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第595章 土木堡真相:北京保卫

景泰帝朱祁钰端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

沉声问道:“于尚书。

关于新任尚书的人选,你有何建议?”

于谦躬身行礼,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臣以为翰林编撰彭时与商辂皆为合适之选。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祁钰微微颔首,信任地说道:

“既是于尚书所荐,必无差错。

便依尚书所言!”

正当君臣二人商议之际。

突然一声急促的“报——”声响起。

打破了宫内的宁静。

一名将领气喘吁吁地闯入宫中,面色慌张地禀报道:“陛下,不好了,出事了!

紫荆关守将传来急报。

瓦剌军队即将兵临城下!”

朱祁钰闻言大惊失色,猛地站起身来。

急声问道:“什么?

于尚书,这是怎么回事?”

于谦也是一脸凝重,但依旧保持镇定。

宽慰道:“陛下莫急,从大同至紫荆关沿途设有众多堡垒卫所。

瓦剌军队想要攻至紫荆关并非易事!”

朱祁钰稍稍安心,重新坐下。

然而还未等他缓过神来。

又一声“报——”声传来,一名军士匆匆入内,慌张地禀报道:“陛下,不好了。

瓦剌军队已经抵达紫荆关了!”

此言一出,朱祁钰与于谦皆是大惊失色。

于谦难以置信地问道:“怎么可能?

沿途堡垒卫所的将领呢?

他们为何没有阻挡住瓦剌军队?”

军士颤声回答道:

“守备赤城堡的指挥郑谦、徐福。

雕鄂堡的指挥姚瑄,紫荆关的都指挥佥事左能,万全都司的指挥佥事黄宁。

以及永宁卫的守备阮葵,皆都弃城而逃!”

听着军士的禀报,朱祁钰面色铁青。

怒不可遏。

在明朝,弃城而逃乃是死罪,而此次大范围的弃城更是少有。

仅在靖难之役时发生过类似的。

如今,这是第二次的弃城事件。

十月十二日,京城城头上。

风卷残云,气氛凝重。

杨洪望着远方,忧心忡忡地说道:“想不到这正统帝还真有两下子,竟然真的到了京城之外。

只是我始终想不明白。

他们究竟是如何突破紫荆关的防线?”

兵部尚书于谦闻言,眉头紧锁,沉声道:

“刚刚紫荆关传来消息,我们派去的指挥佥事韩青和孙祥两人简直不堪一击。

如此轻易便让紫荆关失守,致使正统帝大军长驱直入,直逼京城!”

于谦看到城外的军阵,思索片刻,问道:

“为何不让守城军士待在墙头上。

反而让他们在城门外列阵?

是不是担心发生类似靖难之役的变故?”

杨洪点头附和道:“正是如此。

这些守城的兵马大多是外地调来的,万一有人心怀不轨,暗中打开城门,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这里,杨洪感激地看了一眼于谦,道:

“这次兵变来得太突然,多亏了你出手相助,否则我们杨家恐怕就要遭殃了!”

于谦笑了笑,摆手道:

“都是一家人,何必言谢?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出城的军士,我们该如何确保他们不会叛变呢?”

杨洪解释道:“在出城之前,我已经给每人发了一两银子作为赏银。

杀敌有功者,更是有重赏。

杀一贼赏十两并升总旗。

杀二贼赏二十两升百户。

斩将夺旗者更是赏银千两升指挥。

只要能挡住正统帝的大军,钱不是问题。

反正用的钱,都是来自国库和皇帝的内帑!”

于谦听后,沉思片刻,道:“光有利诱还不够,我们还需加上威逼,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我看可以这样。

每支队伍中设立两名掌令官。

若有头目不顾军士安危先自退怯者。

掌令官有权立即斩其首级;

若军士不顾头目安危先自退怯者。

后队可斩前队。

不勇敢进攻导致头目陷入险境者。

全队斩首示众。

头目不勇敢进攻导致军士失陷十人者斩首示众,失陷二十人者斩首并剥夺其承袭资格。

失陷三十人以上至全队者斩首并抄没其家产,军士若投降敌军,则全家斩首并抄没财产。

此外,对于军中及新招募的士卒。

若有人平日不知军法、造谣惑众、扰乱军心者,一律凌迟处死并抄没其家产!”

杨洪听完于谦的计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道:“于尚书,你这计策真是妙极!

如此一来,我们便可确保军士们不敢轻易叛变或投降了,哪怕皇帝来了都没有用!”

兵部尚书于谦郑重地对宣府总兵杨洪道:

“杨洪兄,待此保卫战功成。

封侯之赏非你莫属!”

杨洪捋着胡须,满面笑容地回应:

“这白得的侯爵之位,岂有不接受之理?

待瓦剌败退,我必率部追击,皇帝朱祁镇既从我儿手中逃脱,此次便由我亲自屠龙!”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明白这场战斗的残酷与艰难,毕竟皇帝一旦进城,他们就必死无疑。

在战场上,士兵们若想逃跑或投降,不仅会面临自己身死的危险。

还会连累全家遭受灭顶之灾。

这种严酷的军法虽然残忍,但却能在关键时刻激发出将士们的斗志和勇气。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也透露出文官们做事的无底线和残酷。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惜牺牲士兵和百姓的生命和财产。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暂时稳定局势。

但却无法赢得人心,但对于兵变一派来说,这足够了,只要皇帝进不来,他们就成功了。

在京城之外。

瓦剌军大营内。

淮王也先向皇帝朱祁镇汇报了严峻的形势:

“陛下,我们曾派人前去叫门,但守城将领却闭门不见,更不愿接纳陛下进城。

他们甚至将士兵置于城门外,构筑了一万一千多个木栅栏,总长五千一百余丈。

将京城的东、西、南三面牢牢围住,因我们缺乏攻城器械,此刻实在难以攻破此城!”

皇帝朱祁镇听后,愤怒地斥道:“可恶至极!他们为了阻止朕回京,竟至如此地步!”

淮王也先安抚道:“陛下请稍安勿躁,我愿派遣勇士前往试探,看是否能撕开一道口子。

为陛下进城铺平道路!”

望着也先离开的脚步,朱祁镇本想阻止。

但刚刚看着也先坚定的眼神。

终是未能开口。

此刻,他心中充满了焦虑与期待,只盼能早日攻破此城,重回京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