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粥天下周天子>第323章 西仓

见众人都有些疑惑,郭壹也没法跟他们解释。毕竟工业化政权对农业化政权的打击那是高维度对低维度的降维打击,哪怕是最原始的工业化文明,只要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那也不是农业化的农耕文明政权所能抵抗得了的。当下便继续说道:“火器的威力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并不会怀疑,所以我们全员火器化的新军,再加上半火器化的义军,对上这天下的所有军队,都是具有碾压性质的优胜之处!在我军火器威力之下,只要我军战略战术得当,那么契丹贼无论来多少军队,都是不堪一击的,这一点大家可以在以后与契丹贼的战斗中看到。如果契丹贼都挡不住我们的打击,那么其它诸侯藩镇割据势力,还有哪一个可以抵挡住我们的打击?”

郭壹这么一说,众人不觉点头。火器的威力他们是都见过了,当初郭壹不过带领义军中的工匠造了二三十门小炮便将杜重威数万大军击溃,现在他们义军——新军也是义军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火炮更多,火枪在新军里人手一支,而且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训练,又进行过多次拉练和实弹演习,并预设过成百上千的突发情况,如果这样还不能打赢契丹贼,那他们可真算是无能到家了!

郭壹随后又把自己制定的作战计划读了一遍,读完便看着众人说道:“大家讨论一下,看看我拟定的作战方案有何不妥,还有什么漏洞?”

众人随即便纷纷议论起来,也有三五成群的进行小范围讨论的。大家议论了一会儿,便开始提出各自的想法,并提出一些问题。郭壹一边做出解答,一边做着笔记,补充完善自己的方案。

会议持续开了大半天,方才做出结论。仍然是根据郭壹的作战方案,大家做出了更为细致完善的补充。随后散会,各部主官回到自己部队,开始按要求做准备。

郭壹看着众人离开,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那支让自己付出二十余年岁月的军队里。但一想到在这个开始熟悉但却又十分陌生的时代,他掌握的力量是一支完全从零基础开始的军队,而敌人则几乎是全天下大大小小的势力。便是刘知远那边,也只能算是半个盟友,而不能完全信任。毕竟刘知远所建立的后汉政权,在他逝后继位的刘承佑便挥起了屠刀,砍向了他们这些刘知远打天下的老班底,到那时双方肯定又要刀枪相见,不分个你死我活不会罢休。

部队用过午膳,便开始出发。继续沿着山间崎岖不平的的山路行进,日头还未东山便停下来安营扎寨,用过晚膳便开始就寝。子夜一过,全军便又开始起程,继续赶路。黎明时分到达一处山坳,便又隐蔽起来宿营。此后几天都是昼伏夜出,天色将亮未亮之际便要停下来安营扎寨,黄昏之时便又开始出发。

一连赶了几天山路,在第五天的拂晓时分终于出了大山,看到一片丘陵地带。随后便有先遣人员过来带领各部队分别在丘陵之间的谷地里安下营寨,歇了一天在夜色来临时又开始出发,此时对全体官兵要求得更加严格,当真是人衔枚马勒口,除了行进时的脚步声、牲口轻微的喘息声,几乎便听到异样声音。但不时有栖息的鸟儿受惊飞过,各种野兽的惊蹿,这是大军行进时最避免不了的破绽。如有军事常识的人看到,便会凭此而得出附近有军队行进,甚至一些老手还能判断出大致的兵力人数。

但此时的郭壹已经下令,全速前进而不必理会其余任何事情。因为他们即将进入契丹人管辖的地盘,此时需要的是速度,只要跑得快,便是被契丹人发现了也已经无关紧要了。

一万新军、两万义军,再加上几乎成倍的马匹,使得这支队伍气势磅礴,极为凶悍。

大军在夜色中急促突进,一直走了一夜,又在天色将亮时进入一处河谷地带。全军安下营寨后,郭壹召集各部队长开了个小会,询问了一下各部队状况,是否有掉队的生病的,有的话怎么处理。等听到大家处理得当,并没有什么不妥方才放心,便散会让大家回去,安抚好部队,准备明后天的行军。

