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九转十世华夏魂>第147章 刺杀颉利(二)

“老十,我到了长安李二门口了,你要不要过来。”当何立文收到有人找的信号进到神魂空间以后便听到老六说。

“行,我马上过去。”

何立文直接来到武德八年的长安,这是何立文第一次到古都长安,王长林已经送上拜帖,正在门口 等候,何立文看了一下古代的建筑,不得不说在美观方面是胜过现代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完全一幅小江南的庭院模样,不过是比较大而已。

何立文趁着有空,直接扫描了一下自己能拓展的最大范围,现在何立文一次扫描就可以覆盖上百公里范围,这还是在几个身体占用了一部分“意识”的情况下,然后问王才林:“老六你家人安顿好了吗。”

“我们昨天到了长安,已经安顿在客店了。”

估计十分钟左右,门僮才过来请王才林进去,王才林因为带了三种作物各十斤种子,所以用一个布袋子背着。

绕过门廊,穿过前院才到达大堂,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会客室,大堂里面坐着不少人,李二长脸,坐在主位,何立文感觉和朱元璋脸型有点像,不过长得清秀一点。

王才林进来以后,先是把种子放在一边,然后揖手行礼道:“某乃洛阳城郊王才林,字元恒,因去年年初在集市番商手中偶尔买到几种农作物种子,据番商称产量很高,某试种了一季,产量确实高达苗产千斤以上,物来献给秦王殿下。”

“哦,有此等好事?”李二也是大感兴趣,直接从胡床上走下来,周边的几个人也一起走下来,估计就是长孙无忌等谋士了。

王才林把袋子打开,里面分别用三个小布袋包着三种作物种子,还有一个袋子王才林直接拿起来没有打开,因为没有高桌,只能全部放在地上。

“这个金黄色的叫玉米,苗产大概是八百斤左右的样子,这个土黄色的叫土豆,长在地里面的,亩产在两三千斤的样子,这个黄色的叫红薯,也是长地下的,苗产也是两三千斤的样子。”

王才林说完,现场一片嘶嘶倒吸凉气的声音。

“产量果真如你所说?”李世民直接发问,感觉那王霸之气都散发出来了,直直地盯着王才林。

“我已经试种一季,这个产量是预估加验证的,番商说玉米千斤,土豆红薯亩产四产千,而且土豆红薯玉米都不需要良田,不过番商所说的亩产因为他们的面积计算可能比我们大两成左右,所以折算到我说的亩产,加上我的试种,应该是基本上可信的。”

“那你现在有多少这样的种子?”李世民立即关心起种植问题。

“各百斤左右。”

“可以种植多少?”

“玉米五斤种子可以种植一亩,土豆百斤种子到一百二十斤可以种植一亩,红薯80斤左右可以种植一亩,不过红薯可以扦插,所以实际需要的种子数量可以减少一些, 不过育苗需要提前而且也需要足够肥力。”

“你的意思是说玉米百斤可以种植多少来着?”李世民顿时兴趣大增,这个时代的小米麦子等亩产不过二百斤左右,这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概念了。

不过这个时代的算术还没有乘除的概念,所以碰到复杂一些的数字就比较难了,一群谋臣也在各自算计。

何立文赶紧意识传讯给王长林:“一亩五斤,可以种植二十亩,亩产千斤的话一季以后可以收获两万斤,可以种植四千亩,土豆一亩种植收获后明年可以种植二十到三十亩,红薯也差不多,其中土豆长安附近如果天气暖和可以一年两季,玉米和红薯只能一季,但是在南方三种作物都可以一年两季。”

王长林因为接触时间不长,而且唐朝的一亩只有后世的八成的面积,这个时代算术太慢,所以也没反应过来,不过还是同步“翻译”过去。

“好好好,真是天助我大唐。”李世民双手一撑,连说三个好字。

然后赶紧请王长林坐下,这个时代都是跪坐,而一般请人坐下就是相谈的意思了。

“王先生可愿意出仕?”李世民看来确实是个爱才之人,这不就起了招揽之心了。

“秦王殿下,可方便单独聊聊?”王长林也切入正题。

李世民秒懂,便招呼其他谋士先坐一会,直接领着王长林往书房走。

等到书房,等下人送上茶水之后,李世民亲自关上书房门才问:“王先生可有难言之隐,另外王先生为何将此行神物献给我而不是当今皇上?”

