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粥天下周天子>第308章 迁移

三百来人的队伍跑出了院子,跑出了新南寨,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路小跑着。随着队伍逐渐跑到山下那稍微平直一些的山路上,速度便逐渐加快。

天色越来越亮,日头也缓慢的从东边山峰的间隙中露出来。早起的鸟儿、野兽,在路边的深山老林中鸣叫着,嘶叫着,但随着整齐如一的跑步声,瞬间消失。队伍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所有人还都能跟得上,并没有任何人掉队。

也不知跑了多久,队伍开始往一条并不陡峭的小山包上跑去,沿着小山包的山顶绕了一圈,方开始下山,随后沿着原路返回。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呼吸急促,更有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队伍中那些有经验的带队长官,开始大声提醒着,注意呼吸和双腿抬起的高度和节奏频率。

队伍中这时已经有人掉队,随后便被在队伍最后的几个老兵带着跑。他们是特意安排在最后的,就是要收容掉队者。不过现在看来还好,虽然有掉队的,但并不多,而且掉队了,在老兵们的带领下,还能咬着牙关坚持着继续跟着跑。

等到跑回营地大院,三百来人队伍只剩下二百来人了,其余一百来人都掉队了。郭壹便命几个老兵带着这些先跑回来的在院子中继续活动,他则站在营房大门外,朝门外往山下蜿蜒的路上看去。

陆陆续续的有人跑回来,正想要找个地方坐下来歇上一歇,便被老兵们喝令在院子中活动。等到全部人员完全返回,已经是约半个小时以后了。

许多落后掉队的,在看到郭壹如标竿一般笔直地站在营房门口的身影,都有些羞愧。

按郭家的算法,郭壹现在年龄只有十二岁,但身高已经相当于他来这个世界之前的那个身高了。但现在他不管怎么算,这具身体的年龄都才只有十几岁,那男孩子生育晚,结束发育也晚,俗话说“二十三还窜一窜”,就是说男生直到二十来岁还在发育,而女孩子则在十六七岁就有可能结束了发育期,身高不再增长了。那么郭壹现在的身高大概在一米七六左右,真要再过几年,他的身高肯定能超过一米八。而他这个身高便是在原来的世界也算是中上等个头,现在就更不用说。而从义军里挑选过来的这些新兵,个个身材都不差,平均身高在一米七以上,但真比郭壹高的并不多,但问题是……这些人几乎都知道,他们的这位统领……年龄却是最小的,哪怕把那些孤儿都算上,郭壹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无疑却是本领最大的一个。

随后郭壹便转回院里,与大家一块儿继续活动着身体,之后又练了一会儿队伍,便各自整队点评了几句,郭壹并未讲话,便各自带回,准备用早餐。

早餐之后,上午先上了一会儿文化课,由郭壹亲自主讲。他的课就是思想课政治课,讲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目的就是培养这些新兵的自豪感和归属心,以图以此来增加其凝聚力。

之后便仍然是严苛的队列训练,但并不是练齐步、正步那些队列行动姿势,而是站军姿。

三百来人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齐齐列队以立正姿势站立在平整的院中空地上,而郭壹则面对着他们,保持着与之一样的姿势,一动不动地站立着。

旁边则有一个老兵抱着甜瓜大的闹钟看着时间,直到一个半小时之后,方才停止这种军姿训练。

下午则开始进行各种战术动作训练,而这些战术动作是郭壹将他所会的根据这时代的军队特点,以及他现在能给这支营级军队能配备的武器,用了很多时间才做好的规划。

另外还有爬山、攀岩、骑术训练、游泳潜水甚至滑雪,以及其它战术动作。

之后又将已经准备好的新武器,单发栓动步枪——就是打一发子弹需要拉一下枪栓的那种步枪,而不是应付太原留守府的那种火绳式原始火枪,每两人发了一支。然后每人每天开始训练适应这种步枪的作战技能。另外让工坊做了许多手榴弹的练习弹,每人每天不但多了个投弹练习,更多的时间也要去练习步枪射击技能。

而郭壹也挑选了其中文化技能最高的四十来人,来做这支新型轻步兵的火力支援分队——炮兵分队的组成。这时候让工匠做出来的火炮,即不是交给太原留守府的那种傻大黑粗的原始火炮,也不是郭壹最开始给义军制作出来的那种原始火箭弹、原始小炮,而是与现代军队中所使用的小型迫击炮已无二致的八二迫击炮了。

虽然这些枪炮已与现代军队最初所使用的那些枪炮无异了,但还是有些内在的差别的,那就是现代军队所使用的枪炮其所使用的装药全是化学类工业产品,而他这些枪炮则使用的是极限压榨类黑火药,其威力自然是比不上现代的军工制造。这也是在现在的条件下,郭壹所能想到、而且能很方便的制作出来的。用化学类军工制成品,则要复杂得多,而且也没那些条件和设备。当然如果义军在太行山北麓的工业基地建成,那就有可能开始制作一些新式发射药、爆破药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枪炮射击、投弹以及相关的战术训练,郭壹又带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弹打靶,进而开始实兵实弹演习。若是在郭壹原来的那个世界中,军队的训练根本没有这么高的强度,但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这样训练强度,其适应性极其可怕,或许是长时间的天下大乱,让所有人的韧性与接受能力都极其强悍。更不要说郭壹不但重视他们的训练,也更加重视他们的生活。一日三餐就让才来的的这些新兵觉得不可思议了,而且每顿饭都能吃饱,还时不时的能吃到肉食,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这就更让这些新兵觉得再累再苦也是值得的,——毕竟他们以前便是在家里也都是一天两餐,干稀各一顿,不到过年基本是吃不到肉的。