这种长途行军,除了新军做过类似训练外,配合作战的义军部队以前是完全没有进行过;此次选调过来,和新军配合,也跟着新军做了一些。如果没有这些训练,估计义军那边就会出现炸营、哗变之类的意外来。这是所有旧军队的通病,义军虽然好一点,但也只是稍好一点而已,比起新军来还是要差上一些。具体表现就是掉队人员较多,因长途行军而发生的扭伤等意外状况也比较多。好在事先做了周密安排,有收容队收容掉队人员,更有伤病营收容伤病员,给予周到的医治和看护。

白天仍然是严密警戒,除了少数岗哨外,全军人员不出营帐。等到夜色降临,又开始出发。

昼伏夜出的状况持续了两夜,大军终于停了下来,在一片河网地带、草长几与人高的偏僻之处驻扎下来。

李成孝带着几个骑兵秘密出营,直到夜色降临,领着改装蒙面的吴国成、祁宜泽两人来见郭壹。

郭壹见两人取下蒙面巾后,额头上全是汗水,急忙让坐,又让人倒茶。几人喝了一碗茶水,方才缓了过来一般,随后便向郭壹禀报他们带来的情报。因为他们是带着手下出来给契丹骑兵放牧牛羊,所以才能抽出时间来这边,与郭壹等人匆匆忙忙交谈一会儿后,李成孝就要把他们送走,却又被郭壹喊住。

郭壹将记下来的情报又细细过了一遍,觉得便是有什么意外,也不能阻挡此次义军对契丹转运物资的枢纽西仓的攻击,便告诉将领们仍按之前拟定的作战方案执行。随后又带着十来名亲兵,改换了契丹汉军装束后,便和李成孝、吴国成、祁宜泽他们一块儿秘密出营,直往西北面驰去。

一行人由吴国成和祁宜泽两人带路,绕过曲曲折折的河流,又在大草原上奔驰一会儿,来到一片扎着帐篷的草原,由吴国成、祁宜泽两人带领着他们混进了契丹西京道汉军的放牧队伍之中。在这里混了一会儿,便由祁宜泽带着部下赶着牛羊往西边而去,吴国成则带着郭壹、李成孝等人,悄悄地往北而去。

几人纵马奔驰,不多时来到一片草原上的丛林地带,这里不但林深草密,还有两条河流在此汇合,而在河口不远的西北角稍高的地方,则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帐篷。这些帐篷座座高大,周围则另有三座营帐,分别驻扎着三千余契丹精锐马军。

郭壹等人则下了马,将坐骑牵到丛林中隐藏起来,一行人则走到丛林边的高坡上,伏在深深的草丛里,往那座由无数座帐篷结成的营地观看。

郭壹从亲兵手中接过一个小本子和铅笔,观看一会儿,便在小本子上写写划划,记录着他所观察到的情况。

观看了一会儿,却见从西边驰来几骑快马,马上骑手全是契丹人装束,边驰边朝营门口的契丹哨兵大喊,随后便直接驰入营中。

郭壹轻轻问道:“吴伯父,可以判断出那些人的来历吗?”

吴国成想了一下摇摇头道:“无法判断。这些天来各地来这里的契丹人很多,多是押送物资粮草的,但具体是哪里来的、要运送什么物资过来,无法从其装束上看出来。”

郭壹接着问道:“可以打听出来吗?”

吴国成摇摇头道:“这个也很难。我们是汉军,在契丹人眼里就是他们的奴才,只配给他们看家护院放牧牛羊,便是稍微重要的军政事务,也根本不会和我们说。若是打仗,不需要我们的时候,便把我们扔到一边不管,需要我们的时候,便是拿我们当替死鬼、挡箭牌。”说完这些,看了郭壹一眼,心想莫非这事很重要?心念一转,便轻轻说道,“若是想要这个消息,我可以去打探一下,不过是真不知道能不能打探出来。”

郭壹回头看着他问道:“有危险吗?”