“倒没有难言之隐,只是有些事情不希望太多人知道,请见谅。”

“王先生直说无妨。”

“是这样的,先师临终前因为感觉时日无多,所以特意用仅剩的寿元为大唐扮演了一番,这个是先师口述,某亲笔记录的大唐国运,因秦王将于明年登临大宝,帮某直接将三种作物献给秦王。”王长林一边说一边拿出最后一个包裹中抄写的唐史,当然其中的公元纪年之类的是没有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毛笔字比较占用纸张,所以好大一包。

不得不说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李世民听到明年登临大宝的消息丝毫没有异常,反而按五长林示意,从前面的拿起来看,这综合过来的唐史是后世各种学者研究总结的,可不是现在史官记录的那种,所以涉及比较多的秘闻,正如王长林所说,很多秘闻只有当事人清楚的,这上面都有提及,虽然可能有偏差,但是不大。

“你师傅果非凡人,如此隐秘之事都可以推算,虽然可能词句并非完全相同,但是也八九不离十了。”

“这些事有些连我也不清楚。”李世民一边看一边不时点评一两句。

“你师傅说突厥即将南侵,可有对策?”当李世民看到突厥南侵一段的时候问道。

“刺杀颉利,使突厥内乱,最少可以争取三五年时间。”王长林也是简单回道。

李世民也没有继续问,而是一直看下去 ,看得很仔细,所以时间也就比较长,直到看到武媚娘一段才再次发问:“对于武媚娘,你师傅可提出解决办法?”

“先师让某现在出山就是想改变原来事情走向,这也是某献出这本手抄的原因,一旦事情有变,很多事情就不会出现,先师让某在突厥南侵之前三个月以内来见秦王,所以不敢违。”

“为何不提前?”

“先师担心过早介入产生不好的结果,其次是先师有命,不能轻易干涉,只有在重大关口才可出手,所以不敢提前。”

李世民一边看,时不时问些问题,好在李世民看到估计是武媚娘还政,就没再往下看,而且中间也很多是粗略一扫就跳过了,似乎只是抓一些重点在看。这几百万字的唐史如果真等他看完不知道得啥时间了。

“你说你先师的建议是刺杀颉利,你可知突厥军民一体,想刺杀颉利何其之难?”

“先师曾传授神移之法,刺杀颉利不过探囊取物而已。”王长林也是大言不惭地答道。

“可否见识一下?”李世民也是来了兴趣。

“殿下请看着刚才的手书。”王长林提醒道。

等李世民低头盯着资料看的时候,王长林还念了一声“收”才把东西收起来。

李世民这回也有些吃惊了,一脸异色地看向王长林:“这是变戏法吗?”

“殿下如果是觉得这是变戏法,我这就去取颉利的项上人头过来。”王长林把资料重新放下来才说。

“你的意思是过去直接把颉利的人头收过来?”李世民有些不理解。

“那倒不是,殿下请看。”王长林拿了一张白纸铺在两人中间,然后用意识控制拿起毛笔在砚台上礁墨,不过这个李世民没看到,注意力全部在纸上了,王长林直接操作毛笔在纸上写下颉利二字,然后才说:“如果这是刀殿下以为如何?”

李世民全身一颤,估计也是吓到了,差点下意识地去摸脖子:“王先生是说可以直接千里之外取颉利项上人头?”

“正是。”王长林也是装模作样地说,然后又补充道:“不过这种事情先师有交待,不可多为,另外如果千里之外,消耗也大,一年左右估计只能做一次的样子,像这样在眼前就不太费力。”

“理解理解。”李世民连忙连声说,“先生稍坐,我与幕僚商量一下。”

这一下连称呼都改了。

“请殿下不要说此事与我有关,最多也只是说我提议而已。”

“明白,先生的意思是不想外人知。”李世民边往外面走边回道。

“老六,你这装神弄鬼的手段挺高明啊。”

王长林翻了个白眼:“还不是你出的馊主意。”

又半个小时左右,李世民才回来道:“我们商议觉得先生提议甚好,敢问先生何时方便出手,需要我们准备祭祀用品之类吗?”

“如果殿下认可,现在就可以,最多柱香时间,殿下稍等即可。”

王长林装模作样地盘腿坐下,如同打坐一般,然后闭上眼睛,其实按王长林的光圈数量完全不必要这样,不过何立文自然知道这是装神弄鬼而已了。

半个小时左右,王长林回来了,直接把颉利的脑袋放在了门口位置,李世民自然是看到了,不过没有冒然起身,而是等王长林睁开眼才急忙问道:“可是颉利?”

“殿下想必有颉利画像或者见过本人,殿下一看便知。”

李世民急忙站起来直接从地上捡起人头一看,毕竟是久经沙场的人,一点不虚地拿起来:“果然是都颉利小儿,哈哈哈,好好好,多谢先生出手。”

这是连平时的仪容都不顾忌了,直接大笑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