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第576章 土木堡真相:通风报信

《国榷》与《明实录》再次被翻开。

历史的长河仿佛再次涌动。

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正统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日。

居庸关外。

一处营地之中,最显眼的帐篷内。

皇帝朱祁镇端坐于简易龙椅之上。

百官跪拜于地,恭敬而肃穆。

“王大伴,此次出行。

朕刚刚听闻,有官员私自脱离大军?”

朱祁镇沉声问道。

太监王振站了出来,恭敬地回答道:

“陛下,兵部尚书邝野。

以及户部尚书王佐并未随行。

其余官员皆在!”

朱祁镇眉头紧锁,疑惑道:“兵部尚书与户部尚书,身为朝廷重臣。

竟私自脱离大部队,究竟去了何处?

你们可知情?”

群臣纷纷摇头,表示一无所知。

朱祁镇怒不可遏,厉声道:

“别以为朕不知你们心中所想!

刚出居庸关没几日,你们便频繁劝朕驻跸,朕实在想不明白。

为何你们总是想让朕停下来?

是不是前方有什么是朕不能见之事?

所以你们在故意拖延时间?”

群臣闻言,皆低头不语。

不敢有丝毫异议。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中的怒火,沉声道:“朕此次出行。

乃是巡边视察边镇情况,并非游山玩水,无需再驻跸,直接出发便是。

至于邝野和王佐二人,待他们归来。

朕自会好好收拾他们!”

话音刚落。

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便是军士恭敬的禀报声:

“陛下。

兵部尚书邝野与户部尚书王佐求见!”

青年皇帝朱祁镇微微抬头。

目光中透露出几分锐利与沉稳。

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军士放行。

两位尚书随即步入帐内,跪倒在地。

恭敬地向皇帝行礼。

朱祁镇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打量。

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地问道:“你二人缘何脱离大军,故意先行出发?

究竟有何要事。

竟需两位尚书大人亲自出马?”

邝野与王佐对视一眼,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我等此行。

实乃为陛下开路而来!”

朱祁镇闻言,不禁冷笑一声,道:

“你二人乃朝中文臣,竟私自脱离大军,跑到朕的前面,声称要为朕开路?

这理由未免太过牵强了吧?”

邝野急忙辩解道:“陛下明鉴。

我等确实是真心为陛下开路。

我等科举出身,一心为国,绝不敢有丝毫对陛下和大明不利之举!”

朱祁镇却已不愿再听他们辩解。

他转头对身旁的太监王振说道:“王大伴,你看该如何处置他们?”

王振微微颔首说道:“陛下,要不让他们嗮会太阳,小惩即可!”

皇帝朱祁镇眼眸微闭,点了点头。

“嗮一天时间,时间不够不能起来!”

见皇帝同意,王振就随即下令军士将两位尚书拖出帐外。

到了帐外,见这夏日炎炎。

王振望着两人,淡淡地说道:

“两位尚书大人。

认为咱家的这个建议好吗?”

见王振阴阳怪气,邝野这个脾气一时没忍住,邝野愤怒地瞪视着王振。

咬牙切齿地说道:“王振,你别得意。

在大明须知得罪士大夫的下场。

汉唐时皇帝与世家共天下。

唐后,我们士大夫彻底崛起。

在宋明皇帝与我们士大夫共天下。

你若是敢对我们下手,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死后也会背负万世骂名!”

王佐也在一旁附和道:“不错,王振。

你若想要钱财,我们可以给你。

只要你助我们一臂之力,不仅可以保住你的地位,还可以获得大量的粮食和钱财。

到时候,你将成为忠贞之宦。

史书上给你好好改下,能名垂青史!”

王振冷笑一声,反问道:

“两位的意思是,只要我投靠你们。

咱家就能获得大量钱财和地位。

甚至在以后的史书上还能留下美名?”

邝野冷笑道:“你自己心里清楚!”

王佐则继续游说道:“王振。

你需明白,天下人皆为自己而打算。

而你,若是执意站在统治者一边,便会成为天下文化人的敌人。

别忘了,舆论的掌控权在我们手中。

得罪谁,都不能得罪掌控舆论的人!”

王振抬头望向天空,深吸了一口气。

缓缓说道:“咱家伺候皇帝多年。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

因此,咱家不能答应你们的要求。

来人,将两位尚书看管起来,让他们在烈日下好好冷静冷静!”

在周围军士的监督和王振的命令下。

邝野与王佐被迫跪在营帐外。

任由烈日炙烤。

王佐低声对邝野说道:“那些粮仓已经安排妥当,我们只需让人临时补上。

暂时看不出破绽!”

邝野却不满地皱眉道:

“为何不一把火烧了?

这样岂不是更干脆利落?”

王佐摇头道:

“烧得太多反而显得太假,皇帝不傻。

再说,史书上可以修改或者抹去这一段,不必过于担心!”

邝野叹气道:“那你为何非要跟我一起出来,现在被皇帝看出了破绽。

真是得不偿失!”

王佐瞟了一眼周围,解释道:

“宣府大同的兵器是我们提供的。

我们分得了大笔利润。

现在皇帝突然决定巡边,我怎能不提前打个招呼?

好在事情已经安排妥当,只是这王振实在是油盐不进,让人头疼!”

邝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

冷笑道:“放心,等巡边结束。

我们第一个就铲除这个王振!”

帐篷之内。

太监王振小心翼翼地回禀道:“陛下。

奴婢已命那些文臣跪于帐篷之外。

任由烈日炙烤,且有军士严密看守!”

皇帝朱祁镇放下手中的文书。

眉头紧锁,沉声道:“哼。

真是便宜他们了。

若非朕手中缺乏确凿证据。

今日定当严惩不贷!”

王振见状,忙劝慰道:“陛下。

您需得忍耐。

这些文人背后皆有家族撑腰。

与汉唐时期的世家大族并无太大区别。

那些世家子弟或许敢于造反,但只需派兵平叛即可。

然而,这些文人却掌握着朝廷的史书编纂大权,能够左右天下人的思想。

一旦得罪了他们。

陛下的后世名声恐将受损呀!”

朱祁镇年轻气盛,但转念一想。

为了维护自己的英名。

确实不宜因一时之气而得罪这些文人。

然而,每次想到这些,他都不得不对文人退让三分,心中滋味难以言表。

他长叹一声,道:“朕明白了。

朕会慎重考虑你的建议。

从小到大,若没有王大伴你的辅佐,朕恐怕早已被这群文人架空和毒害了!”

王振闻言,心中一阵宽慰。

脸上露出笑容。

他深知自己的身份低微,无论是文人、武将还是勋贵都对他不屑一顾。

但他也明白,只有紧紧依靠皇帝朱祁镇,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

他对皇帝的感情是真挚的。

因此无论于公于私,他都不愿看到皇帝陷入困境。