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九转十世华夏魂>第153章 皇室专供

洪武三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蒸馏酒终于面世,因为这个时代已经有20-30度左右的酒品,不过还是传统酿制的方法,蒸馏酒是到明朝中期才出现,而且因为技术原因,真正到五十度以上的白酒是非常少的,基本是仅限于皇室贵族使用。

不过明初粮食还是相对缺粮的,主要原因还是长期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没办法安居乐业进行农业生产。

所以何立文面临两个选择,一个就是走精品路线,另外一个就是从后世或者国外运粮,不过对于一个小小县子,显然不合理,所以刚开始就只能走高端路线了。

“老八,我把白酒弄出来了,现在还缺粮,可能只能走高端路线,所以我准备和你合作或者你朱元璋合作你觉得可以不?”

“老十,你能不能不老是朱元璋朱元璋的叫,好歹我们现在结拜了,你称一下皇上就那么难吗,而且我担心你哪天不小心习惯性地叫出来,那搞不好是砍头的事情,虽然你是不怕砍头。”

“嗯,也是哈,那我尽量改 ,那你觉得我找你家老头,也就是皇上合作成不?”

“现在是多高的度数了。”

“我控制的是五十度的样子,太高我担心接受不了,主要是酒精这玩意弄出来了,可以提供给军医使用的。”

“五十度也很高了,现在皇家用的也一般是二十度左右的样子,三十度的挺少的,太贵了。”

“那我先拿几坛样品给你,还是直接给你家老头?”

“给我吧,毕竟我们结拜了,这样顺理成章。”

于是何立文送了两坛样品给朱标,这个需要直接送去府上,不过只闲聊几句就撤了。

然后去市场上了解了一下当时酒的价格,度数偏高一点的二十度左右的酒大概是半钱银子到一钱银子之间,折合米价大概是20斤大米到40斤大米,也就是后世的40-80一斤左右,这个和后世感觉也差不多比率。

按后世的出酒率,五十度的白酒大概需要一斤半到两斤之间的粮食,当然要看粮食各类等各种因素,这种20度左右的酒估计一斤不到的粮食就可以了,也就是毛利率大概是30-60倍之间。

何立文的计划是在朱标那里订制玻璃酒瓶,走高端路线,最好是和皇室合作成为皇室专供,这样包装好一些,卖个三五倍的市场价格肯定不是问题,最主要是五十度的酒这个时代没有,所以做市场五到十倍估计问题不大,不过如果和皇室合作那就得看皇室意见了。

到了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朱标派人过来请李四海过去,估计是朱元璋那边有反应了。

到了太子府上,下人直接引何立文到了书房,果然朱元璋马皇后都在。

“参见皇伯父皇伯母。”何立文赶紧揖手行礼。

“四海不用多礼,这里没有外人。”马皇后还是相对温和一些。

何立文连忙起身,后世的人不习惯这种礼仪太复杂的情况,好在是不用下跪,不然还真不知道咋整。

等何立文坐下,朱元璋便开口说,不过还是板着个臭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保持所谓的皇帝威严还是本身就这样的死鱼脸:“你那个酒我们尝过了,确实很好,听标儿说,你打算和皇室合作?”

“皇伯父,是这样的,这个酒因为是特殊的技术酿制的,比市场上的酒烈度高一倍左右,因为我朝初定,粮食还有不足,所以没办法大规模酿制,所以小侄计划走上层路线,也就是说价格比较高,这样,如果是和皇伯父合作,一方面有利于酒的高价,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皇室增加一份收入,届时皇伯父用于皇室开支也好,用于打仗补贴也行,毕竟打仗就是打的钱粮,相信皇伯父也不会嫌多。”何立文自然是想说服朱元璋合作的。

“那你准备卖多少钱,与皇室如何分配?”朱元璋还是那种很严肃的样子。

“我会根据包装和烈度分为四个档次,总共分四种产品,一种是皇室专供,这个不对外售卖,太子殿下那里已经有玻璃了,用单独的形制加上特制的颜色,比如代表皇家的黄色,最高烈度的酒,这个仅用于皇室以及皇室宴会,第二个档次就是普通的玻璃瓶加上特制的红色,这个主供贵族和富商,初步定价为二两银子一斤,烈度比今天皇伯父尝的这个略高,但是比皇家专供要低,第三个档次就是普通玻璃瓶装,烈度比今天这种略低,定价五钱银子左右一斤,第四个档次就是现在普通的酒坛,烈度和现在外面最好的酒基本上一样,价格也按照外面最好的酒的价格或者略高,也就是二钱到三钱银子一斤。”何立文一边思考一边回答,主要是还不太习惯这个时代的银子计价的方式,“至于分配,可以按两种方式,一种是皇室负责酿制,同时负责售卖,分小侄一成利润即可,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小侄负责生产和售卖,利润小侄拿两成,您觉得如何?”