吴国成笑了笑满不在乎地说道:“在契丹人手下做事,什么时候都有危险,他们是根本不把咱们汉人当人看,连他们的牛羊都比不上,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杀就杀。要不然流落在契丹贼这里的汉人也不会千方百计的想要逃到中原去了!”说到这里又咬牙切齿地骂道,“契丹贼就是贼寇,别看他立了国,其实就是一窝胡匪学了点咱们汉人的一点皮毛,便觉得了不起了,他根子上还是个鼠目寸光的小贼寇!”

郭壹也笑了起来:“对!契丹贼契丹贼,它就是个贼,成不了大气候的!”接着又问道,“咱们沿着这营帐周围转一圈如何?”

吴国成点点头道:“这倒可以。因为这里的汉军干的就是这种苦差事,巡营了哨,放牧牛羊等等,咱们可以伪装成巡查大营周边的汉军,便是遇到了契丹贼也有的是理由和他扯。”

说做就做,一行人随即便下了草坡,来到丛林里,牵马走出,随即上马,沿着大营周边转了一圈。中间虽然遇到了一些汉军和契丹人,但并未引起他们的注意。毕竟像他们这样的十来个人的汉军巡逻小队,还有好多支。

将契丹人在这里设置的所谓“西仓”周围转了个遍,没有遇到任何意外情况,郭壹一行便无惊无险地离开。

他们来时是从这西仓的东南方向过来的,离开时却往北走了一段,然后再往南走。

这一带虽说是一大片草原,但毕竟还不是北方那种一望无际的被后世称之为蒙古高原的大草原,只是接近北方大草原而又靠近太行山等山脉,夹在数个山脉之间的一个山谷盆地型草原。郭壹见这里有距山不远,又是平原地带,而且有数条河流,若在一千多年后,想必也会是哪个繁华的二三线城市,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会是哪里,便不再去费那个脑筋了。

众人一路疾驰,来到一处高坡上,勒马而立,朝四周观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真如敕勒川歌中所唱。再朝西北方向看去,那连绵不绝的帐篷所组成的西仓,已经成了隐隐约约的趴在地平线上的一条灰白色的布条似的了。郭壹微微一笑,心说明天这无数的物资粮草或许就要成为义军的战利品了,不知耶律德光得到这个消息会做何感想。

众人驰下高坡,郭壹等人便与吴国成告辞。看着吴国成一行远去,逐渐隐没在草原上长草之中,便也勒转马头,朝义军宿营方向赶去。

众人一路疾驰,连续赶了小半个时辰的路,眼看距义军营地还有二十多里路程时,方才换马,在草原上缓缓而驰。

他们一边赶路,一边朝周围观察着。郭壹一行不但带着武器,还带了几具望远镜,此时都拿了出来,挂在颈上,不时朝四周了望。

蓦然间,郭壹似乎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声音,不由得朝声音传来方向望去,却什么也没看到。再凝神细听时,却又听不到了。他有些疑惑地眨了眨眼睛,又仔细听了听,仍然未能听到,便转头询问:“你们可曾听到那边传来什么声音了吗?”

大家看了看,又朝东方了望,细听一下,又都摇了摇头。

郭壹朝四周观察一下,见南边有处隆起处,便策马朝那边驰去。众人不明所以,也急忙跟上。

李成孝急忙追上郭壹问道:“怎么了?”

郭壹驰上高处,朝东边看去,扬鞭指去:“那边有异常响动。”

众人一惊,随即都朝东方看去,又都仔细凝神细听,却仍然未曾听到任何响动。

郭壹举起望远镜朝东边看去,看了一会儿,又放下来,直接用裸视观察。却见东边隐隐有烟尘扬起似的,不注意还真的看不到。

此时一个少年亲兵小声说道:“看到了看到了……那边……是有骑兵……好像是有人在逃有人在追……”

李成孝急忙举起望远镜观看,这回终于看到了。

果然如那亲兵所说,确实是两队骑兵在疾驰,只不过是前面的骑手在拼命打马疾驰,似乎是在逃命;而后面的则扬着弯刀,狠命地追赶。前面逃命的只有五六骑,后面追杀的倒有二十来骑,明显是以多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