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朕大意了,科举状元是条咸鱼>第741章 朕真想知道陆卿脑袋是什么做的

“朕确实是有这个顾虑。”

赵烨也没有掩饰自己的担心,“之前出海,火器,瓷器,茶叶等,国库那边空了多少,想来你也是清楚。”

陆杨当然明白,就算他之前不知道,坐上尚书之位后,他自然也是明白了。

可以说,出海一事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其中也不乏有吕家那笔收缴银的缘故。

而靖朝当初能在陈将军他们出海之后,这般安定无事,赋税也没有增加,其实也是因为周开诚和陶文德两人的事。

这事若是往深了想,陆杨也不是很确定皇上是不是一切早有打算。

可这一件件事串联起来,好像皇上当初又是不知情,只是刚好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

恰好都碰到了一起。

产生了微妙的反应。

跟蝴蝶效应一样。

陆杨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那只蝴蝶。

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再去深思皇上的行为,也没有必要。

毕竟皇上要对谁下手,其实并不需要理由。

他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其他的,就看天意如何了。

想了想,陆杨道:“臣之前与任尚书交接时看过账册,国库应该还能撑得住第二次出海才对。”

陈将军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并不只是交换得来的货物,还剩余了一些小国的赞助。

虽然不多,但蚊子腿也是肉。

总也能填补一些。

赵烨听着陆杨的话,便也知道了陆杨的选择。

不过,“爱卿觉得,此趟南下西行,非去不可?”

陆杨点头,“要去,但不必着急。”

在靖朝国力允许的情况下,陆杨是希望去那边走一趟的。

总得把眼界打开,看看外面的世界。

赵烨点了点头,“朕明白了。”

说起这个出海的事,赵烨便也想起一个事。

“陈将军与朕说,之前在朝上,朕问他的那些名都是他临时想的,有些可能取的不是很好,便跟朕提议,说想让你来帮忙重新取一个。”

陆杨神色一顿,“皇上,这不好吧,要不让白尚书他们来?”

他能取啥好名,不都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名......

赵烨摇头,“爱卿可是我靖朝独一无二的六元状元,此事交由你来处理,是再合适不过了。”

皇上都这样说了,陆杨自然也不能再一次拒绝,他当即拱手,“皇上放心,臣过几日便把折子递过来。”

“好。”

赵烨笑了笑,眼神变得深沉,“这些东西朕可是听陈将军说了,产量也是可以,到时肯定是要普及下去的,爱卿不要有负担,不管取得好坏,朕都相信你。”

陆杨一脸微笑,“多谢皇上相信,臣不会有负担的,您放心。”

赵烨自然相信陆杨,不过,“你这笑容朕看着怎么觉得怪怪的。”

陆杨嘴角上扬了些,“这样还怪吗?”

赵烨皱眉,随即摆手,“你别笑了,瘆得慌。”

“......哦。”

陆杨顺势收起笑意,问皇上还有没有事情吩咐。

赵烨摇头,不过陆杨临走前,他提了一嘴,明年就让陈将军启程。

至于去哪,不言而喻。

陆杨出来时,手上拿着的,是需要重新取名的货物册子。

他路上快速翻看了下,见基本都认识后,便也放下心来。

回到户部后,他便一头扎了进去,把陈将军当初随便取的一些名给纠正了过来。

至于他也不懂的,他便没有改,反正叫着叫着,也就习惯了。

这日,趁着散朝,陆杨连忙找到于乐,让他把册子拿给于公公。

于乐自是听话,接过后,便往乾清宫赶。

陆杨看着于乐离去的身影,也是松口气。

近期还是减少与皇上见面的次数,免得身上的事务又要增加。

正当陆杨乐呵呵往户部走时,于乐一阵小跑,跑到了乾清宫门前。

于喜刚好出来,让人去给皇上沏壶热茶过来,他瞥了眼气喘吁吁的于乐,平静地把事吩咐好,待人走后,才看向于乐。

“你这跑这么快做什么呢?”

他看了眼于乐手上拿着的册子,道:“这谁给你的?”

