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第597章 番外篇:大明版莫须有

毛忠,这位英勇的蒙古族人,在洪武年间,与祖父、父亲一同从塞外投奔明朝。

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洪武九年,毛忠的祖父在西北与蒙古骑兵交战,英勇牺牲,为国捐躯。

毛忠自幼在军营中长大,深受熏陶,对行军打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力大无穷,擅长骑射,在永乐年间崭露头角,经常率领骑兵冲锋陷阵,成为一支无懈可击的“敢死队”。

在洪武、建文、永乐、洪熙时代。

毛忠以小兵身份参战,屡立奇功。

他勇猛善战,屡建奇功,为明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宣德皇帝朱瞻基继位后,毛忠的才华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然而,朱瞻基继位后,实行“收缩”政策,撤销了长城外面的许多卫所,导致边境防线空虚。

鞑靼、瓦剌、兀良哈等蒙古骑兵乘势南下,边境战火连天。

在这危急时刻,毛忠挺身而出,成为了明朝边境的守护者。

他主要打埋伏,凭借出色的战术和勇猛的精神,斩杀敌军众多。

宣德时代,毛忠前后斩杀蒙古兵两万余人,俘虏将领数十人,北元少师、太师等官员十几人。

然而,宣德皇帝的“收缩”政策并未能彻底平息蒙古的侵扰。

朱祁镇继位后,他意识到必须改变祖父、父亲的策略,决定主动出击,深入漠北作战。

1438年,朱祁镇刚继位三年,便派王骥、蒋贵等率兵远征鞑靼,力图要消灭阿台汗。

在这场战役中,毛忠再次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智慧,蒋贵与王骥分两路出兵,蒋贵率2500骑兵充当前锋,而毛忠则是蒋贵的先锋官。

明军采取奔袭战术,蒙古大将朵儿之伯猝不及防,毛忠率先冲入营内,在狼山下击败敌军,斩杀数百人。

这场战斗充分展示了毛忠的勇猛和果敢,也为明军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随后,毛忠建议蒋贵继续奔袭,不给敌军喘息之机。

虽然阿台汗远在数百里之外,对明军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毛忠坚信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他力劝蒋贵袭击阿台汗,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蒋贵觉得很有道理,便率两千兵马从镇夷出发,抄袭小路,走了三天三夜,抵达阿台汗的营垒,而对方却没有发觉。

在决战时刻,毛忠率7个骑兵充当敢死队,突然冲入马群。

他巧妙地用马鞭打弓袋,让蒙古的马匹受惊,全部伏在地上。

阿台汗惊慌失措,只能仓促指挥士兵迎战,但马匹不听指挥,只能步行与明军战斗。

此时,蒋贵、毛忠率骑兵纵横驰骋,挥舞着马刀砍杀,阿台汗夺路而逃。

明军追击一百余里,三战三捷,在黑泉边歼敌数千,阿台汗、朵儿只伯只身逃走,鞑靼部元气大伤。

《明史》记载:“出沙漠千里,东西夹击,敌几尽。”亦集乃路之战,王骥、蒋贵、毛忠威震塞北。

亦集乃路之战后,鞑靼部元气大伤,蒙古草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继位为景泰帝。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却有人诬陷毛忠与也先是好友,私底下多次联系。

这一消息引起了朝廷的震动,礼部侍郎李实出使瓦剌归来后上奏皇帝朱祁钰。

而兵部尚书于谦则大力赞同。

然而,皇帝朱祁钰却不准,因为他深知毛忠这种几朝为国戍边忠心耿耿的老将不可能做出对大明不利的事。

当时大明边将吃空饷问题极其严重,但唯独毛忠没有这种问题。

然而,后来于谦提议将毛忠召回京城交给兵部审查,审查完后竟要求朱祁钰将毛忠全族处以大辟之刑(腰斩)。

皇帝朱祁钰要证据,于谦给不出(就是没有证据)