“你成本是多少?”朱元璋毕竟是当皇帝的人,看问题角度是不同的。

“皇室专供的酒,预计用粮三斤左右,瓶子和人工成本还没有核算,所以总计成本一斤大概是两到三文,其他的大概是两文左右。”何立文一般在心里换算一边回答。

朱元璋一口口水差点呛住,咳了几声以后才说:“你这是要当奸商吗?两文你敢卖二两?”

“皇伯父可知道现在民间酒价?”何立文蒙了一下才问道。

“不知。”朱元璋同样蒙了一下才答道。

“普通低烈度的钱大概是三文到五文,稍高烈度的酒大概是半钱左右,好酒是二钱到一两之间,最好的酒也同样卖到一两到二两,我们最差的价也要好过外面最好的酒,他们卖二钱到一两,我们卖二钱到三钱不过分吧,那么更好的卖五钱也合理了,再高一些档次的,也就是高他们二个档次的酒卖他们最好的酒同样价格也完全合理吧。”

“酒利润如此之高?”朱元璋狐疑地看向马皇后。

“酒的成本我不知道,但是价格确实如四海所说。”

“看来真是无商不奸哪,二十倍到过千倍的利润?”朱元璋有些感慨。

何立文想起后世,烟酒等可都是暴利行业,国家甚至对烟进行专营,酒的税率也是比较重的,又想起明朝历史上的经济问题,所以顺嘴说了一句:“酒自古以来都是高利润,一方面自古以来粮食都相对欠缺,所以酿酒都不太普及,其次酒的酿制大多是世家所掌控,所以利润向来很高,如果可能的话,皇伯父可以在这种高利润产品上苛以重税,这样可以增加国库收入。”

“你是说分类定税?”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

“是的,现在大明税率商税我记得是十三税一,而且是通税,对于小商小贩这个自然是有减轻税赋之意,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对于大商,尤其是这种像酒、香料、茶等等非生活必须品意义不大,就打个比方说,如果我们的酒是二文的成本,卖二两,十三税一的话我们需要纳税银二钱六分,利润我们原本就差不多是二两,那这个税就和没交差不多意思,而且对于这类产品,不是普通民众消费得起的,所以我们增加税率,哪怕商家以提价的方式售卖,对于百姓也是基本上没什么影响,如果说有影响也是最便宜的酒,那我们可以通过核算利润的方式收税或者是对低价的酒实行低税率。”

何立文尽量用这个时代的语言来描述,虽然夹杂着一些后世的语言,不过还是能听懂的。

“你的意思是百姓生存相关的收较低的税,无关的收高税?”朱元璋确认一下。

“是的,关系百姓生存的必须品我们可以低税,而奢侈品,也就是就用于奢侈生活的产品可以根据利润高低征收不同比率的税,这些对于百姓是没影响的。”

朱元璋沉默了一 会,显然是在思考可行性,一会后才说:“酒的事情我答应以皇家名义同你合作,还是由你负责酿制并售卖好了,看你样子应该更长于此道,另外关于商税的事情你能否整理一份方案给我?”

这下何立文有些傻眼了,怎么提建议还提到自己身上了?不过好在酒的事情定下来了,多点事就多点事呗。

马皇后看何立文傻眼的样子也是乐了,噗哧一笑道:“四海你也不用为难,把你想到的详细记录下来就好,不需要你做得像颁布的条文那么详细。”

何立文尴尬地摸了摸鼻子,然后才揖手道:“皇伯父有命,小侄莫敢不从。”

这有点搞笑的样子让朱元璋也忍不住笑了,不过也只是嘴角含笑。

关于这个何立文倒是不担心,无非是从后世度娘找一下就大把的,交给媳妇去弄或者直接度娘上抄份现成的也行,苦逼的是这个李四海得用毛笔抄写下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