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和宿敌成亲以后>第2章 婚约

  长阳殿是皇室宴请宾客之所,后殿与偏殿分别供皇家与臣工休憩更衣,奚砚跟谢墨步入后殿时,小太监们已然手脚麻利地布置好了一切,香炉里放了一大把苏合香,缥缈的烟雾穿梭在垂下来的明黄色帷幔之中,勾了个缱绻的圈,绕到奚砚鼻端。

  他伸出手指将它们打散了。

  谢墨坐下的时候正巧捕捉到他的小动作,笑了:“奚大人不喜熏香的习惯十年如一日啊。”

  奚砚收回手,两人说是商谈北戎之事,开口却都是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他问:“今次宴会,为什么陛下不在?”

  谢墨看上去一点都不意外他会问自己这个问题:“陛下偶感风寒,本王心疼陛下龙体,就让他在寝殿内好生休息,此等小事,就代陛下出席了。”

  奚砚并不认同:“陛下已然是十一岁的少年,不是一岁的幼子,风寒而已,在此等场合,他身为一国之君不出面,列位臣工如何想?北戎来使又如何想?”

  谢墨避开他锋利的目光,转而端起刚刚倒好的茶水:“谁知道呢,这些话奚大人该去同陛下讲,也不知道是谁惯得陛下如此娇气。奚大人啊,你是陛下之师,此等育儿之事实在不必与本王商谈。”

  他轻描淡写的模样着实令人生气,谢墨呷了口茶,甘甜醇厚的茶香味儿在唇齿间漫开,他指了指一旁的空座。

  “坐吧,奚大人病体初愈,实在不宜劳累,也不适合这般动气。”

  奚砚皮笑肉不笑:“摄政王好眼力,怎就看出我动气了。再者而言,我在摄政王面前动的气,还少么?”

  谢墨不答,他便走过去坐下,许是在风雪里走得久了,他靠近的时候谢墨甚至还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意。

  静默半晌,是一场无声的对峙,奚砚动了动手指,端起茶杯抿了口,语气也和缓了些。

  “天子年幼,摄政王只手遮天,大权独揽。今次陛下在与不在,都改变不了这个人尽皆知的事实。”

  谢墨差点儿呛住:“奚大人的意思是本王故意让陛下不露面,以在北戎面前长自己的威风?”

  奚砚不置可否,续道:“臣只是一介布衣,纵然官拜丞相之位,臣子终究是臣子。文官罢了,没兵没权,所能做的事全都在三尺案牍之上,教天子能做仁君、行正道,便是臣毕生所求。至于其他的,摄政王不必觉得臣是什么了不得的威胁。”

  谢墨这次是真的笑了:“本王听明白了。”

  他一向坐没坐样,懒散惯了,短期内装装样子倒无妨,时间一久便原形毕露,手肘撑在两人之间的桌几上,目光垂落,盯住奚砚肩头的那只白鹤。

  “奚大人是觉得,本王今日先以陛下龙体有恙为由,不让陛下出面,从而方便与北戎来使相商做戏,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提出要将你带回北戎,本王再顺水推舟送走你。”

  “北戎之地较之上京城可苦寒多了,且不说你在北戎会过什么样的日子。但说这半年,上京城的风云变幻,你奚砚远在天边,手再长都伸不进来,也护不住你想护住的年幼天子。”谢墨说了长长的一串,一点停顿都没有,末了挑了下眉,反问道,“是不是?”

  奚砚侧首看了他一眼,没说别的,却与方才的态度截然不同,算是默认。

  谢墨坐了回去,似笑非笑道:“奚大人,我们无论如何也算是多年故交,你这么想我,我很生气也很伤心啊。”

  奚砚眼睫颤了颤,冷声道:“臣与摄政王没什么故交。”

  谢墨眼神渐冷,扔回去了一个没什么情绪的“哦”。

  奚砚的侧脸线条僵直,透露出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就像凝结在极寒之地的坚冰,谢墨有时候觉得,这人同自己吵吵架反倒挺好,起码能让他剖开这块冰层,看到里面燃烧的熊熊火种。

  他食指中指并拢,在桌面上敲了敲。

  “所以,奚大人眼下如何想?”

  奚砚不答反问:“真的是摄政王想送我走?”

  “你方才不是自己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么?”

  “可你不是否认了吗?”

  谢墨静静地盯着他,忽然叫了他的名字:“奚砚,你方才说话的语气很和缓,我记得你很久没跟我这么讲话了。”

  奚砚沉默半晌,叹了口气:“我知道了。”

  茶杯从他骨节分明的手指中滑落在案几上,“嗒”一声响,谢墨不动声色地看着他起身,那只白鹤随着他的动作愈发展翅,蓦地,奚砚转过身来,眼睛垂落在谢墨身上,无端生出一股压迫之感。

  谢墨挺了挺腰杆。

  “王爷,先帝在位三年便匆匆离世,驾崩时不过二十八岁,眼下他的死,本就是大雍一大悬案。而先帝弥留之际见过的人,只有你我。”奚砚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而我,是他从小到大的侍读,情谊匪浅。”

  谢墨的笑容一点一点敛尽了。

  先帝谢栩,登基不过三年便撒手人寰,享年二十八岁。他过二十八岁万寿节的时候身体依旧硬朗,可在那年入夏时节的傍晚突然吐血,从此身体状况急转直下,连太医都没有办法,眼瞧着日薄西山,最终驾崩于乾安殿。

  而他生前与谢墨之间的兄弟感情并不亲厚,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可弥留之际,除了将时年八岁的儿子托付给自小陪伴自己的侍读奚砚奚丞相之外,他只召了谢墨一个人。