于乐这会也喘得差不多了,忙道:“是陆尚书给我的,说让我拿给您。”

于喜眉头微皱,接过翻开一看,顿时了然。

“这是给皇上看的,你没给别人看吧?”

于乐摇头,“没呢,师父放心,没经他人手。”

于喜点头,看了眼他那红通通的鼻头,道:“你下去歇会,有事我再让人去找你。”

“是!”

于乐见自家师父走了进去,待门关上,才离去。

“皇上,陆尚书让于乐送来了这个。”

于喜进来,见皇上正拿着朱笔忙事,想了想,还是开口说了一句。

赵烨写字的动作一顿,抬头看了眼,见是册子,便把朱笔放下。

“他人呢?”

赵烨接过册子,还未翻开,便问了一句。

于喜微微垂首,“皇上,陆尚书没来。”

“没来?”

赵烨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便翻开看了一下。

这一看,他便有些停不下来。

殿内翻页的响声很是明显,不知过了多久,赵烨一拍桌面,笑了起来,眼里满是赞许。

“朕就知道交给他准没错。”

于喜虽然没看多少,但也是看了的。

闻言,很是赞同地眨了眨眼睛。

赵烨把册子又翻到第一页,这回慢慢地看了起来。

“番薯,玉米,土豆,葵瓜子......”

赵烨说了几个,说着说着便叹了口气。

“朕真想知道陆卿脑袋是什么做的,怎么会想出这么多东西出来。”

于喜一听,有点被吓到。

“皇上?”

赵烨摆手,“朕只是说说,你以为朕要做什么?”

“没......”于喜没敢再吭声。

赵烨看完之后,把册子递给于喜,“告诉陆尚书,朕都同意。”

皇上这边通过,陆杨在书房忙活了大半天,在里面补了些内容,便把册子交给下面的人。

让他们多弄几份,往研究这些东西的庄子上都送去。

等他们都叫习惯了,到时候把这些东西的生长规律研究出来,户部这边再发个公文。

便也就把这些东西的名字口口相传下去了。

户部的人办事不敢马虎,陆杨吩咐的事,很快便落实下来。

第二天一早,便有几队人马往各处研究点赶去。

近些的,当天便收到了陆杨让发下去的册子。

而远些的,则要半个月左右。

恰好,由何照玉负责记录数据的一处研究点便在午初时收到了册子。

听闻是陆杨让送过来的东西,何照玉便知道这东西肯定有用,拿到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打开。

这一看,他的眉头便一会紧锁,一会松开的,可见受到的震撼有些多。

旁边的助手这阵子与何照玉相处也是熟悉了,见他这样不淡定,便好奇地凑上去看了下。

这一看,便愣住了。

“这人,怎地知道地瓜叶子和尖尖能吃呢?”

陆杨在里面写的,也只是自己知道的一些小点。

比如地瓜藤嫩的部分能吃,叶子能吃,尖尖能吃,管子也能吃。

藤条牙口好的话,也能吃,还能留着下次栽种。

但至于怎么种,要浇多少水这些,陆杨就不懂了。

还有土豆,就算是切成块,也是能当种的。

前提是有发芽的地方。

陆杨说的不多,但也补充了很多何照玉等人不懂的知识点。

这些东西毕竟是外来物,大多数东西陈将军他们交换过来时,便是这个样子。

有些东西是生长在地里,还是生长在树上,他们一概不知。

更别说具体的植物长什么样子了。

而陆杨虽然没具体下地种过,但他是见过的。

不管是在书上,还是在手机或者电视上,甚至现实中,他有些也是见过的。

所以他并不是一无所知。

至少也算是比何照玉他们懂得多一些。

何照玉翻完,深吸了一口气,眼神里满是光。

“让老农户他们来厅里一趟,我们好好聊一聊。”

“是!”

相同的事,在不同地点,不同时辰发生。

原本大家还有些不敢下手。

有了这册子,他们起码敢切开这些发芽的土豆和番薯了。

就连一整个的玉米,他们也敢剖下来育苗了。

至于切多大合适,放多少种子一个坑合适,这些就得慢慢调试了。

不过大家心里,起码不再那么迷茫。

有了指示,大家做事也快速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