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九转十世华夏魂>第134章 民间工业

就这样过了十来天,何立文每天少则拿回来一两多,多则四五两一天,可是把这个原身的娘高兴坏了,要知道去做缝补这类的活一个月就半两多银子,一年也不到十两银钱。

何立文在想怎么改变现状,虽然这原身的娘是高兴了,可是何立文高兴不起来,毕竟拥有后世知识的人如果跑到这时代还天天采药卖鱼的过日子也太丢人了。

那么出路就只有几种了,从军肯定不行,种田也不可能,士农工商就只剩下从商或者从工了,当然当工匠肯定也不可能的,那么就只剩下做工业或者从商了。

“老八,你们这个时代没有禁止民间工业吧。”

“这个倒是没有,不过你是准备从商吗?”

“民间工业也算是商业行为,好吧,不是士农工商的行业划分。”何立文吐槽一下,其实后世也算是商业行为的,不过统计的时候是按工业统计的,“不禁止就好,我总不能天天采药卖鱼的吧。”

“也是哈,要不要我直接把你弄过来学校或者工业区?”

“还是算了吧,那你不成了我领导了,这个不干,何况你那边做的只是工业基础类的,我这边做一些民生类的,比如说做织布机啊,搞水力发电,这个可能不行,你老爸可能会直接收走,做什么香皂香水毛巾衣服这些,大把的事情做,你就不用操心了。”

“也是哈,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军队和国家相关的工业,你来做民间工业领头人也不错。”

“嗯,到时候你得跟你爸说给点政策支持啊,当然我说的不是税收,主要是别被什么官府啥的来时不时捣乱就行,主要是我没那么多时间精力来应付这些破事。”

“放心了,有啥事你跟我说,我这里过去也就四十来里路,有啥事一个小时内绝对赶到。”

何立文就开始规划这边的事情了,做织布成衣这些需要采购大量原材料,还得先“发明”织布机,最少也得是珍妮款的,这个有点太显眼,做成衣相对简单不过需要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最合适的莫过于肥皂香皂了,这小玩意还是清末从国外流传过来的,所以这个时代绝对是垄断型生意。

关键是何立文用不着自己大批量地手工制作,做好以后交给这个原身的娘负责生产,何立文在现代一边查资料一边思考,明朝是有奴隶的,所以大不了买些奴隶来做工,这样就可以保密了,不过心里有些难以接受,不过话说回来,大不了对这些奴隶好一点,特别是碰到华夏血统的就直接让他们干两三年就放奴籍就好了,毕竟历史大环境就算要改变也得一点一点来。

至于两三年以后,甚至可以让这些人各自出去干都行,毕竟只是一个过渡的东西,也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想到就做,配方后世网上一查就有,何立文照单采购,然后回家就开始折腾。

这几天何立文才从邻居的闲言碎语中得知这原身的娘姓吴,原本也算是一个小富之家,原身的爸是在县里当书吏的,也就是书记员差不多,大大小小算个铁饭碗了。当然其他更多的就不清楚了。

等吴大娘回家,看到何立文拿着一堆东西在折腾,便赶忙问:“四海,你在干啥?”

“我在古书上看到一个澡豆方子,想试一下能不能做出来,如果做出来了,这个可比打渔赚钱多了。”

“你不打算读书了?”吴大娘大惊,这个时代还是读书优先的,考上秀才还有补贴,相当于公务员一样,还不用去上班的那种。

“没有,我们还欠多少钱,我想先把债还了,然后安排好生活的事情再去考试。”何立文解释了一下,当然后面怎么做再说,“我这样天天打渔采药的虽然挣钱,但是一旦去读书又立马没了收入,所以我想找门营生,就像澡豆一样,如果我做出来了,就交给您来做,我呢,去开个铺子请个掌柜,我就只要管着铺子,这样即不影响我以后读书,也不影响挣钱不是?”

