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县有个习俗。

  每年秋收后大家会带着自家高产的粮食到晒谷场互相交换,届时三个村适龄的年轻人都会参与其中。

  说是交换良种,为的还是相看。

  届时若是有看对眼的年轻人,村里的长辈们便会立即告问上苍当场定下亲事儿。

  时家几个人去的晚,晒谷场已经站满了人。

  “时家姑娘旁边的那位是哪家的姑娘?生的这般标致怎么从未见过?”

  “不光生的好,目光也正。”

  “瞧瞧这模样生的,可真是喜人呐……”

  几人还未走近就听见望着这里的村民们发出的窃窃私语。

  几人互相看看,不觉得哪里不对。

  还是扶瑶最先反应过来,看着双念掩唇轻笑:“我说什么来着,你打扮起来一定好看。”

  双念低着头,心底却涌现出巨大的喜悦。

  “安安哥哥,这是哪家的姐姐?”杜康平从人群里钻出来,有些不好意思地盯着双念看。

  时时安眉头一挑笑问:“你不认识她?”

  “这么好看的人儿我到哪儿认识去。”杜康平扭捏的晃他的胳膊。

  “这是你念姐姐啊,你不认识她了?”时时安被他扭捏的模样逗笑,捏着他的脸蛋儿哈哈大笑。

  杜康平被笑的满脸羞红,哼唧两声不可置信的盯着双念看:“念姐姐,你变漂亮啦!”

  人群也听到他们的对话,互相对视一眼够啧啧称奇。

  “这真是那双丫头啊?咋大变样儿了?”

  “跟谁家的官小姐一样。”

  “可不是,这要不说是她,从我跟前儿走过去我也不敢认呐。”

  “不得了……”

  双奶奶坐在人群里笑容灿烂,听着众人的夸奖更是与有荣焉。

  她家的小丫头,从来就没丑过。

  有人称赞就有人动心思,那等有想法的自然是借着看粮的幌子,蹲到双奶奶跟前儿询问情况。

  “她阿奶,你家今年的收成咋样啊?”一个裹着头巾的胖妇人笑眯眯地询问。

  双奶奶自然知道她的意思,但人家还没开口她也不好拒绝:“与往年差不了多少。”

  “哦,这种子生的饱满嘞。”胖妇人话里有话。

  下一句就不再绕弯子:“你家的双丫头可是到年纪了,啥时候给她说个婆家啊?”

  双奶奶还没开口说话,她就立即夸赞起自已的儿子来:

  “别的可不敢说,我家倒是有个傻小子,人生的周正您也见过,还有一把子种地的力气。”

  “我家您也知道,六亩水田五亩旱田,在村儿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了。”

  “您……”

  “她婶子!”

  双奶奶见她说起就停不下来的模样连忙笑呵呵的制止她:“我家的双丫头是个有想法的,我也不好替她做决定。”

  “这有啥,不都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还是您说了算。”胖妇人摆摆手不在意道。

  双奶奶自始至终都是笑呵呵的,不同意也不拒绝:“还是等会儿开始了,让我家念儿自已看吧。”

  胖妇人见她不应,撇撇嘴站起来:“那成,那就一会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