  此后,朝堂内外多了一个摄政王,众臣哗然,关于先帝之死与谢墨有关的风言风语也不胫而走。

  摄政王做了三年,谢墨性子又横冲直撞、我行我素,本就树敌不少,奈何传言不足为信,仇家一直苦于找不到他迫害先帝的证据,只能咬紧牙关低下头,但私下里关于这件事的调查从未间断。

  谢墨走到奚砚面前,两个人靠得极近,奚砚都能看清楚他那双蓝色瞳仁里压制不住的滔天怒火。

  可他还是要说完:“你信不信,你现在急匆匆送我出去,我前脚出了大雍边境线,后脚就会有人将你这摄政王之位是如何得来的细节告诉列位臣工。”

  谢墨的手掌抬起,虚虚地在奚砚后脖颈处流连,似乎在筹谋着从哪里下手,才能将它毫不留情地捏断捏碎。

  “你威胁我?”

  “没办法啊。”奚砚勾起唇角毫不客气地笑了笑,“摄政王手眼通天,我不过想自保罢了。当然,如果王爷不送我走,什么都不会发生。我留在京城,对你、对我都好,若走,那便是两败俱伤。”

  “你觉得本王怕你将所谓细节给那帮朝臣?”

  “怕不怕的,看王爷现在的反应就知道了。”奚砚一瞬不瞬地看着他,忽然放缓了语气,“你还记得么,王爷。我早就告诉过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你当时不是不怕么,怎么现在这么愤怒?”

  谢墨那只即将扣在他喉结上的手蓦地顿住。

  奚砚别开目光,往后稍稍撤了一步,拉开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谢墨的手还停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奚砚看着他的手指,抬起手掌压住他的腕子,带着不容推拒的力道将其按了下去。

  “王爷,现在还想送我走么?”

  谢墨垂在身侧的手指勾了勾,从嗓子里发出一声冷笑:“奚砚,你这些主意是什么时候拿的?”

  “刚刚。”奚砚实诚答道,“摸不清楚王爷的打算,只能按照最坏的结果来了。毕竟你也知道的,那些细节一旦放出,没人会追究真假。铺天盖地的流言与欲加之罪的证词自会撼动你的摄政王地位,这可不是我小小一个帝师能够做到的事,王爷,莫因小失大啊。”

  谢墨神色阴暗地看着他:“你果然还是很会算计我。”

  奚砚笑了笑:“算计来算计去的,你我这些年还少么?”

  “行,不就是不想走么。本王如你所愿。”

  一股恶劣的情绪在心头迅速蔓延,谢墨蓦地垂下头,将唇凑近奚砚冰凉的耳廓,在他下意识想要躲开之前,右手准确无误地钳住了他的腰身。

  “你的腰都比你的心要软。”谢墨道,“希望奚大人不要后悔用这种方式和我站在了一条船上。”

  奚砚强撑着让自己不要在意腰间传来的触感,那触感仿佛自己是一只待宰羔羊,屠刀就握在谢墨的手掌里。

  “我没有和你站在一条船上。”

  “有的,你自己说的,既然这件事情对你、对我都好,那我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人。”谢墨拍了拍他的后腰,“记着,别后悔啊。”

  两人回到正殿的时候,北戎来使依旧跪在那里没有起来。

  嘈杂又小声的议论如同盛夏里恼人的蚊虫,谢墨往椅子里一窝,手指张开拂在额头,奚砚神色自如,路过来使的时候目光一错不错,顶着众人或担忧或幸灾乐祸的眼神一撩衣袍坐下了。

  他挺直脊梁,端起杯子喝了口已经被换过的热茶。

  “同奚大人说话久了些,来使勿怪。”谢墨并起二指戳在太阳穴,动作像是很苦恼,但唇角的弧度实在很恶劣,“跪久了膝盖疼,快起来吧。”

  “恳请摄政王允准奚大人同臣归境。”来使恳切道,“半年而已,半年一过,下官必定将奚大人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奚砚被他的说法逗到,轻蔑地一声笑。

  他十拿九稳地转头冲谢墨递了个眼神,谢墨手指在额角上轻轻搓动,蓦地站了起来。

  他每一步台阶都走得很稳,让台下的人愈发摸不清楚他的想法。

  他站在北戎来使面前,亲自俯身,将他从地上托了起来。

  来使欣然道:“王爷……”

  “来使此心之诚,日月昭昭、天地可鉴。本王亦甚是感动。”谢墨瞟了一眼一旁的奚砚,奚砚坦然回望。

  “只是奚大人他实在不方便与你同归北戎。”

  来使眼中划过一丝错愕,他看着谢墨脸上真切的、不忍心让奚砚走的神情,下意识喃喃:“王爷……”

  都说摄政王和丞相打得水深火热,现在有个大好机会,怎么谢墨反倒舍不得了?

  “奚大人不仅是我大雍帝师,有年幼天子待他培育;亦是大雍丞相,国之栋梁,有繁重国务待他处理。焉有半年不在大雍之理?”

  来使匆匆道:“时间可以再行商讨……”

  谢墨深呼吸一口气,几乎迫不及待地想要说出接下来的话。

  “其实若只有这些倒也还则罢了。”谢墨看向奚砚的那一瞬,那眼里的情愫几乎要将奚砚钉死在那里。

  奚砚顿觉不对劲。

  可已经来不及。

  谢墨当着列位臣工、北戎来使的面,朗声道:“奚大人他,更与本王有缔结秦晋之好的契约,乃是婚书已下、尚未过门的摄政王妃!”

  【作者有话说】

  奚砚: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