更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这支小部队和相隔不远的新军,那种真正的一家人的氛围。哪怕是在训练中反应迟钝了一些,也只是听到几句教官的喝斥,而没有打骂。训练中不小心受到轻伤了,还能在挂着“医务室”牌子内的干净房间内,让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给涂抹药水、上药包扎。这时候那些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们,也有些害羞得或是低着头听从,或是时不时的偷眼瞥一眼。他们这种姿态,倒经常把那些女孩子给逗笑了。

还有那位据说是他们最高长官的郭壹,一直在和他们一样的训练,而许多文化课也是他在主讲。他讲的那些课,让这些三观开始形成的青少年们,觉得即有趣又有道理,好像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让他们开始认同这些道理,开始思考一些以前熟视无睹的非常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应该打破……应该……重新建立一个没有人欺压人,更加公平公正的世道……

因此郭壹更加忙碌,每天根本就没有任何空闲时间。好在已经把闹钟做了出来,可以比较精确的用以作息,而他因为长期的职业军人的生涯,对于军队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更是已经形成了心理烙印,此时处于这种状态下,不但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反而更让他有些亢奋起来,每天早上一醒来,便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忙碌的各种事务中去,李静姝等人想劝也没有机会。

时间很快过去了一个多月,这支队伍也逐渐成型,但兵力总数也由三百来人,减少到了二百来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适应郭壹所规定的严苛训练而被淘汰的人达到了三分之一。这还是因为这些青少年都是严格挑选出来的军事尖子,不然那淘汰人数还会更多。而淘汰下来的也并不是因为懒惰等主观因素,都是体能稍差,但郭壹也并没有他们真的像先前说的那样,全部扔给新军,而是把他们编成另外一个小队,每天由老兵带着,继续进行补充训练,争取让他们早日过关,能达到标准更好,达不到也只有真的淘汰了。而这一百来人也都憋了一口气,非常认真的训练着,甚至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的加练,其艰苦程度让郭壹也有些惊愕,但听了几位老兵的解释后,也能理解了。

因为这些淘汰下来的,有一些是从这边的新军中选来的,还有更多的是从义军那边选来的,原本都有些骄傲的,可是在此地还没训练多长时间,他们便掉了队,这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不过好在并没有真的抛弃他们,还给了他们一个补救的机会,这机会让他们珍视,便加了倍的努力训练。

因为各种训练已经成为这支小部队的常态,郭壹便轻松了一些。而此时孟崇周也再次过来,告诉郭壹,在太行山北麓那边新发现的铁矿附近,义军投入极大精力新建的一个比新南寨还有大的新型基地,已经成型,而铁矿也开始开采。

郭壹闻听极为高兴,便跟孟崇周等人商量一番,开始将新南寨这边的各种力量以及设备,以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形势,朝那边转移。而新南寨这边仍然保留着与以前差不多的规模,给太原留守府制作的各种武器装备也尽量保持与前相等的产量。

郭壹则将李静姝、李灵姝等女眷与新军里的女学员女兵们、以及工坊工匠们的眷属一块送走,再看看他已经待过两年多的新南寨,此时除了那些要暂留于此以应付太原那边的那些人和工坊外,除了他和手下这二百来人的特训队伍,已经没有任何需要搬迁的设备和需要迁移的人员了。

既然将该转移的人员和设备以及一些装备运走,郭壹也就不再操心这新南寨的事务了。此后这些事情便是义军派驻在这里的管理人员,负责这里的运作。至于和太原留守府的接触,并没有什么变化,以前郭壹并未明面上出现过,以后自然更加不会出现了。他走之后,再和这新南寨无任何瓜葛。至于刘知远那里,一则有郭威应付,二则他已经起了争夺中原社稷之心,只怕也没有什么闲工夫来注视他郭壹这个小蚂蚁了。

次日凌晨,郭壹与这支队伍早早起来悄无声息地用了早餐,便集合起来,乘着黎明前的夜色匆匆出了营房,顺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开始行军。

他们走后,营房便又来了一拨人,迅速将营房打理干净,恢复了这座营房郭壹他们之前驻扎进来的原貌。

此次行军,虽然有不少马匹同行,但多是驮着弹药和装备,没有人骑乘,便是做为这支队伍最高指挥官的郭壹也同样是和大家一样步行。

队伍前方有斥候有前锋,以探查前面路途状况;后边还有殿后分队、收容分队,以防备后方会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并收容因各种原因可能掉队的人员。

队伍在山路上快速移动着,并没有人掉队。

等到日头升上了中天,队伍才在一声声口令下停止前进,随后以分队为单位各自集合在一起,开始坐在路旁休息。又过了一会儿,等到就餐的命令传来,各分队才开始下令,让所有人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和饮水,开始用餐。

餐后又稍做休息,便又开始行军。

从太行山中段的新南寨,到太行山西北段的路程大约三百来里,郭壹这支队伍用了五天时间赶到。这个速度并不算快,但比起这时代的军队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行军速度了。

在第五天的傍晚,队伍来到一处山弯里。停下整队时,所有人都悄禁好奇地看着不远处坐落在那处小型盆地里的一座规模颇大的城池。确实是城池,有城墙和城门,虽然并不像太行山外的那些城池那样规整,但确实是高大的城墙和城门,依山而建,虽然并不怎么雄伟,但依然显得恢宏。

与郭壹相距不远的人听到郭壹带着些欣喜的声音说道:“这就是我们的新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