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异界帝国:小王崛起>第122章 新进攻计划

暹罗湾,鹰军舰队护送着二十万澳洲军团漂在海面上。

“司令官怎么想的,突然改变计划?”

澳洲军团司令伍利发起牢骚,情报显示,曼谷防线敌军只有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他的四个军能拿下。

“伍利将军,仰光失守了,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只逃出来少许将官,若我们澳洲军登陆,夏军有足够的的兵力将我们围困在曼谷一线。”

“这是罗伯茨将军不愿意看到的吧。”

旁边的参谋长分析道。

伍利依旧不服气,小胜也是胜,“理是这个理,可二十万大军夏军不可能一口气吃完。”

参谋长愣了一下,没想到他的长官如此顽固,随后耸肩开玩笑,“一口气吃不下,要吃两三天。”

伍利听出参谋长的话外音,尴尬地走出指挥舱,去透透风。

马来司令部,罗伯茨和洛贝克接到了伦敦的电报。

电报斥责罗伯茨作战犹犹豫豫,不顾士兵的生命,开战打了一场如此大的败仗,让大鹰帝国丢尽了脸,让他戴罪立功,务必赢得一次大胜,激励国内人民。

同样,远征军舰队司令官洛贝克一样被说怯战,帝国海军天下无敌,怎么能被小小的夏国潜艇唬住,皇帝亲自让参谋部下令,让洛贝克北上,袭击夏国海岸。

“罗伯茨将军,我的舰队北上是必然的,不如让二十万澳洲军团跟我一起北上,拿下琼海、夷州,作为威胁夏国腹地的前沿基地。”

洛贝克提议道。

皇帝陛下说的对,他有一百多艘战舰,怎么能怕潜艇。

可伦敦忽略了他的战报细节,夏国的潜艇技术先进,海军的反潜技术跟不上。

既然帝国需要一次大胜,而胜利的标准由前线来制定。

占领领土,算是大胜。

罗伯茨没有听出洛贝克的更深层的意思,从战略角度,占领夷州和琼海无意义,帝国的陆军登陆不了夏国大陆,袭击沿海,只有靠海军。

罗伯茨疑惑看向洛贝克,期待他的解释。

洛贝克将罗伯茨拉到一旁,“占领算是一场胜利,若战场一直在南洋,陆军和海军处于被动状态,这是改变主动权的一种尝试,而且,帝国那边需要一场胜利。”

“你不会在印度边境和夏国打阵地战?”

经洛贝克提醒,罗伯茨后知后觉,是的,帝国皇帝和高层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帝国的战争是有希望的。

这样才能让百姓支持战争。

“洛贝克将军,若这样做,海军能保全澳洲军团吗,要知道,一旦运输船被袭击,澳洲军团可能葬身大海。”

“放心,我先率领主力舰队去琼海,炮击琼海,引出夏国潜艇,就算付出惨重代价,先将他们击沉。”

洛贝克下了决心,不除掉夏国潜艇,它们像鲨鱼一样,四处猎杀落单的战舰。

“好,那就这么办,澳洲军团先在马来休整,我将军部移到吉大港,在印度方向发动进攻,吸引夏国的注意力。”

“好,为了帝国!”

“为了帝国!”

两人是传统军事家族出身,目标一致,握手鼓励。

达西,李志安召集梁玉泽、林学阳、赵力言三人开会。

缅地和西暹罗的战斗结束,进攻的重点将转换到印度方向。

仰光到曼谷一线的防御将全部交给第一军,第一军有六个师,实力足够防守。

林学阳这段时间一直在加固防御工事和修建道路,忙得很,不过,他这是为自己准备的。

缅地战事结束,不就轮到他了。

林学阳一直不急。

“李司令,如今英帕尔和密支那防线固若金汤,鹰军想找回场子打西线,要掉几层皮。”

南洋战场的支援部队增到八万人,后勤方面不是问题。

李志安看过报告,对林学阳的工作满意,“嗯,战场西移是肯定的,只不过,鹰军在吉大港到莱多一线预计有六十万多万人,是块不小的肉。”

“你们都说说,怎么打?”

林学阳第一个开口建议,“司令,我建议以英帕尔和乌克鲁尔为前进基地,一个路西进,进攻锡尔恰尔,做出要南下进攻吉大港的举动,吸引鹰军注意力;一路从乌克鲁尔北上,进攻科希马、迪马普尔,巩固阵地后,在一个部兵力西进,拿下高哈蒂,控制交通枢纽,截断布拉马普特拉河,形成对印度东北莱多一带的包围圈。”

林学阳从驻防西线,一直在研究进攻计划,今天用上了。

“林军长,计划听起来可行,可是,你忽略了一点,鹰军有六十万人,第四军、第五军、五个丛林师加起来才二十万出头,西线不止进攻,还要防守。”赵力言听完觉得可行,但觉得兵力有限。

赵力言的话让李志安和梁玉泽点头,陆军战斗力是强,可每战以少打多,伤亡会增加。

“赵军长考虑的是,所以,我的计划是科希马方向作为主攻方向,其他方向不动,打防御战帝国陆军以少胜多是做得到的。

在科希马方向用帝国的重炮将敌军击溃,鹰军有六十万,放在整个西线,我们有局部优势。

从科希马往西,基本是平原,也适合帝国陆军步炮作战。”

李志安站起来考虑一会儿,同意林学阳的计划,不过,他要先将作战计划发给陛下看看,对于大规模作战,随时汇报有好处。

李哲是战争中走来,无数次大战亲自参与策划,而且,格局高于任何人。

帝京。

李哲接到李志安的电报,和张明宇在地图上画来画去,认可了作战计划,不说别的,南洋战场的火炮不比鹰军百万大军的差。

在第一次战役中,鹰军的火炮明显威力不足,也才有了南洋战场的大胜。

若这个计划成功,至少能包围鹰军二十万人,在损失二十万,印度的大门将为夏国打开。

鹰国还能坚持下去吗。

要控制战争,必然以战促和。

所以,李哲给李志安回电,同意计划,让李志安尽量多围歼鹰军主力,战场战术由前线指挥部自己决定,不必事事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