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位面>第150章 上吊帝的悲歌(5)

正当闯贼们!忙着接收,关内其他地区的时候,我们的上吊皇帝!正小心翼翼的跪在,太庙之中。

不孝子孙朱由检,给列祖列宗丢脸了!子孙不孝,致使半壁江山,沦丧于他人之手!此次前来,是向诸位祖宗宣布一件大事,不孝子孙朱由检,打算一把火毁掉,整个顺天府,不给搭子和闯贼,留下一砖一瓦!请祖宗在上,原谅我的行为吧!此时的皇帝,正在太庙里面进行祈祷,以及向祖宗进行最后的告别。(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 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有三重围墙。墙内主要建筑均为坐北朝南,庙内主体建筑为享殿(前殿)、寝殿(中殿)、祧庙(后殿)。太庙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故宫同时期完成建造。永乐十八年,始建太庙,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故宫同时建成。

弘治四年,太庙的祧庙建成。

嘉靖十四年,世宗将太庙一分为九,改合祀制度为分祭,设九庙分别供奉历代祖先

嘉靖二十年,太庙中的九庙有八庙被雷火焚毁。(直到上吊帝最后一年现在还没有完全修复!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 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有三重围墙,均为黄琉璃瓦顶红墙身。墙内主要建筑均为坐北朝南,庙内主体建筑为享殿(前殿)、寝殿(中殿)、祧庙(后殿),在第一道红墙的西墙上有西向大门两座,南边的一座称太庙街门,北边的一座叫太庙右门,距故宫阙左门不远的东面为太庙西北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在第一重院内的东南角有牺牲所,此所的西侧建有六角井亭。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有东、西两庑各26间,东庑之中者为太庙门,坐东朝西。在第二重院墙内正门为三开间的琉璃砖门,左右各一门。过前琉璃门有玉带河,河上有七座单孔汉白玉石桥,称戟门桥,桥北有两座六角井亭。内院正门五间,原列有镀金、镀银铁戟120支,故又称戟门。戟门正北,即为享殿。寝殿在享殿的北面,祧庙位于二重院落的最北侧。在享殿、寝殿间有一红墙,墙上有中琉璃门五座,均为黄琉璃瓦歇山顶。祧庙后檐的两侧,各有随墙角门一座。其北为一狭长院落,构成太庙的第三重院墙,旧时有句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这几处地方是顺天府的闹市区或坛庙、名胜的典型代表,昔日在享有较高的声誉。“五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明代所建,是明朝帝王们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只而特意建造的。“八庙”系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北京孔庙)和历代帝王庙。这几处在封建时代都是帝王们祭祀列祖列宗、神佛、历代圣贤先哲的地方。除奉先殿、传心殿在故宫内,其余皆在城内。太庙又称为皇帝的“宗庙”,国家的“大庙”,是古代皇帝祭祀远祖、近祖的地方,有时候也是国家面临重大抉择进行祭祀祷告的场所。太庙之内收录着本朝皇帝的神位,从开国之初到现任皇帝的更迭,可以被认作是一个朝代的“记录史册”。随着国家的灭亡,前朝的太庙大多都被焚毁,能够留下来的也寥寥无几,正因如此,其历史价值才尤为珍贵。太庙建筑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辉煌的营造技艺,还是较完备的礼法建筑之一。中国古代太庙的形成不仅仅是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规模变得宏大,构件变得精细的结果,其蕴含的礼制思想更是太庙建筑的灵魂所在。下面说一下太庙的牌位摆放顺序,中间的是太祖,左边的是成祖,其他的皇帝按照顺序编排。)只不过此时,对于大明王朝而说,放置祖宗牌位的地方,不只是顺天府这一处,应天府仍旧保留了,最初的太庙!在那里,皇帝的牌位将继续被供奉下去,直到,灭亡的那一天!只不过,上吊皇帝,今天到这里来,只不过是想给列祖列宗的好好告个别,然后以死明志,完成大明王朝天子守社稷!守国门 。的崇高使命!好让后人,知道大明王朝并没有丢人现眼!只不过,把这座城市给带入死亡的深渊!

两个时辰过去之后,上吊皇帝,离开了太庙,到天坛,祭拜诸位神灵!并且祈求诸位神灵的谅解和原谅,原谅其接下来的行为!(天坛由两道坛墙环绕,被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天坛公园外坛种植有大量古柏林,总面积273公顷。永乐十八年,成祖迁都,按照应天天地坛规制建成,包括有大祀殿、大祀门、皇乾殿等建筑,为合祀天、地的场所。永乐十九年,成祖在天地坛大祀殿举行了第一次天地合祀大典。嘉靖九年,“大礼议”事件发生,世宗决定恢复天、地分祀的旧制,在大祀殿南建圜丘,以便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随后,改天地坛为天坛,另在城北建设地坛;改昊天上帝为皇天上帝;并改祭天礼仪。嘉靖十一年,在圜丘坛外泰元门东建起崇雩坛。嘉靖十七年,世宗诏令拆除大祀殿。嘉靖十九年,在大祀殿原址建大享殿。嘉靖二十四年8月,大享殿建成。

天坛占地面积205公顷[6],由两重坛墙环护,分为内、外两坛。外坛墙周长6553米,南北相距1657米、东西相距1703米。内坛墙周长4152米,南北相距1283米、东西相距1025米。天坛公园主要古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中间有东西向隔墙将内坛分隔为南、北两部分,隔墙中有门相通。内坛由圜丘、祈谷坛、斋宫三组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位于内坛北部,圜丘坛位于内坛南部,斋宫位于内坛西部,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连缀圜丘坛和祈谷坛。内坛四周设有东天门、北天门、西天门、广利门、昭亨门、泰元门。

祈谷坛区域位于天坛内坛北侧,大门称祈年门,门北为坛。上层坛面正中建祈年殿,殿为蓝琉璃瓦三重檐攒尖顶圆形大殿,盛金宝顶,殿高38米。祈年殿之北还有皇乾殿,是祈谷坛奉祀神位的供奉所。祈谷坛东门外有神库、神厨宰牲亭及长廊等附属建筑,

圜丘坛区域占地面积44.66公顷,是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台、祭天台、拜天台。圜丘坛外围墙两重,内圆外方,红墙蓝瓦,四面各辟根棂星门。圜丘坛北为皇穹宇。皇穹宇由正圆形的围墙所包围,墙面平整光滑声波可由墙壁传递,俗称“回音壁”。斋宫区域占地面积4公顷,内有钟鼓楼、无梁殿、寝殿等,建筑均覆以绿色琉璃瓦,以示“上天之子”所居。

天坛外坛为林区,广植树木,外坛西部偏南有神乐署,是乐舞排练之所,俗称天坛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