这一决定让朝廷上下哗然,许多武将都为毛忠的遭遇感到不公。

然而,朱祁钰虽然被架空,但于谦知道不能彻底跟皇帝朱祁钰闹翻,否则得利的就是英宗朱祁镇。

因此,他最终同意留下毛忠一命。

全家贬谪到福建。

毛忠被贬官后,并没有怨言。在福建,他继续率军作战,征讨各路起义军,最终扭转了福建的局势。

而对于兵部尚书于谦在审查毛忠后,明明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莫须有想要冤杀毛忠这事。

一些史书都没有记载,或者是一笔带过。

就算记载了也是替于谦找洗白理由。

没有审查前,说于谦只是怀疑毛忠有问题。

审查后,说于谦想要杀毛忠只是因为被李实的口供误导,我想说,身为兵部尚书,如果审查了那么久,还被误导,那这能力也太差了。

后世之人则是说,人都会犯错。

反正各种理由洗白,就算你犯错,杀了人家一个人也就算了,还要杀人家全家,还是腰斩。

后来人家毛忠的确全家都死了,但是为了大明,为了国家,一家三代人,毛忠自己,儿子,孙子都战死在战场上。

像这样的一门忠烈,差点被于谦冤杀。

看到毛忠,作者想起了后世另外一个姓毛的伟人,他派自己的儿子上战场,最终儿子也是牺牲在战场上,对于作者来说,他们都是英雄。

1457年,朱祁镇再次继位,得知毛忠被冤枉后,立刻将毛忠从福建调回来,让他担任总兵官,继续镇守甘肃,防御蒙古骑兵。

1461年,孛来率数万蒙古骑兵南下,劫掠西宁、庄浪、甘肃,前锋直抵凉州城下,西北告急。

毛忠率兵在城外设伏,以弓箭、火铳射杀,与孛来血战一昼夜。弓箭、弹药耗尽后,毛忠手持弯刀,率兵搏杀,进行白刃战。

毛忠勇猛,悍不畏死,孛来很畏惧他。孛类来害怕肉搏战,蒙古兵围而不打,毛忠则经常搞夜袭,让孛来坐卧不安。明军主力增援后,孛来焚毁营垒,退回草原。

成化四年(1468年),满四在固原起兵造反,率兵劫掠附近各州县。成化帝朱见深让毛忠率兵讨伐,直奔固原贼营,捉拿满四。

此时,毛忠已经75岁,英勇却不减当年。毛忠率兵冲杀,亲自操刀上阵,连续夺取北山、南山,摧毁敌军营垒十几座,靠近石城。

毛忠让士兵前去喊话,建议满四投降,遭到拒绝。毛忠下令炮击,猛轰石城内的敌军,满四陷入绝境。

明军即将得手时,突然起了大雾,视线受到阻碍。毛忠继续进攻,亲自督战,鼓舞士气,被箭雨射中,阵亡沙场,年75岁。

毛忠被围攻时,儿子毛海、孙子毛铠赶来增援,与敌军血战。毛海勇猛,手持数十斤铁鞭冲阵,斩杀数十人,将毛忠的尸体抢回来。

无奈大雾阻挡,视线不佳,毛海、毛铠“走错路”,被敌军反包围。毛海、毛铠面无惧色,继续血战厮杀,全部阵亡沙场。

毛忠阵亡,都督项忠继续增兵,调来众多火炮,摧毁了石城。满四走投无路,出城投降,被斩首示众,其余士兵赦免。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毛忠历经明朝8代帝王,9任皇帝,可谓是一员老将。

洪武年间,毛忠与祖父从塞外归来,为明朝效力。1468年,75岁的毛忠还亲自上阵杀敌,阵亡沙场,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也一同战死。

就是这样的英雄,差点被于谦杀死,要不是朱祁钰那时还保持清醒头脑,强行保下。

毛忠就不会死敌人手中。

而是被自己人莫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