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妈妈反手将房门合上,并插上了栓,她气得浑身在抖。

“你、你、你......”

“唉!!”

“我这是造什么虐哟!!”

“你们这是要气死妈妈我啊。”

刘妈妈拿着美人扇的手,按在了急促起伏的胸口上。

绛雪和弄月瞧见刘妈妈突然闯入进来,被吓了一跳,琴也不弹了,舞也不跳了。

“刘妈妈。”

弄月满脸畏惧的喊了一声。

刘妈妈看也不看绛雪和弄月,转身朝苏玄客客气气的道:“苏公子,现在户部侍郎被打的事情闹得是风风雨雨,我这澹烟楼也差点被官兵掀了,您待在这里也不好,今儿个也不早了,我的两个女儿们也得歇息了,不如您改日再来?”

她的意思就是赶客。

在她看来苏玄就是个麻烦。

废了郭桓。

闹得风风雨雨。

若是苏玄继续留在她这澹烟楼,恐怕澹烟楼也得惹上麻烦。

何况。

花魁的房间是寻常人能进来的吗?

她一直护着绛雪好好的,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个能下金蛋的鹅,能在“梳拢”的时候推销出去,卖出个好价钱。

“梳拢”是歌妓转型的第一步,也是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环。

入幕之宾的身份地位。

梳妆费,即中标男嘉宾给梳拢歌姬楼里的钱的多少。

都决定了这名歌妓今后在业内的身价和地位。

万一绛雪这个会下蛋的金鹅清白被毁。

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绛雪。

为绛雪所做的一切都白费。

她都没地方哭去。

所以,她一般都不允许客人进花魁绛雪的房间。

哪怕绛雪去席间陪客人喝酒、吟诗、作画等,她也会派个人盯着,以免发生意外。

谁想今日,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子竟进了绛雪的房间。

长得好看又如何?

又不能当饭吃。

最重要的是身份,以及是否有钱。

苏玄是跟着徐枢等人一起来的,刘妈妈对于徐枢等人有些了解,徐枢等人就是个小医官,她猜测苏玄的身份也只是个小医官。

身份高不到哪里去。

恐怕也没什么钱。

这样的人,刘妈妈可不会挑选他,让他当花魁的入幕之宾。

“苏公子,请吧,离开的时候,别忘记将银子付一付。”

刘妈妈做出“请”的动作,另外提示苏玄别白嫖。

“刘妈妈,苏公子是我请过来的。”

“所以苏公子的银子,由我一力承担。”

绛雪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

人是她邀请来的。

这钱她不可能让苏玄出。

刘妈妈要钱,那只能她来出。

“绛雪,你!”

刘妈妈愕然的指着绛雪。

人是绛雪请来的?

该不是看上这个小白脸了吧?

更令她惊愕的是。

被嫖的,居然还想帮嫖的给钱。

这算什么事啊。

她就没见过这么倒贴的。

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你有什么银子?”

刘妈妈没好气道。

绛雪面色平静的说道:“我平日里积攒了一些首饰,妈妈若是要,便拿去吧。”

这些首饰本来是想要还钱赎身的。

现在情急所需。

也只能暂时用上。

以她的名气和身价,应该很快就能攒回来。

一个月内,她必然能够带着弄月一起赎身。

“你!”

刘妈妈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她的脸色十分不好。

觉得绛雪定然被这个小白脸骗了。

她转身气恼地对苏玄道:“苏公子,你该不会真的想让我家绛雪帮你出银子吧?”

苏玄:......

他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当然。

他也没白嫖。

“我自然会付银子。”

苏玄说道。

他虽然没钱。

但有东西可以抵。

苏玄假装伸手进袖子,实则从系统空间拿东西。

“苏公子......”

绛雪想要阻止。

刘妈妈呵斥了一声。

“绛雪!!”

“别忘了你的身份!”

绛雪浑身一僵。

身份......

她的身份是青楼花魁,说不好听的就是妓·女。

苏玄作为嫖·客。

理应给钱澹烟楼。

而被嫖的帮嫖的给钱。

这根本不像话。

绛雪紧咬樱唇。

心中对苏玄愧疚不已。

或许她不该拉着苏玄来这里的。

这样就不会惹出这么多的事。

“再忍耐一段时间。”

“只要忍耐过去,我为自己赎了身,是自由身后,再将银子还给苏公子。”

绛雪在心中打定了主意。

苏玄抬头笑着安慰了绛雪一句。

“我欣赏了绛雪姑娘的琴和弄月姑娘的舞,理应给钱的。”

“不必介怀。”

随后,他从袖子里,实则是从空间里拿出了一个玻璃杯。

“刘妈妈,你觉得此物是否可以抵绛雪姑娘琴以及弄月姑娘的舞?”

刘妈妈看着玻璃杯,直了眼。

琉璃杯!

她接过玻璃杯仔细查看。

“真的是琉璃!!”

刘妈妈心中一片火热。

琉璃稀少。

且昂贵。

起码价值万金啊!

而且上面还雕刻着如此精致的画。

哪怕万金也拿不下来!

玻璃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药玉、琅轩、罐子玉、陆琳等。

现代对玻璃制品的简单归类,全透明的为玻璃,半透明的为琉璃,不透明的为料器,但古人眼里却没有那么简单。

西周时,我国的玻璃工艺就已经趋近于成熟。

但那时候我国出产的琉璃成为为铅钡。

而西方的却是“钠钙玻璃”。

两者是不同的玻璃制作体系。

我国的铅钡玻璃是低温玻璃。

色彩绚丽。

但重量轻,不耐高温。

遇到高温容易破裂。

所以我国的铅钡玻璃只有小型装饰品。

以挂件、珠子为主。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西方的金银、宝石以及玻璃器皿也随着贸易往来进入我国。

魏晋南北朝,波斯、罗马玻璃器开始大量涌入我国。

高温玻璃制作技术也传入我国。

使得我国玻璃制作技术有所提高。

但制作产品依旧是小配饰为主。

大型玻璃器皿依旧是进口西方钠钙玻璃为主。

宋人对来自阿拉伯的玻璃器皿极为珍视,《诸蕃志》记载过玻璃的优点和配方:添入南硼砂,故滋润不裂,最耐寒暑,宿水不坏,以此贵重于中国。

而后到清代,我国的玻璃技术融合了西方玻璃制作技术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