌直接走去参加接风宴。

三个年轻人也回到酒店把东西放好,报了平安后,转到了快半夜才回到酒店。

夏鲁航喝了点酒,回到酒店连澡都没洗直接就睡了。

一觉睡到第二天霍世昌来敲门。

车也直接就来车把霍世昌和夏鲁航接走了。

只留下谢凡凡和谢了了两个人在套间里大眼瞪小眼。

“要不,咱们去古玩街逛逛?”

上京是几朝古都,好多老一辈的人都是皇亲国戚。

家里有不少好宝贝。

偶尔能遇见几个拿出来销售的,就看自己的眼力好不好了。

两人一拍即合,换了衣服就出门去了。

那边的文物展上,请来了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

甚至出动了部队的人来维持会场的秩序。

夏鲁航跟在霍世昌的身后也不敢乱走,只能霍世昌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看着不少国外回流来的宝贝。

它们历经了几十年的漂泊,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夏鲁航心中也泛起了涟漪。

还有一部分是各地的出土文物,有些修补的痕迹明显,有些还有些残破。

霍世昌看着这些文物,心里有些酸楚。

“老了!老了啊!这要是在我手里,一定修复得更加完美!”

在他那个年代,这双手,修复的不止是文物,而是华夏五千年的历史。

如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周遭都是些年轻人,并不认识霍世昌是谁。

只是见到一个白发苍苍,穿着复古的中山装。

周围也就夏鲁航一个人跟随。

多少都有点鄙夷。

“这从哪来的老头,还真是会说大话!”

几个年轻人小声的讨论着,虽然听不见声音,但是夏鲁航靠着嘴型,也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不过夏鲁航觉得他们太煞风景,影响了自己对文物的探索。

索性就引着霍世昌去别的地方转一转。

这些东西在他的眼里,只有微弱的金点点,都冒不出光晕!

还不如去另外一边,看看那些舶来文物。

“干爹,手艺不好咱们就不看了。

去那边吧!那边看起来都是些有气韵的人,应该能和干爹聊上几句。”

对面的展厅里,都是些和霍世昌年龄差不多的老者。

估计也是从事过文物修复工作的,这会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围着他们。

其中有个人时不时地看着这边,似乎是想确认什么。

霍世昌点点头,跟着夏鲁航去了对面。

他们越走越近,中年男人看了霍世昌半天,终于开口道:“霍老师?

是霍老师吧!”

夏鲁航顺着声音看去,男人带着金丝眼镜,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头上有一些灰白色头发。

身边围了一群年轻人,看上去似乎是他的学生。

“瞧我这脑子,人老了,连人都认不得了!”

霍世昌睁着眼睛,努力地想把眼前的人和记忆里的那些学生对上号。

但是看了好久,也没想起来这个中年男人是谁。

“霍老师不记得我也正常,大约快二十年前,我在京大听过您的一节课。

当时觉得受益良多,后来也从事了相关的职业,只可惜没能学到老师的手艺,真是可惜了。”

“对了,我叫戴耀辉,当时您还给我出了道题,不知老师可有印象?”

戴耀辉虽然说话带着敬语,但是脸上没有恭敬的态度。

尤其是那个笑容,怎么看都有些假。

“戴耀辉,戴耀辉?”

霍世昌把这个名字念了好几遍,才从记忆深处回想起一个瘦小的男孩。

当时他受邀在京大讲课,下课后就有一个小男孩一直跟着他。

希望他能够收他为徒。

其实做文物修复的,眼力是一方面,还要手巧、心细、有耐心。

霍世昌也想考验一下眼前的年轻人。

就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霍世昌撕碎了一张宣纸,让他在一个月以内把宣纸拼凑好,无论用什么方式方法,一定要看不出痕迹。

那时的戴耀辉捡起一地的宣纸,真就开始了拼凑。

可是不管他请教了多少老师、教授,依然做不到不留痕迹。

一月之期转瞬即逝,戴耀辉带着拼凑的乱七八糟的宣纸敲响了霍世昌办公室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