吴大娘一听李四海这样说也就放心了些,“那行,听你的,做出来了就教会我,我来做,你就可以安心去读书了。”

就这样,何立文经过四五次“尝试”终于做出了肥皂,然后拿给吴大娘试用,不过这个肥皂当然是模样不端正的,只是拿碗装起来定型的。

吴大娘看着这半透明的东西,很是新奇,虽然以前家境好的时候也有用过澡豆,但是完全没这种好看,试过以后,吴大娘开心地说:“这个比澡豆好使多了,估计洗澡洗衣服都要比澡豆好。”

“嗯,这个是从古书上看到的,到时候我做一个模子,做成豆腐块一样的,这样好用也好卖,而且到时候我们还可以顺带做些澡豆盒子一起卖,另外还可以添加香料,做成有香味的,还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状,比如豆腐块的,圆饼一样的或者其他形状的。”何立文大概地说了一下,主要是为了让吴大娘安心。

“看来还是得多读书啊,读书多了挣钱也比我们容易,娘就只能去做点女工啥的。”

“安心了娘,很快就好起来了,这段时间赚的银钱先还一部分,留出一些来我们做澡豆以及租铺面。”

“已经还了一部分了,原来欠了一百多两,这段时间看你还稳定,所以前两天就把前面的全部还了。”吴大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没关系,这些用不了多少,不够的话我再采几天药就行,采药运气好采到一些贵的就很快,何况这些也用不了太多,铺面租着先,以后有钱了再买。”

就这样,何立文开始了在这个时代的“发财大计”,不过价格不清楚,于是问了吴大娘,毕竟以前用过应该知道的。

结果让何立文稍微吃惊的是澡豆按斤卖是3钱银子一斤,这个时代的大米何立文是查过的,也就是六七钱银子一担,也就是说折合成米价的话,相当于一斤澡豆值四五十斤大米了,后世一块两百克的肥皂一般一两块钱,一斤也就两三块肥皂的重量,折算一下相当于后世十几倍的价格。

当然不太吃惊的原因也是这毕竟在这个时代是奢侈品,不是普通民众消费的。

何立文刚开始只是考虑这玩意起步要求不高,没想到却是个暴利行业,最简单的做法是后世进货过来卖,不过这样会打破这里的平衡,还是先老老实实做吧,不过何立文也留了一手,就是做模具的时候从后世买了几块常见的肥皂和香皂过来做模板,万一这边生产供不应求的话直接从后世弄些过来补充,主要是何立文没想定那么高价格,虽然这个时代要靠人力来生产,但是人力成本也不高,所以哪怕成本比后世贵一些也贵不到哪里去,哪怕成本高一倍,在这边卖现在澡豆一半的价格肯定不亏,当然具体的还要核算。

何立文开始教吴大娘做肥皂,这东西不难,小半天就教会了。

然后去租铺面,做模具,何立文打算按后世200克的重量来,这样5块就相当于这里的两斤,市场上是6钱银子,何立文计划是刚开始因为产量不够半钱一块,2钱5块这样的来卖,后期慢慢把价格打下来,毕竟后期肯定是按后世的流水线方式生产,这样量大了才有真正的香润,只有普及到最少富农小贩完全可以轻松重复消费才行。

何立文接下来就一边打渔采药,一边忙活肥皂的事情,终于在十来天以后把大明第一家“四海香皂商行”开起来了,之所以叫香皂不沿用澡豆的叫法,一者确实是习惯问题,另外也是产品确实不一样,其实也是差别营销的需要。

这次是直接开在应天府,至于生产暂时安排在老家做,毕竟模具一样的,这边卖多少不管,只需要管那边生产了多少定期拉过来就行。

开业前请了掌柜和伙计,不过开业当天还是把何立文忙了个半死,主要是产品比澡豆好,还有香气的,价格还比澡豆便宜,自然是大受欢迎,特别是半钱一块,2钱五块这种后世“量贩式”销售的做法更是让这些人觉得捡了大便宜,刚开始还是尝试性的,虽然何立文摆了一排水盆让客户在门口免费体验,这个是免得介绍什么叫香皂而不叫澡豆,这玩意不是多高深的产品,摆盆水,自己试一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不过刚开始大家还不太确定,但是到了下午随着消息传播开来再来购买的基本上是买五块了,相当于花四块的钱多一了块,这个时代虽然买得多有点折扣,但是也没这么玩的,所以何立文也相当于顺带带来了一次商业营销方面的冲击。

何立文自然不能这样忙着,于是开业当天关门以后就让掌柜的安排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