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异界帝国:小王崛起>第141章 启动飞机研究

看完坦克试验,李哲单独张亮,告诉他关于飞机研究项目的计划,军工部负责甄选招募相关人才。

这个计划保密等级提升到最高,研究实验基地不能放在帝京,要选择地广人稀的地方。

“张卿,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项目,比试验车更重要,朕会给你们找资料,给你时间去筹备。”

“是,陛下,臣会亲自操办。”能让陛下如此重视,张亮要亲自盯着。

军工部从组建至今,张亮培养了不少人,军工部次臣三个,分担了大部分工作。

他主抓一些重点项目。

“嗯,你办事朕放心。”李哲满意点头,作为桂王府的老人,张亮办事能力强,忠心耿耿。

战斗机,涉及到制空权,这个时间点研究,有资料的辅助,相信不晚于西方。

前世时空,一九零三年,米国的莱特兄弟在经过此前的长久探索之后,用云杉、平纹细布等材料制作了一架动力飞机,该机虽然结构简单,但已经具备了现代飞机所需的基本要素,在十二月十七日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首飞,其中第4次飞行离地852英尺,飞行时间59秒。

随后莱特兄弟不断改进飞机,一九零四年出现的莱特飞行器II性能更好,曾达到1300英尺的最大飞行高度,莱特兄弟的成功也激励了世界上其他发明家,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飞机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人们已经可以设计、制造可靠的飞机,例如一九零九年首飞的法国blériot xI,它成为首次飞越英吉利海峡的飞机。

从发明到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不过十年的时间,战争是武器的检验场,空军也慢慢变成独立于陆海军外的第三大军种。

陆军没有制空权,仗难打,海军没有制空权,容易变成一堆废铜烂铁。

交代完事宜,李哲返回皇宫。

星历一九零零年九月十五日,林步昌提交海军战舰命名规划出版。

李哲看到规划第一条就觉得不妥,一看就是林步昌文人思想作祟。

第一条建议以历代皇帝命名战列舰,大夏五百多年的历史,五六十个皇帝,能满足战列舰的需要。

李哲看向林步昌,“林卿,你这样设计本没错,但你没有想过,以皇帝为名,若战列舰被击沉,是不是不太好。”

经李哲提醒,林步昌反应过来,不仅不好,还不吉利,比如以当今皇帝命名的战舰被击沉,那多伤士气。

“臣回去改。”

“先不着急,朕觉得你后面的命名设计偏向文艺,未来战舰多起来,取名费时费力。”

“当然,比如以地名命名驱逐舰这个朕认为还行,名字不用想。”

“所以,朕觉得,不如就全用地名。”

“战列舰用省名,重巡洋舰用城市名,每个省取三个重要城市,轻巡洋舰用城市名,驱逐舰用县名,潜艇用山命名,护卫舰、补给舰等其他战舰用江河湖命名。”

“每类战舰按照0至9的编号进行番号排序,比如东海级试验战列舰,取名101,代表第一艘战列舰,战舰退役或被击沉,番号封存,新战舰可以沿用名字。”

李哲说完,询问林步昌的意见,这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需要花费过多精力。

林步昌笑嘻嘻,“陛下的设计比臣高明,臣没意见。”

“那你按照这个修正吧。”

“陛下,第一艘战列舰用那个省命名。”

“苏扬省吧。”

第一艘战舰在江南造船厂建造的,用苏扬省合适。

“臣明白。”

战舰命名的规划定下,其他战舰的名称由林步昌去定。

这件事结束,李志安和张明宇刚好到。

李哲继续开军事会议。

李志安先汇报鹰倭南洋战况。

倭国成功偷袭马六甲后,鹰国远东海军主力尽失,倭国拿到南洋制海权。

从九月十三日起,倭国在苏门答腊、爪哇等几个主要岛屿登陆,击溃鹰国守军,估计一周左右能完全占领。

倭国在南洋投入兵力达到十万人,鹰军在南洋各岛的守军不到五万人,本土军人两万人左右。

制海权失去,鹰国远征军退回印度,无法直接增援南洋。

倭国占领南洋各岛,下一步是进攻澳洲,澳洲很大,鹰国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

欧陆情报说,鹰国为了打赢倭国,预计派出150艘各种战舰。

“这一次,倭国要大出血了。”李哲嘲笑道。

倭国什么尿性,李哲很清楚,倭国南下,是赌徒行为。

夏国的强大战斗力,让倭国高层慌了。

不想坐以待毙,那只能赌。

这一次,倭国敢于挑战鹰国,说不定能成功。

在前世,倭国靠着战斗意志,击败过沙俄,也曾横扫远东,打得列强丢盔卸甲。

这一次,倭国单打鹰国,资源和国力虽有差距,可战斗力差距不好说。

鹰军用新败,若倭军能抓住机会打一个大胜仗,鹰军估计要怀疑自己了。

李志安:“陛下,倭国和鹰国总体实力差距太大,大出血是必然的,但前提是鹰国死战到底。”

“鹰军有战斗力,韧性能不能比得过倭军不好说,臣与倭军战斗过,倭国人的武士道精神很疯狂,可以不计伤亡冲锋,让帝国陆军士兵胆寒,到后期才适应过来。”

“嗯,李卿说得没错,我们继续观望就好,鹰倭战争结束,就是帝国收复东北的的时候,参谋部提前做一个计划。”李哲说出计划。

倭国和鹰国打一仗,无论胜败,倭国实力大损,第一舰队有能力拿下倭国海域制海权,届时,倭国将不得不乞降。

打仗,以最小的代价获胜才是取胜之道。

“是,臣会和两位将军筹划。”李志安也不想放过这样的机会。

“嗯。”李哲点头,转到下一个议题,关于五小国的问题。

当然,要不要真的派兵去高卢,得看五小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