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翻译们的迷乱情史>第60章 姥姥

孔文龙的姥姥来了,要在孔家住几个月。姥姥姓乔,娘家在西京市周城县城,她有三个哥哥。本来乔家在县城也算小康人家,结果她大哥在解放前迷上了赌博,最后一晚上把家里九间新盖的大房都输给了别人,害的全家人都挤到后面破旧的老房子里去住了,姥姥就在这种狼狈的情况下,带着微薄的嫁妆嫁到了已经订好亲的罗家庄。

当时孔文龙的姥爷罗二爷在族中最有威望,成家以后逐渐接管了罗家的大小事务。罗二爷上过私塾,有头脑、有文化,是村里的体面人物。按理姥姥嫁过来就受人尊敬,但娘家败落后,她在罗家就开始遭受别人歧视。

尤其是后来,姥姥先后生了5个孩子,2儿3女,结果命运悲催,她的2个儿子都在小小年纪就先后夭折了。这一连串的打击是致命的,让姥姥痛不欲生,从此身子骨就落下了多种疾病,成了族人眼里的病秧子。尤其是罗7爷的媳妇,仗着自己有5个儿子,就经常借故欺负姥姥。姥姥性子温和,对人友善,从不和她计较,是个特别贤惠又明事理的老好人。

姥姥始终没有儿子,这在过去是抬不起头的,但她的女儿们可给她长了脸。大女儿,就是孔文龙的姨妈,也就是景卫东的妈妈,考上技校,当了医生,到了国企工厂上班。三女儿,就是孔文龙的小姨,书读得好,上了会计学校。

尤其是二女儿,就是孔文龙的母亲孔妈妈,更为争气。孔妈妈从小就要强,干活泼辣麻利,什么事都不输于男丁。孔妈妈曾经给罗家一家几十口人做饭好几年,从来没耽误过一次。孔妈妈在前面割麦子,后面的男丁壮劳力都追不上她。后来孔妈妈到西京当了工人,就是过去说的“吃上了城里的商品粮”,这更让罗家上下都是羡慕不已。

三个能干的女儿让姥姥出了一口气,腰板又能重新挺直了。后来姥爷去世了,以前由姥姥和姥爷照顾的老人——太姥姥,被罗四爷接过去照顾了。姥姥就离开了罗家庄,开始在3个女儿家轮流地过着养老生活。

................

孔文龙带着赵红玉来拜见姥姥,姥姥坐在沙发上,腰板挺的笔直,一看就有以前大家闺秀的风范。姥姥始终端坐沙发和椅子上,就像是没有靠背的存在一样,真是过去说的“坐有坐像,站有站像”。赵红玉亲切地叫了:“婆婆”(她不习惯叫“姥姥”),姥姥拿出一个手帕,取出里面包的20元钱,递给了赵红玉,算是给未来外孙媳妇的见面礼。

姥姥已经从孔妈妈那里知道了赵红玉的情况,她特意准备好了礼钱。赵红玉还想推脱,孔文龙让她收下,赵红玉就收了,她心里感慨:这是她在孔家收到的第一份礼钱,这是对她进入孔家的第一个认可,钱虽不多但是意义非凡。

姥姥在孔家住里面那个10平米的大一点的小屋,晚上就和小悦悦一起睡,顺便照顾着重孙女。隔代照顾,这是孔家的传统,当年孔文龙小的时候,还是姥姥的婆婆——太姥姥照顾他的。姥姥吃饭非常简单,基本上不吃菜,唯一的奢求就是每顿饭有一盘“辣水水”(放了油泼辣子的盐、醋调料汤)。

...............

在孔家,姥姥只有两个爱好,一是每天站在孔家阳台上向下看,看来来往往的路人。孔家在家属院小区的边上,旁边有条小路,每天上下班和外出买东西的人很多,这是姥姥在农村难得看见的热闹。在姥姥的农村老家,只有过年和村上办红白喜事时,才会有比较热闹的场面,在孔家这里却是天天如此。另外,孔家在4楼住,能看得很远,当时家属院的楼最高才5层。

另外一个姥姥的爱好,就是看电视。其实姥姥接触电视比一般农村人要早,当年孔家是厂里第一批买电视的家庭,那时候都是黑白的日本机子。孔家在82年就买了,花了300多元钱,还是14寸的,当时不少人只买12寸,甚至9寸的。有的为了看电视方便,在电视机前面再买来一个放大镜放着,只能从正面观看,偏一点就是重影。

孔家的电视机买了看了一年,就拿回老家罗家庄,让罗二爷和姥姥等老人观看。当时十里八乡还都没电视机,晚上很多人大老远地跑过来看稀奇。罗二爷把电视机摆在家门口的大街上,让村民们随便观看,一到晚上就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

姥姥一开始看电视时,就目不转睛,虽然好多人物对话她都听不懂,但一点都不妨碍她的观看热情。后来在孔家看电视多了,就开始晕电视,只要看5分钟她就开始打瞌睡,但是你只要一关机她马上就醒了。赵红玉说,电视机能给姥姥催眠,最后家里一致通过,不怕费电,就让姥姥开着电视睡觉。

再有几天,姥姥就要过70岁生日了,这可是孔家的大事。自从姥爷去世以后,罗二爷的3个女儿就开始年年为母亲做寿,所有的族人都会派人前来参加,非常热闹。孔妈妈早早就开始准备了,从打扫房间到购买食品等一应俱全。

对姥姥的生日准备,赵红玉也是跑前跑后积极地帮着忙,她在姐夫公司的工作早已结束,至于刚认识孔文龙时还上的会计培训班更是彻底地放弃了。当初赵红玉上这个培训班也只是为了能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现在和孔文龙在一起了,既然孔文龙这么能干、这么能挣钱,自己还找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